试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中银行业发展方向

【摘 要】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对于我国的银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要密切关注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常态之下的银行体制及组织结构的潜在问题和不足,考虑世界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现象,促进我国银行业在新常态下的战略转型升级。全面调整银行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业务发展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发展海外区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促使我国的银行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新常态;银行业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我国银行业作为社会资金融通的主要供给者,其内外部环境和服务对象发生了较大的扩展性的改变。在进入到新常态的新阶段之下,我国银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获得了发展机遇。我国银行要紧紧抓住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顺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我国银行业的转型升级,改革银行制度和运营模式,发展海外区域,更好地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银行业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新常态背景下的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1.传统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下,我国传统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要加以转变,要不断与时俱进,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银行业的经营战略调整和服务业务的调整,使之适应于新的环境,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

2.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要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挑战,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下,银行业必须要更好地提升自己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要通过优化的资源配置和协调,提升自己在产业层次方面的先导性和支撑性作用,从而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问题,充分发挥银行业在实体经济中的融资功能。

3.区域风险累积的挑战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的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呈现“双降”的良好势头,然而受到经济增速放缓、去杠杆化和去泡沫的增加的影响,银行业原本一直保持平稳的“双降”态势呈现出回升反弹的现象,这就使我国的银行业面临资产质量反弹的压力,为此,银行业要思考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这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4.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之下,我国的各项政策都在进行改革和调整,如: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等。这些金融工具的改革和调整成为了当前金融体系的新常态,这就需要我国的银行业也要进行自身的改革和蜕变,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在经营环境改变的状态下,银行业出现与证券期货业、保险业争夺存款资金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优质客户的抢夺愈加激烈。

二、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国际化分析

我国银行业的根本问题在于自身的体系及组织机构方面的不足,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问题:

1.从银行业的体系结构来看

存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失衡的现象和问题,当前我国的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如:为人们所熟知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然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国有银行的权威性地位出现了变化,而其比例却并没有随之调整,这就使民营银行企业的融资困难,无法抓住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

2.从银行业的体制方面来看

我国的国有银行占据较大的比例,成为了金融上的“中央集权”,这就使银行的信贷资金运营都要受控于中央。并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影响之下,国有银行可以获得充盈的信贷资金,其他非国有银行则较难获得信贷资金,导致国有银行固步自封、创新进取精神不足的现象和问题,逐渐成为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信贷资金流的“无底洞”,而其他非国有银行的发展也在国有银行的操控下出现局限性。

3.從银行业的组织机构来看

主要的国有银行普遍存在人员冗多、人情关系复杂、人员管理不当等问题。如果要实现对国有银行的改革和创新,应当从自身的组织机构入手,实现大刀阔斧式的改革,采用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从而更好地加以完善和解决。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下的银行业的国际化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

(1)从我国的银行体制来看,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脚步不相协调,并且受到非银行金融资产的影响,银行业务的拓展难以与经济一体化相适应。

(2)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扩张的趋势下,银行业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国有银行的比重在逐渐缩减,私人银行和大量的外国银行进入到中国金融市场之中,使传统单一化的银行服务产生转变,本地银行显现出高质量流动资金少的问题。

(3)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要求之下,国内银行采用了国际业务办理、开设国外分行、形成代理关系等措施,然而由于缺乏对客户主体的全面性考虑,导致效果不佳。并且,国内银行还以合资银行的方式,借用外资国际业务权利,实现对中国市场的拓展,但还存在规模有限、业务范围较窄的缺陷。同时还通过并购重建独资控股子公司的方式,实现对国内外业务的拓展。很显然,我国的银行业在新常态下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是形势使然,也是未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方向。

三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下的银行业发展对策

1.确立银行业新的经营理念

传统商业银行的规模快速扩张的经营理念已经逐渐被替代和消除,在新常态的各种条件影响下,银行业要确立自身全新的经营理念,侧重于自身内涵式的效益增长模式,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进行银行业务的拓展和经营。并在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趋势下,基于社会市场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更为多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特征,要充分把握时代的机遇,根据自身的规模、地区优势,调整和创新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形成新常态下的新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增长点。要实现新常态下的质量提升,并由以利润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形成服务至上,进而从客户入手更好地促进自身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2.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我国的银行业要全面推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商业化改造,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创新,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要求和原则,重组银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多元化的资本结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面临诸多的障碍,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信用危机。人们的普遍意识里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是以国家为后盾的,不存在信用危机,而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则会引发存款者的心理波动,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任出现动摇,而使银行面临信用危机,从而影响银行的发展。

(2)银行内部配套改革艰难。在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中存在割据明显、各自为政、配套较差的问题,而推行股份制改造显然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其内部配套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3)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资本市场的完善是银行产权制度改造的前提,只有通过资本交易和产权流动的方式,才能实现银行结构的优化和重组,然而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相对迟缓,不够完善,成为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的阻碍。

可见,对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要解决上述突出的问题,通过股份制产权制度的创新,实现由国家控股、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更好地扭转国有银行长期以来的非市场化运营现象。其具体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清产核资。这是以权威性的资产评估机构为主,实现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评估,对债权债务加以全面的清理,并界定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股权,在全面进行清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改革。

(2)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国有商业银行要以不良资产的来源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清产核资处理。如:国有商业银行因自身经营不善而产生的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其未分配盈余的方式填补;财政不良资产则可以根据其风险程度设定一定的权数,进行折价核算。

(3)理顺股权结构。在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时,要将其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进一步梳理股权结构,实现银行之间的相互渗透,更好地提升银行的运营效率,进而以此服务于人类对银行的需求。

(4)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应当形成健全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具体层次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这些法人治理结构依据相互分离、相互促进、相互制衡的要求加以完善,可以更好地实施各自的权利,各司其职、各负其责[3]。

3.全面建构创新的银行业组织体系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下,我国的银行业组织体系要加以完善和创新,要转变国有银行行政垄断而出现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引入外资银行,鼓励民营银行,完善非国有产权主体,更好地创新我国有效竞争的银行业组织体系。

(1)继续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资本优势地位,与国际接轨,打造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国际化大银行,实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整体统筹其他各大银行全面发展的态势,由此实现对国有经济的主导和控制。

(2)适当放松市场准入,对外引入外资银行,对内发展非国有银行体系,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改变原有的银行组织体系失衡的现象,形成有效竞争的全新银行组织体系,更好地以竞争促效益,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3)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发展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银行要使自身的银保产品向纵深化方向推进,将保险的理念内化到银行自身的财富管理业务推广领域发展,由银保趸交产品向银保年交产品和贷款人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转变,进而实现三方互赢的局面。同时,还要加强“银保通”即时出单系统的问题,要加快“银保通”转型产品即时出单系统的研发,扫清银保产品销售的技术阻碍,从而保证银行业的经济一体化平稳发展。

(4)建立优质高效的私人银行。中资银行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私人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模式。以拓展私人银行业务作为今后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健全私人银行业务管理制度,并加强金融基础建设,建立为投资者所依赖的保密制度,引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强混业经营意识,为私人银行业务品种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私人客户的业务需求。并且,随着私人银行业务的不断推进,要减少政府干预行为,增强市场供求对于汇率调整的作用。在服务渠道方面,要优化私人银行的网点布局,形成新型的服务渠道,并将线上网点和线下网点相结合,提供综合化、个性化的服务。

另外,还要拓展金融产品,丰富投资工具,对个人金融产品进行全新的业务组合,满足客户增值、保值资产的安全投资需求,同时要尽快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各个公检法、海关、税务、保险部门要统一标准,步调一致,逐步建构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和架构,更好地实现私人银行业的信息服务共享,以此加速银行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4.由金融控股公司向全能银行过渡和转变

由于我国银行业推行混业经营的条件尚未成熟,可以采用向全能银行发展的过渡模式转变,通过这种过渡模式更好地推进我国银行业的股份化、综合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银行业要借鉴国外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引入银行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使之较好地避免银行传统资产流动性管理方式的缺陷。通过资产证券化集合的现金流的组合包装,实现证券融资,成为一种具有不同风险和收益特征的结构性信贷证券,增加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分散和转移风险,提供信贷资产的信用等级。就中国目前来看,可以通过扩大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以及规模住房抵押贷款的市场行为的方式,完善和推行银行资产证券化管理[4]。

5.建构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在我国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态势下,银行业要实现严格高效的金融监管,要以市场规律为基础,服务于金融创新,依法监管,建构权力制衡机制,避免行政干预替代法律权威的不良现象,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把握好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的关系,以此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同时,还要致力于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监管机制,要使金融机构自身承担更多的風险监控责任,减少政府的监管压力,使金融机构在可控的风险水平下实现价值最大化。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还要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制度,在金融风险扩散速度加快的形势下,以此作为金融信息平台,充当金融监管体系的“神经中枢”,并实施银行监管的合规性检查和风险性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完善金融机构监管的综合性检查评估制度,培育中介信用组织,达到银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公开化,推进银行业监管的法制化步伐。

四、结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之下,我国的银行业要改变原有的组织体制分配比失衡、组织机构冗余等问题,形成创新的银行经营理念和模式,实现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改造。拓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促进银行业的多元化、专业化和法制化的发展需求,引入外资银行,发展民营银行和私人银行,以此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金融业务的需求,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2017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四大趋势[J].财经界(学术版). 2017(09):5-6.

[2] 郭一恒.试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常态中银行业发展方向[J].知识经济. 2017(11):58-59.

[3] 唐清泉,巫岑.银行业结构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J].金融研究. 2015(07):116-134.

[4] 顾小龙,李天钰,辛宇.现金股利、控制权结构与股价崩溃风险[J].金融研究. 2015(07):152-169.

推荐访问:常态 世界经济 发展方向 中银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