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

摘要为了研究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本文原创性地设计了一套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研究框架。基于该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得出影响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因素及其相关作用关系:电子信息产业链投入对于产业链竞争力和产业链的发展基础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电子信息产业链产出对于产业链竞争力具有正向作用;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基础对于产业链竞争力没有正向作用;电子信息产业链投入和产业链发展基础对于产业链的产出不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体系

一、问题提出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支柱产业,其附加值高、关联度大、市场化特征明显,对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研究不仅具有典型性、迫切性,也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的不断深化,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层面的竞争逐步上升到了产业链层面的竞争,日益表现出阵营式、集群式、链条式竞争的特点。产业链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分析新形势下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研究基础是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链的生命力做出预判,提供企业和政府部门做出科学、有效、及时的战略决策。因此,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是產业链竞争力研究的优先课题,同样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深刻理解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发展规律,近年来学术界从竞争力模式、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等不同角度展开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竞争力理论。刘烈宏(2015)、贾伟(2009)等对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直接研究主要基于影响因素角度和模式角度。刘昌年(2014)、张鸿(2014)、孙宏艳(2014)、陈皓(2012)、张小薇(2009)等对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表述主要基于高新技术产业角度、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角度以及对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某个评价指标的评价研究等侧面角度。张鸿(2014)、董明媚(2013)、陈煜明(2014)、宋瑾(2012)等利用产业链租金衡量模型、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法相结合等方法对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现有的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并不完善。例如,产业租金法仅仅用产业租金来衡量产业链竞争力,衡量的综合效力不够;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法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要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层次多,所调查的问卷数据结果太主观,说服力不足,而且问卷数量太少,总体代表性不强。

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竞争力?究竟应该如何衡量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本文基于对文献的梳理,结合目前典型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实践,拟从指导实践的角度对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的构建进行系统研究。

二、理论分析

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础首先是要分析和总结出产业链竞争力的内涵、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由于对产业链一般理论研究较少,国外有关产业链竞争力的研究也较少。国外基本都是从产业供应链竞争力理论、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等方面对产业链竞争力理论有所揭示或者涉及。如Mentzer(2001)认为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是一种既包含竞争又存在合作的合作竞争关系,对企业间关系的有效管理可以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从而在竞争上取得优势;Pekka(2004)指出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创新、专业化、企业间的协调关系、集群产生的正外部性以及产业集群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国内对于产业链竞争力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是大都是与各种产业相结合的实践性研究,一般性理论研究较少,这也是现今国内关于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关产业链竞争力内涵的研究如郭淼(2008)提出产业竞争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从国内产业之间的竞争来研究的,三是区域的产业之间的竞争来研究的;杨锐(2012)提出产业链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优化产业构成和产业活动组织模式的动态过程;陈煜明(2014)产业链竞争是一种旨在扩展产业链分工程度的高级竞争形式。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的产业链竞争力是指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旨在提高产业链内部各主体分工效率和产业链整体效率的动态发展过程,这种过程可以提升产业链的相对优势。

国外对于电子信息产业链以及产业链竞争力的研究较少,国内从直接角度研究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影响因素、发展模式等方面。如卢明华(2004)从产业链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对于可以被看作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即产业及环节选择、技术选择、产业发展模式选择;贾伟(2009)从电子信息产业链中段核心企业的角度论述了产业价值链的驱动因素,包括产业边界的模糊、产业链上下游的竞争态势等;市场结构方面的驱动因素,包括价格、质量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等;刘烈宏(2015)提出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强弱是由市场价值创造能力决定的,而市场价值创造能力则是由为产业用户带来的收益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决定的。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包括产品吸引力、商业模式、沟通和学习、人才竞争力、市场价值和政府影响力等六个方面;刘烈宏(2015)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的三种模式,即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竞争力模式、电子信息平台产业链竞争力模式、电子信息联盟产业链竞争力模式。

在对以上有关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分析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电子信息产业链竞争力是指在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基础所形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中,核心主体企业与其他配套企业在以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为目的所形成的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链模式中,通过优化产业链内部各主体之间及其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所形成的动态竞争能力。

推荐访问:产业链 电子信息 构建 模型 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