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黄石市作为老工业城市,要率先在全省实现工业化,必须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黄石具有工业化基础好、城镇化程度高的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又有一些制约因素。从产业结构看:黄石继“八五”以来,经过了11年的调整,使一、二、三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2001年,全市GDP完成2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9.3亿元,第二产业117.10亿元,第三产业86.6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依次为8.6%、52.6%、38.8%;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4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140元,城镇人口占人口比重为35.30%。但与工业化成熟阶段的要求相比,我们人均GDP只有8980元人民币,农业就业人口还十分偏低,城镇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使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50%左右,还要20年左右时间。从竞争优势看:近年来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提升,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兴起,一批骨干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批改制企业综合效应逐步显现,全市工业经济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大台阶,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6%以上。但与工业化水平最高形态比,我们的差距甚远,主要缺陷表现在: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总量不足。特别是作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二产业,黄石的工业结构仍然偏重、技术素质仍然偏低、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产品结构仍然偏初级,主要反映在传统产业创新活力不强,高附加值行业发展不快,新型行业发展不足。从资源制约看:黄石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城市,建国以来,我们依托资源创业而得到较快发展。但随着大规模的资源开采,致使黄石的资源越来越少,越来越枯竭。因此,我们必须承认,黄石人均资源少,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基于上述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黄石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走“超越资源发展”的道路,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发展目标,要立足于“两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为巩固工业基础阶段。即从本世纪初到本世纪前10年,基本完成传统产业嫁接改造任务,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工业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达到国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进水平,力争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第二步,为实现全面突破阶段。到本世纪前20年,全市工业化在较高水平的平台上,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支柱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水产业化,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力争各项经济指标翻两番。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20亿元,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8%;实现利税45亿元,年均增长8%;其中利润总额达到9亿元,年均增长8%;技术改造投资累计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6%。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按照“突出五个重点,贯穿一条主线”的战略思路,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以构筑走新型工业化为重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围绕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双重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全球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带动工业化,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二是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突出围绕冶金、建材、纺织、轻工等传统工业,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化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促进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以培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机电一体化、光电子、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五大工程”的实施,努力占据21世纪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四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重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活动,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未来20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将给国土、生态、资源、环境等造成巨大压力,我们要充分考虑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特点,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务必把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避免传统工业化道路对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五是以发展区域工业经济为重点,坚持以民营经济为基本取向,扩大县(市)区工业经济规模,使城区工业经济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迈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围绕上述五个重点,要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条主线,持之以恒,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以突破性招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作者周永胜系黄石市经贸委主任)

推荐访问:黄石 工业化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