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深学真改实做推动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潼南区严格按照中央、市委要求,立足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知行合一,狠抓“关键少数”带头,做实基层支部建设,在深学、真改、实做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多维发力求深入,确保学有榜样

围绕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创新方式、层层带头,推动广大党员学深悟透、坚定信念,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是先进典型巡回领学。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新实施“百名骨干讲、千名书记带、万名党员做”党课计划,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十九大党代表王海燕、“富民兴渝贡献奖”朱席武、“中国好人”宋玉英、“中国好人”睢忠、“红色故事大王”肖定友等100余名本土先进人物组建22个讲师团,深入各行业领域,开展巡回报告150余场次,引导党员干部照着学、比着干。依托全市首座家风建设基地、杨尚昆主席旧居等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优良家风”巡展活动,编排家风小品、戏曲,创作家风主题文艺作品,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杨氏清白家风,带领广大党员学思践悟。二是丰富载体主动晒学。策划开展“践行党章·建设潼南”“我的中国·我的梦”“赏中外佳作·提人生品味”等微型党课竞赛100余场,邀请专家、名师现场点评,开展群众评议,吸引2300余名党员干部登台,讲心得、谈感悟。统筹区内媒体,在潼南网、潼南报、潼南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开辟专题专栏,宣传报道各单位学习教育先进经验、心得体会,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严格制度现场验学。创新中心组学习方式,围绕干部“听、说、读、写”,采取原文领学、思想剖析、书记点评等方式,不定发言人员、不限发言时长、不读发言稿子,会上随机点名发言,当场抽查学习效果,确保学习在状态,坚决杜绝学习走马观花、玩花架子。实施网格化学习制度,将全区23个城市社区以楼栋为单位划分为学习网格,定期派遣社区干部上门辅导、督导,随时掌握在家行动不便党员学习动态,检查学习效果;采取多种渠道,向流动党员定期寄发学习资料,在网上互动交流,开展网上辅导,实现“人人都在网格内,党员一个不掉队”。

二、紧扣问题补短板,确保改有导向

聚焦焦点问题不散光,扭住关键问题不放松,切实加强问题整改,提升基层支部战斗力,全区所有后进支部全面转化。一是抓引进强管理,解决班子软化问题。我们坚持实施“英才计划”和“情暖家乡战略”,每年吸引一批优秀大学生、农业领域专业人才回乡担任村官,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分行业分领域全覆盖开展农村支部书记培训.全方位建立村(社区)干部廉勤档案,长期开设群众举报电话。二是抓规范强特色,解决组织生活虚化问题。印发党建工作规程,严格组织生活基本规范,明确基层支部组织生活年度计划报备、全程纪实、请销假等制度。三是抓承诺强监督,解决党员作用弱化问题。深入开展“我承诺·你监督”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四讲四有”标准,着眼村级日常“小事”,聚焦个人言行“小节”,定期采取书记谈话、组织提醒、群众评议等方式,并将承诺兑现情况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服务大局促发展,確保做有实效

以“四个合格”为标尺,组织引导广大党员铭记身份、牢记使命,发挥作用,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一是助推发展当先锋。开展“我为潼南做贡献”活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做美宜居城市、做大做强做活旅游产业”四项重点工作,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找准抓手,埋头苦干、积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组织和群众满意的业绩,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柏梓镇梅家村党支部,探索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做法,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二是服务民生做表率。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磨砺意志、检验党性的主战场,紧扣全国扶贫攻坚大行动,稳步推进巩固脱贫30项任务,向50个脱贫村续派、向228个非贫困村增派 “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开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直通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主动认领就业指导、技能帮带、政策宣讲等服务岗位,确保脱贫不返贫、持续能增收。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通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带领全村群众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是维护稳定创佳绩。引导党员干部走上街头、深入村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扎实推进“和美潼南”服务,积极创建志愿之区,大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建立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全区3000余名干部带头、13万名党员参与,帮助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推荐访问:潼南 重庆市 常态 长效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