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互联网+”教学成效探究

摘 要: 随着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学发展的现代化变革。探索“互联网+”技术(媒介)的介入,合理运用其网络信息化的功能,使其作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拓展丰富美术课程教学资源,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推动校际间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对于最大限度地推动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 “互联网+” 教学成效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计划或教学活动框架。作为教学全过程的活动结构框架,其秩序性与操作性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功能是从整体上掌控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与整体的关系。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随着“互联网+”经济社会新形态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教育信息技术的水平,且已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教育信息网络化的出现,就是“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实质体现,“互联网+”教学模式在义务教育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介入,将会带来众多教学优势。

一、拓展丰富美术课程教学资源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与实效性。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施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已成為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前,世界各国的艺术教育资源,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随时被借鉴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题,尽可能地搜集与之息息相关的课程资料。如:在《交通工具》一课中,利用互联网,美术教师在备课中,除在现实周围所搜集到的交通工具影音资料外,还可以获取国内外一些比较有特点的交通工具资料。类似这样对教学资源内容的补充,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能够进一步强化课程内容的视觉体验与感受,使整个课程教学增强一定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教学资源内容的拓展与丰富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往,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学习气氛应当是浓厚的、欢快的,但正因为美术教师多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给学生传递美术知识信息,使得学生不但不喜欢学习,更有甚者厌学。美术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丰富性,强调视觉认知功能的最大化,其体现在:美术教师将教科书中的内容进一步地延展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本身会更显现出丰富性,扩大学生的认知视域,提高思辨能力,易于培养学生发散型的思维方式。

因网络中的美术资源信息量极为丰富,学生在美术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借助较强的接受能力,不仅会主动探究美术学习内容,而且会提高搜集信息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师生、生生相互之间资源共享、交流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学习素材,都为美术教科书中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提供了有益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样,进一步拓展美术课外学习活动,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且已经成为美术教师与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学校在开展以上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应当为丰富校园艺术生活,利用多种途径积极构建校园艺术网络资源平台,确保美术课程资源得以合理有效的利用。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对一些极具艺术特色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整理和利用。现今绝大部分义务学校都已配备了多功能的教学设备,利用这些设备,依照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借用网络中的美术资源,开展一堂可以颇具艺术气息的美术教学活动。

学校应当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补充与完善美术教育资源,如尽可能与地方或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等机构合作,以多种渠道获得这类机构的数字资源的支持与利用,从而有效补充校园艺术资源,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和节约教育成本。事实上,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即便是同类的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学校也会开发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

义务学校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美感的学习资源,美术教师都可以用来开发利用以灵活、开放的认知方式搜集有助于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校内外、国内外的美术资源。为获得相应的课程资源,应采用多种方式,如课堂示范、课堂展示、课堂交流等,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艺术个性。美术教师选择资源的考虑层面应当是紧扣课题,凸显课程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的美术兴趣与艺术个性通过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维度有着多样化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国家在义务教育方面投入力度空前,但东西部的教育差距依旧很大,尤其是在学校美术教育方面。对此,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在经费有限、师资力量仍旧落后的前提下,为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完善美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应当积极采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拓展美术课程资源,多样呈示有利于学生清晰的认知,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印象和记忆,有效运用美术课堂教学手段,扩展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认知广度,进而深化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与认识。

二、强化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要对既定的内容学习,首先肯定的是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仅凭教科书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其力度较为牵强。现今,学生独立认知的能力较强,美术知识多是以视觉途径,向学生展示课程本身的内容,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通过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途径积累学习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搜集大量有关课程内容的教学资源,并从中筛选重要的信息资料,尤其是图片案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依靠额外教学图片案例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到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强化感知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美术教师不能仅仅因为课程资源的完备与丰富,而忽略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即便再好的课程资源内容,如果缺少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施教,学生未必能够主动从教学内容中,获得兴趣的激发。

趣味性的教学是充满艺术性的,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使学生对相同教材的学习达到十分不同的教学效果,趣味化的教学能使美术课堂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趣味横生,不断赋予美术课堂内容的新意和活力。

事实上,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主要应当从教学资源中整理和挖掘富有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的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主要应从以上三个特性中入手,否则,教学资源中的趣味性就无从谈起,仅仅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所谓在课堂教学资源中在凸显趣味性的前提下,如何理解以上三个特性呢?具体可以解释为:

首先,自主性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于美术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料的选取与认识,应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对其能做出有目的的摆弄与探索。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或手段对教师提供的资料、材料、工具进行实践。

其次,开放性是指学生面对美术教师所引导与提供的方法与学习材料,工具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试探性地进行认识、理解与实践尝试,甚至学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最后,靈活性是指学生依照课堂教学的要求,对应当掌握的学习内容,可以从所获的教学资源中,自由组合、探究,同样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反复实践练习。

在通过互联网获取的美术教学资源中,教师应当从以上三点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只有这样,美术教师才可以客观、真实地使学生从美术课堂上深受、感触到美术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三、推动校际间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

因为多方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间、义务教育学校间的美术教育教学水平仍旧保持着较大的差距。当然,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有差距,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社会整体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中的差距应当是逐渐缩小的。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义务教育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手段、方法,而且确实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直接影响到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同时,网络技术的运用,也在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所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与帮助,可以极大地推动校际间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促进不同地区、学校间美术教学活动交流。

由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教育发展水平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教育信息、教学交流、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影响较为突出。同样,这种差距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美术教育观念的差距;师资力量缺乏均衡发展;教学资源匮乏;美术教师缺少外出学习、交流、深造的机会,致使教学水平提高较慢,美术教育观念转变缓慢。基于此才导致美术教育资源的配给缺失及区域整体学校美术教育水平发展的落后,产生了欠发达地区美术教育与发达地区美术教育的差距。对此,在短期内能够便于有效缓解这一差距问题的可行办法,即借用互联网途径,积极开展不同地区间的学校教育教学的“拉伸帮扶”活动,以多种方式实施互帮互助的交流活动,可有效缩小学校间的美术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因素的差距。

(二)协助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就师资力量的提升而言,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亟待提升。除了现已实施的“国培计划”外,城乡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应不定期开展。利用互联网途径,可以有效帮助不同地区、学校间的美术教师进行无障碍、最真实、最直接的互助交流,同时,节约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等劳动成本。

(三)为学生搭建互助学习平台

学校教学除了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外,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由过去的接受群体向过程主体转变。互联网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美术课程和课堂教学内容的限制,为学生获取更加广泛、丰富、多元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认识美术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在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已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与教授,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途径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对相关共同的美术知识或兴趣点进行探讨与交流。这种学习平台的搭建,至少可以帮助乡村中小学生与城市,乃至教育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处在“同步行进”的学习状态。

纵观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高效的优势,为全面深化改革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体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况且,随着“互联网”由过去的从无到有向未来的无处不有的发展,势必会对学校美术教育的深化改革产生更实际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周廷伟.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05:10-12.

[2]薛二勇.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当前我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评估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38):21-31.

[3]张巧文.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的模式在乡村教师培训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370):20-24.

[4]高笑天,王友兴.教育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功能定位探微——兼议“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与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2):80-81.

推荐访问:互联网 义务教育 探究 成效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