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引领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提倡反思性教学的教育思潮,之后迅速波及全世界的教师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因此,培养反思型教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从教学的管理出发广泛地提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如何从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获得清晰的自我认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注重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非常关注教学评价的问题,提出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关注和体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会认真倾听,要在反思中增强研究意识,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一定能步入这座有效评价的艺术殿堂。就个人经验,我从以下几点来反思的:

1。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适度合理,在下课前就应达标。当然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可以有多种方式。一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基本知道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二是在下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做一做,看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

2。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精心设计,试图取得最佳效果。比如有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都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就要挖空心思创设情境。其实有些课不需创设情境,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能效果更好。又如刚提出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于是在数学课堂上出现了“放映式”教学,整节课用powerpoint的形式给出。连起码的解题过程都是播放出来的,这样的教学形式看似热闹,但像肥皂泡一样,下课后学生没有多少所得,再如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有的老师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让学生讨论,好像不讨论合作就不是新课程的要求。其实有时学生自己学会了就没必要讨论,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老师就不要讲了。一切根据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有些要预设,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变通,不要机械照搬教案。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环环相扣,目的明确,不能太随意、太零碎。教师的随意性太大,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没有完整的独立自学时间。

二、参与集体评课活动,交流教学设计的得失

通过评价教师与授课教师之间的倾听与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这样,既切磋了教学方法又丰富了教育经验,同时还能欣赏到同行们的长处,听君一席话,惊醒梦中人;英雄所见略同等。记得我任教一年的汇报课上,上了一节“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按惯例就是教研组的评课活动。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就如何给出增函数的数学定义,同事们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我当时的教学设计是:(1)利用几何画板做出函数y=x2的图象,让学生观察;(2)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变化规律,发现升降情况;(3)学生总结规律,得出增函数的自然语言描述;(4)教师直接给出增函数的数学定义。同事们的讨论焦点是:其一,要不要进行定义发生的过程教学,其二,如何让学生完成由图象、自然语言描述到数学符号描述的过渡(就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恰当地铺设阶梯)。就第一个问题有的老师认为高考中只会考查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而讨论要不要进行定义的过程教学对高考来说没有意义;但有些老师却有他不同的意见,该定义的过程教学是涉及到图象语言、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一次好机会。最后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大家统一的认为是的,有必要。接下来就是如何实施了?介于学生由自然语言描述到数学语言描述的困难,凝聚集体的智慧后的教学设计是:(1)(2)(3)(同上)(4)让学生对“增大”的词义进行讨论和理解,产生数值“对比”的思想。(5)通过数值对比图的直观感受,体会用数值“对比”表示“增大”的意义,并简约为两个函数值的比较。(6)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点函数值的“对比”,得出定义。通过这次的交流,我萌发了取他山之石攻己山之玉的冲动,自觉地在课内外充实自己。

三、促动教学的再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俗语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改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再设计,其本质展示的是教师的思维从混沌到清新,从困惑到明了,从表象到内在的成长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关键要拿捏准确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进入学生世界的平衡点,贴近学生的发展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会总结一些教学设计的技巧:

1。关注数学内容间的联系。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联系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将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例如,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比较和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不等式的解;比较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等。

2。 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引入函数的概念时,应从学生已学过的具体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如气温的变化、出租车的计价)等入手,抽象出一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介绍立体几何内容时,可以用长方体内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3。 关注数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些内容是学生进行高中的数学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实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例如,通过行星运动的轨迹、凸凹镜等说明圆锥曲线的意义和应用;选择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统计案例,可以展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速度的变化率、体积的膨胀率,以及效率、密度等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导数的概念。

四、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融入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他评”,近年来,“问责制”的引入,作为教学活动参与者的学生在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中充任了最主要的角色,但以此作为评价的全部,对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使本意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好事变成了教师发展的桎梏。 而自我评价可以发挥教师主体积极性,主体参与评价自我,把评价活动和过程看作教师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教师作为接受过正规教育者,具有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工作者,具有反思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教师的自我评价习惯和能力。教师在教授教学内容时要经常留意别人的课例,进而比较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日积月累,形成惯例,进而去探索和发现学科体系内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路子。比如学习等差数列时,它的知识结构是:先认识什么是等差数列及其性质,而后是推导它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那么在介绍等比数列时,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同样的知识体系,类似的还有圆锥曲线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中进行自我评价,使其在运用教学技术时趋于成熟与稳定。

学校需要不断丰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把握评价的阶段性和长期性之间的关系都会对教师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需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权,继续把肯定和鼓励作为激励教师发展的手段,体验到了评价对教学的积极影响,教师也从中不断积累着教学的经验,丰富着人生的阅历。总之,它带给教师的收益是长远的,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评价将始终伴随教师。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引领 高中数学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