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环境下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针对当前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建设提供新的解决环境,对课程建设环境下笔者所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组织形式和考查方式的设置作了一一介绍。

关键词 课程建设;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7-0005-03

Research Practice of Colleges Teacher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under Course Construction//Sun Peng, Li Tongzhao, Fang Weiqiang, Zhao Qiang

Abstract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of college teachers,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fers the new solution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under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explores the content, organization forms and appraisal methods desig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he college in which the author works.

Key words course construction; college teacher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1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re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004, China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Media,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9, China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现代化变革,作为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其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前提被重点关注[1]。各个学校都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一系列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取得很多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培训中普遍暴露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1 当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训形式依然以课堂集训为主,培训时间短,学习效果不理想。培训网站上学习内容零散,构不成完整的学习体系,教师还不能通过网络进行系统的自主学习。

1.2 培训内容与效果技术学习内容多——不容易掌握,肤浅——实用性不强,导致技术不能被有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最终形成技术越不用越生疏的状况。虽然尝试按知识层次分开教学,但整体学习内容和目标是一致的,并没有解决上述问题[2]。

培训以结业考试的形式结束,只考查学员参加培训的阶段性成果,对学员是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没有具体的跟踪考查措施,教师教学的方式多数还停留在多媒体课件授课形式上[3]。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4]。

1.3 培训对象培训对象逐渐缩小为新进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发展很快,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也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已通过培训的教师依然需要继续学习。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将影响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进程。

2 课程建设环境

2003年作为“质量工程”先导的“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率先实施。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面向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的,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作为“质量工程”6个建设项目之一的课程建设,被认为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作为“质量工程”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的“本科专业认证(评估)”也着重强调要加强课程的建设[5]。

3 课程建设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供的环境分析

3.1 课程的网络平台为了支撑精品课程的申请与建设,各个学校不断加大课程网络建设平台的投入。课程网络平台也越来越简单易用,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简单操作来完成教学资料的上传、教学任务的布置、作业的收集以及同学生开展网络互动等工作。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这给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内容提供了实践与考查的空间。

3.2 课程建设小组人员的组成与分工按照精品课程要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的要求,课程建设小组的成员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组成的人才梯队。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校课程建设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分工并不相同。例如: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负责进行教学的革新研究,计算机水平相对好的教师多负责课程网站的建设和教学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编辑工作。这种因才分工合作的方式,给培训对象和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创新空间。

3.3 课程建设的奖励机制和考评机制为了彻底改变“课程只注重申报不注重建设”的现状,课程建设的各种奖励和考评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比如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的归属、资金的配套措施、课程建设的考查内容和要求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既能促使课程建设小组人员将所学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又能给应用的效果提供考查的量化依据。

4 学校开展培训的实践方案

面对课程建设提供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新环境,培训部门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和考查方式上进行大范围改革,详细内容见表1。

4.1 培训内容的设置策略根据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对以前的培训内容进行大范围的更新、删减与添加。

1)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制作。为了使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更具有本校学科分类的代表性,培训部门联合3位不同学科类型的专业教师,申请校级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的研究成果以信息化教学案例形式呈现,案例更贴合一线教师,更容易被学习和模仿。案例讲座由学科专业教师来讲授,着重讲解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方法与体会。讲座过程注重交流和讨论。

2)根据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筛选学习内容。PowerPoint易学易用,接近100%的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它来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但教师普遍缺乏PowerPoint讲课稿与演讲稿的艺术设计能力,需要在培训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而很少被用到的Dreamweaver和Authorware软件的学习内容,被放在教学网站上供感兴趣的教师自学。

3)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学习内容的难度。资源建设模块的授课对象是从各个课程小组中选出的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教师,所以对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以加大学习难度。例如在Flash动画制作学习模块,增加复杂场景动画的制作技巧和简单编程语言等内容的学习。

4)尝试改变多数教师不能处理常见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现象。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对教师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上常见故障往往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使用。以硬件接触问题的排除、操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计算机病毒的清除、家庭路由器的链接与安全设置等常见的问题来设置培训内容,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

5)提高教师利用软件来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会带给教师的既有信息获得的便利,又有信息大量堆积的弊端。怎样把大量的信息管好用好,是提高个人信息化素养的关键。像适合收集网页内容的针式个人知识库管理系统、适合知识分类记录的Office OneNote、适合知识表达的思维导图等个人信息管理软件能帮助教师管好、用好信息。

6)重视影视资料获取能力的培养。数码摄像机和相机的普及,使教师获取第一手教学视图资料的行为变得方便与廉价,而学校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视图资料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面对各种拍摄环境,怎样才能获取最佳的拍摄效果,是教师急需掌握的技术,所以把该项内容设置为独立模块。同时,该模块还加入日常生活照的构图与拍摄技巧内容,来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

4.2 培训组织形式的设置策略充分发挥网络培训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优势,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为学员提供系统的、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料。积极进行网络导学和答疑,大量减少集中培训时间,形成以网络自学为主、专题讲座为辅的培训组织形式。例如对技术类的网络自主学习内容全部制作“一步一步跟我学”式的教学课件;对“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相机的拍摄技巧与后期编辑”的培训内容,规定学员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网络自学相关内容,然后参加外拍活动,再以学员的作品为例开展讲座。

4.3 培训考查方式的设置策略改结业考试为过程考查,根据培训的内容和目标不同,设置不同的考查对象和方式。例如“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模块要求所有学员参加学习,但该模块的课后作业只要求每一课程小组中负责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来完成,作业注重考查教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教育教学理论、网络交互的应用情况等内容通过每学年学校对课程建设情况的考评来考查。而课件的制作艺术、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等内容不仅要求学员提交作业,更注重在课程建设情况考评中对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考查。考查课程建设小组提交的教学改革过程记录和自评报告,并对报告的内容也予以明确和规范。如第一年要至少对5%的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程小组内的教学人员必须至少完成一次教学改革案例设计(案例资料要求包括授课教案、计划,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记录,同组教师听课与评课的记录等);多媒体素材量的增加结果和质的改善结果的详细报告;对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建设,给予半年的整改时间,如果半年后还不能通过检查,将取消课程建设立项;等等。

5 结束语

虽然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如果教师学得不好、用得不好,这些理论和技术将会逐渐失去存在的价值,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更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培训部门既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又要积极配合教学主管部门对培训内容的应用设置合理、有效的考查措施,而课程建设为这些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培训部门可以根据本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课程建设环境的不断发掘,来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建设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艳,谢百治,李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5):325-328

[2]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对话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9(266):13-16

[3]金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265):72-77

[4]任友群,朱广燕.有意义的学习源自问题解决-戴维.乔纳森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9(264):6-10

[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EB/OL].https:///edoas/website18/31/info24731.htm

推荐访问:技术培训 现代教育 课程建设 高校教师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