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发展在生产模式上存在质的飞跃,逐渐体现出智能化状态。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可实现农业生产模式跨越时空的限制,达到根本性改革效果。相较于传统以经验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现阶段农业的经济发展体现出明显信息化状态,依赖于信息流通所产生的经济往来比例明显提升。在信息化支撑下,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能够更快的掌握市场状况与市场变动,在经济发展规划与策略决议上更具针对性与准确性。本文分析了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特征,研究了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16-0137-02

近年来,通过网络实现农产品交易、企业线上线下交易、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农产品期货交易等多种销售模式让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体系逐渐完善[1]。现如今,农产品的系统化发展与一体化发展让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无缝衔接,产品的流通性显著增强,在信息及时流通下实现产品的精准定位,提升经济效益[2]。

一、农业经济发展特征

1.信息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所提供的各类信息对农产品的品类选择与生产规模制定起到了明显调节作用。现如今,农业发展中对农产品的发展模式更趋向于追根溯源状态,从农产品的种植阶段开始建立成长档案,将农业经济所涉及到的各类产品在成熟度、水分补给量、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生产地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监控与存储并展现给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级供应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其目的在于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与健康程度[3]。在信息化模式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信息的流通性,在缺乏信息有效流通状态下,农产品的市场选择以及时间选择均可能处于劣势状态,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智能化发展

我国不少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利用实时监控手段洞悉市场走向,了解市场信息,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让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了解农产品价格走向以及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对农产品的供给量更加精确地展开指导。在智能化状态下可自动分析农产品所需要的生长环境、生产条件等,从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方面,以技术手段展开仪器测量分析,为农作物提供更具适应性的种植环境,从而实现产量与质量的最优化[4]。在智能化发展模式下,农业生产的流通性有效加强,利用各类技术手段、软硬件配备实现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

3.电子商务化发展

早在2004年,电子商务悄然崛起。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依靠电子商务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已经属于常态。在销售模式上,通过互联网创设销售平台或进行产品推广是最明显的变化之一[5]。依赖于苏宁、京东、阿里等趋于完善的电商平台,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正向着网络化发展。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在2017年,我国农产品在农村网络零售销售总额中占到了1/5比重,预计2500亿元左右。相较于传统线下面对面销售的模式而言,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有了根本性改变,带入了全新的时代。依赖于网络电商平台展开线上交易的模式开始逐渐被更多人接受,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开始用网络购买农产品,相信在未来农产品销售模式的电商化比重将逐渐占据主流。电子商务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以及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应用必然会对农业产业结构有所推动,促使其加快创新与改革步伐,让农业经济发展在科技含量方面浓度更高。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状态下,其模式大多以小农经济为主,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等负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生产者及经营者收入利潤下滑[6]。为了弥补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性与不足之处,利用互联网时代一体化发展与产业化发展逐渐取代了小农经济模式,生产技术的先进性运用还可明显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率。互联网运用各种新技术产品体现出其独特性,在向大众展示农业经济产品时可帮助农户找到更具适应性的发展途径与方法。在互联网的全面性下为农业种植者与经营者提供农业发展信息,在足不出户状态下便可知天下事,了解农产品市场状况与发展走向。再者,互联网的包容性让农户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便可查询到有效信息,评估产品市场以及价格走向,了解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颁布的新政策,让农产品结构适时调整。

2.农业产品革新

互联网的创新性、综合性、开放性特征让农业经济产品不断革新,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思维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发展理念等均得以推动[7]。农产品的质量更高、种类更丰富,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得以提升。农业产品的革新更多体现在产品质量以及实效性方面,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大多可达到追根溯源状态。在健康理念逐渐受重视环境下,产品革新中质量保障将成为其发展的强有力助推器。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让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跨越式进步。农产品的革新是农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产品的流通性与信息的流通性通过互联网得以明显加强,其发展模式逐渐摒弃了传统资源型状态,并逐步转化为信息技术型。

3.提升经济收益

由于在互联网环境下,农业生产者会种植更具市场需求性与适应性的农产品,而农业经营者则对市场洞悉力更强,因此其经济效益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流通性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显著优势,农业经济发展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对各种农业经济相关信息有效处理分析,帮助农业经济各环节人群实时掌握市场变化,并对经营管理决策、生产结构等及时调整。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让农民的思想逐渐转向现代化,在保障生态效益与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若可合理利用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全面性、综合性、多样性、实效性特征及时获取市场动态,让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不会对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同时,农户可利用互联网节约销售成本,通过网络平台加快产品流通速度。

三、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1.精准化方向发展

由于互联网时代下各类信息的有效分类、收集与整理为农业经济的流通性带来了较大变革,因此在农业生产方面应向着更精准化的方向进展,包含病虫害、产品光照、温度调节、土壤肥力、土壤湿度等。在信息化手段下对各类数据展开精准分析与分类整理,为农产品的种植提供数据支撑并加以调节,尽可能达到质量最优状态。实现供应商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无缝对接,让农产品市场上高质量农产品比例逐渐升高。软件与硬件的协调配合是精准化农业发展的前提,在硬件方面,需广泛投入农业生产传感器,在智能化设备下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并对肥料、水分、温度等自动控制调节,实现精准定位农业发展;在软件方面,则应强调数据库系统的有效建立,优化整合各项数据,分析卫星遥感资料、气象资料、病虫害资料等,掌握农作物各生长阶段的精确化情况,建立农产品成长档案。采用跟踪检测方式对农产品从种植到流入市场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流动性记录,一方面,可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可达到监督作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只有在精准化发展下,才能够让农业借助互联网信息时代实现现代农业模式。

2.开辟销售渠道

互聯网的发展让电子商务渠道在销售环节承担着重要作用。农产品的销售同样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产品的流通打造更广阔的空间,并提升自身经济价值。首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可增加订单业务并拓宽销售市场,传统销售模式中受到地域限制,其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存在明显限制性。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突飞猛进,全国范围内农产品在两地之间的流通短则当日可达,慢则3~4天可达,其市场明显拓宽。农业生产者可与企业或超市签订农产品订单,实现订单式供应。根据市场供求双方实际需求,在农业生产种类及质量上有所针对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让生产与销售均避免盲目状态。其次,可借助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在这类已经发展成熟的平台上展开销售,通过网络销售渠道实现一体化发展。这种借力销售的模式,可明显降低销售成本,实现线下与线上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经济条件与技术允许情况下还可尝试打造自有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展开互动沟通,打造品牌效应,提升经济价值。

3.强化人才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下,要想让农业经济发展通过流通性得以提升,必须强调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其互联网能力与互联网意识。首先,在宣传上需加大力度,让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认识到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相结合的必然趋势,树立相关发展理念与自信心。其次,地方政府应强调规范化管理以及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农业生产者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在配套培养制度下,让其接受更具先进性的生产理念灌输,让其认识到生产符合市场需求、质量高、可追根溯源的农产品对产品流通的意义所在,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三,可组织成立相关专家团队,及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更正确的指导。最后,鼓励农业生产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自觉主动加入“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农业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互联网,在信息的流通性与产品的流通性下拉近农业生产与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拓宽销售渠道,在精准化生产下推动农业经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剑.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9,(03):58~59.

[2]崔佳,赵秀荣.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多元化营销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8,(04):132~134.

[3]王煦,刘鑫.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驱动机理[J].商业经济研究,2018,(06):123~125.

[4]吉莹莹.“互联网+”时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体制优化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2018,(16):134~135.

[5]尹奎.以社会学理论探索农村文化和旅游耦合的产品模式[J].农业经济,2018,(08):42~43.

[6]谢雪莲.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模式探析——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J].电子商务,2017,(11):46~47.

[7]陈文玲,刘秉镰,刘维林.新经济爆发性增长的内在动因——互联网革命与传统业态变革[J].全球化,2016,(07):5~21+132.

作者简介:

孔维征,供职于邹平市高新街道办事处,经济师。

推荐访问:互联网 我国农业 经济发展 策略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