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智慧供应链发展。在农业信息建设管理方面,应按照全供应链设计思路,搭建以生产、物流、销售三支柱、一體化的平台系统。建立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市场定价机制,让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创造价值。
[关键词]农业信息服务;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龙头企业主导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5.165
1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农业产业必须做出调整,构建与互联网技术相适应的开放的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生产加工者、销售者、政府管理者需要顺应新技术大势,参与信息服务分工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流动,降低农业生产流通成本和风险,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农产品不确定性风险,提高交易效率,增强农业竞争力。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农业供应链正向着具有智能化、集成化、生态化特点的智慧供应链方向发展。农业智慧供应链的建立要顺应经济、科技趋势,传统供应链的创新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发展需要不同思想、不同学科相互交流碰撞,开放共享的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要建立农业信息服务运营体系,科技的支撑是重要前提,开放与共享思维也同样对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现今农业产品的生产经营分工,上、下游环节形成供应链网络,生产者加入产品生产流通链条才能具有价值、获得收益。创造智慧供应链不可能由一个封闭的机构或主体完成,必须要有开放的分工合作、协作体系。没有开放的创新体制体系,每个供应链单元将依旧是互不联系的孤岛,信息壁垒依然存在,难以整合成为有机的组合体,创造不了智慧型的供应链。
2 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2.1 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农业信息化是跨多学科领域、涉及政府多机构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相互融合,也需要政府各部门相互支持配合。
近年来,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各部委推动实施了“三电合一”农村信息服务项目、信息大篷车、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政府主导的这些工程项目,有效推动了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探索信息服务模式,纷纷建立具有地方特性的信息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目前,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主要有:综合服务平台模式、行业服务平台模式、单一功能服务平台模式。
(1)综合服务平台模式。农业部于2006年开通全国农业系统统一的公益服务热线12316,2009年打造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各省份分别开通本地区12316热线,实现本地区统一信息服务,商务部也利用12316热线开展农民工对外劳务服务。1231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行业服务平台模式。近年来,网络互连技术、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系统等各种高新技术在蔬菜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生产中开始大力推广和运用,行业服务类平台纷纷涌现。江苏宜兴市农林局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建设,建立宜兴水产环境监控平台,提高水产养殖业生产管理水平。
(3)单一功能服务平台模式。国家制订了全国土壤墒情检测工作方案,并建立全国墒情检测信息管理平台。多地已开展土壤墒情定期检测工作,及时报送墒情信息,对防灾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市场主导型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深入,政府探索农村市场化力度逐渐加大,许多企业开始涉足农村信息化领域。过去只有政府一家唱独角戏,而今出现新变化,开始引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农村信息化的巨大市场正在激活。
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直接投资建立农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二是以成本价出售或捐赠形式提供相关产品。虽然农村信息化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生意,但很多厂商依然抱着为“三农”服务的心态积极参与。在政府正确引导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化运作移动农业商业模式。
河北省智慧农民云平台是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等单位支持下,由企业中国知网承担研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省级互联网+农技推广平台。该平台依托农业科技网络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结合全国数十万农技人员的应用经验,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农技推广移动服务体系。对于农技人员而言,该平台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张嘴、两条腿”的单一工作模式,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自2015年开始运行,注册用户已达4万多个,发布农技推广服务信息26万余条,使用量903万人次,其信息技术网络覆盖河北全省,是目前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简便实用的省级互联网农技推广平台。
2.3 农业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建构和完善涉农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群众性科技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运营模式,着力于加速农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有效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落实“最后一公里”到位。随着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深入发展,涉农企业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撑下,涉农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技物配套、农资农技双连锁、综合配套服务的模式,推动农业信息服务发展。
国内农村信息化项目大多数由政府出资大量采购信息设备和资源,在各地建设试点,向农民“送”信息。在这种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下,建设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农业企业主导型一般采取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由基层人员策划实施,因地制宜,且基层人员最了解农村,贴近农民最核心的需求:销售农产品的需求、采购农用物资的需求。在推广上,农业企业主导型先在村级应用,后通过镇、县、市、省平面推进,以点带面、逐步铺开,采取典型培育和引领带动的发展方式。
由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牵涉众多政府部门的职能,以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农业企业主导型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信息化事业要具有生命力,必须走市场化道路了,单纯依靠政府输血,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企业主导型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思路,具有发展动力。
农信集团是国内领先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运营商,以O2O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撑,整合国内农业电商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农业专家资源,推出新农邦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一方面向农产品消费者提供具有放心安全、可追溯性、高性价比特性的农业产品;另一方面向广大农户提供多种多样专业技术服务与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从而构建具有高效、生态、增值性的新农邦商业供应链体系。为增强消费者使用体验,新农邦在线上平台率先使用“实景体验式电商”模式,消费者可在新农邦平台上实景观看产品厂家的生产加工基地、设备条件、厂区环境等全景视频,方便消费者掌握产品的服务信息,创新变革农产品交易模式,为发展农业信息化注入强劲动力。
2.4 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农业信息服务运营模式
高校科研机构凭借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正在大力推动科技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许多高校科研机构已经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在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大田种植、园林培育、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机机械操作服务等方面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技术支撑,形成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移动农业商业模式。
北京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投资组建的派得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农业信息化技术产品研发、销售和服务。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并获得多项科技奖励。该公司重点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以传感器为核心的农业智能装备在农業生产经营领域内的应用,为农业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农业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派得伟公司作为科研机构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投身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农业信息应用平台上提供云计算服务和各种模型及算法,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3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在组织上形成行政、社会、企业合力共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格局。整合农业部门、院校、科研单位力量,联合建设服务推进组织;引导电信运营商、媒体、IT企业组建了联盟性组织。
在平台上形成国家综合平台与多层级平台、多属性平台的格局。采用聚合技术、将国家、省(市)、县(乡镇)三层平台融合在一起;通过支撑平台,将网络平台、语音与短信息平台、媒体平台融合在一起;开发相应组件,将公益服务平台、政务内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融合在一起。
在资源上形成农业部门建设与涉农部门共享、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格局。不断增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综合处理能力,同时广泛开展涉农部门间信息交换;组建了各个领域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根据分析预测超前储备信息;与此同时,走资源有偿提供、有偿使用、在互利基础上交换等市场化方式,提高资源质量。
在渠道上采用网络与传统媒介、通信方式融合的格局。在省级层面,采取了省平台集中方式,将“三网”“三电”融合在一起;在基层,以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合作组织、信息站点为主体,培育起了乡村社团化的信息服务组织,通过手机、视频、网站等多种方式开展专业化服务。
在应用上要实现既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也为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的格局。开发了科技信息专家服务系统、市场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及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等,为农民致富服务;开展了农村政策应用,鼓励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热线”反映诉求;通过整合教育、文化、人保等相关部门的应用,引导农民在线学习、在线接受就业指导。
在投入上要开拓政府投入、运营商投入、市场主体投入共存的多投资格局。各级政府从财政支农资金中划拨专项资金,推行以市场换投资的策略,引导运营商开拓农村信息服务市场,运营商投入建设资金;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广告、增值收入、与运营商分成获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赵阳,王骥鹏,李宗洙.农业院校“互联网+农业”的研究与探索——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当代经济,2017(2):86-87.
[2]王满,马春艳.湖北省科研机构主导型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21):5320-5323,5328.
[3]姚庆荣.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12):64-67.
[4]傅泽田,张领先,李鑫星.“互联网+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农业时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