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代表着生产力先进方向的新经济体系正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本文在探讨新经济如何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总结归纳新形势下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行性思路,以期为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于合理规划中国农业发展战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生产实践中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与新经济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极不相符,如何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重要社会发展课题。

一、新经济引发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新趋向

新经济为农业经济发展延伸新空间。随着国家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的加快,新经济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日益加深,传统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不断突破原本较为分明的产业界限,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使得其各自发展空间不断延伸拓展。在新经济的带动下,我国农业经济通过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联动,不断集聚产业发展要素,把先进的技术渗透到农业发展各个层面,勇于创新农业经济发展体制,逐渐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本质转变。当前,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已然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新兴力量,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得到很大延长,极大拓展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

新经济为农业经济发展开拓新市场。在互联网时代,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产业平台和消费市场,也为农业经济拓展了市场空间。一是农业产业平台增多,推动着市场空间刚性拓展。目前,全国各地争先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的区域型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不断引发农业新媒体营销持续爆发。例如,广西柳州已在各县全面铺开“农村淘宝”、“村邮乐购”等农村电子商务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形成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二是网络消费推动着农业市场空间柔性拓展。以手机、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便利的信息、支付、获取和处理使得生鲜农产品更快捷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极大推动买卖双方的积极性。

新经济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打破以往以破坏环境、牺牲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农业开发,满足当代人们自身需求的同时避免过度开发而损害后代的生活需求。随着新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把提质增效作为推进农业经济的着力点,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力使农业經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现代化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以往需要通过大量消耗资源来换取粮食丰收的作法,推动农业经济依靠科技驱动创新并实现长远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新经济背景下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分析

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要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关键点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同农业经济的对接。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仍有短板:一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如:因分配制度欠缺而存在的科研成果权益分配问题导致科技成果转换比较困难,对科研人员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从负面上影响了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健全则容易导致企业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时无法有效解决;二是创新文化氛围不足。除了客观上国内农业科技基础和前沿领域能力仍然比较欠缺外,部分科技人员不仅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是缺乏挑战学术权威的科学精神;三是我国创新型农业人才队伍仍待加强。目前我国农业科研领域投入比较注重于设备设施的投入,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则相对较少,不利于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及改进培养方式,导致创新型农业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

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发展农业产业集群。随着新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逐渐告别粗放型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升,为农业产业集群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农业产业集群是以农产品供应链、网络方式结合的有机整体,具有空间或地域集聚的特性,可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从而提升其生产力,形成农业龙头企业。”

纵观农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过程,各国依托集群发展使农业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成为了普遍的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如荷兰通过实行花卉集群生产与管理促使园艺业成为荷兰农业的朝阳产业。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在新的形势下,打造产业集群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必须抓准时机,增强集聚优势,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发展协调的健康产业链,促生一批农业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着力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在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各地政府和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致力于改善农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但即便如此,我国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在耕地、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凸显。如在耕地资源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大批耕地被占用和破坏;在水力资源方面,水利基础设施的质和量仍然差强人意,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被动;在生态环境方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依然严重,这也说明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需要在立法、制度和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才能有效扭转我国农业资源恶化的不利局面,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新经济背景下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面对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以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开展行动,借助新经济推动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依托信息经济发展平台,推进农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借助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进农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是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我国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促进农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农业经济也需要以核心关键技术支撑新兴产业发展。我国应推进云端技术与大数据开发等技术难题攻关,着力建设以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要素的智慧农业支援系统,提高农业经济生产效率。二是加快农业新兴产业平台载体建设。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等资源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实践与科研创新相结合,提升农业产业的技术水平,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提高农业生产力;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引入国外农业资源,引进农业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弥补我国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短板。三是加快农业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通过促进农业物质装备制造、生产经营示范、科技研发推广等相互融合,推动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增强农业经济机制保障,引导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健全机制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机制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仍需要增强其针对性和实践性,才能进一步激励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大政策和法规保障。应当针对当前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实际情况,细化我国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使复杂的农业经济发展得到比较具体的规划和指导,让发展做到在机制内高效运转;二要引入市场化的投资机制。为解决农业资金投入的局限性,应积极利用商业贷款、企业融资和发展补贴等方式,把更多灵活的民间和商业资金利用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三要完善农业投入品减量提效补偿机制。国家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完善农业投入品减量提效补偿机制,激励农业经营主体致力于减量提效,使农业产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供更多的农产品。

畅通农业产品产销渠道,提供良好市场保障。农产品产销渠道畅通与否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良好的市场保障才能使整个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要提高产地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強产品产销渠道辐射能力,以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二要加大农产品交易方式创新。应大力推广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新型农产品网络营销方式,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信息获取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把传统交易中潜在的风险化解于无形;三是引导现有经营主体朝现代企业方向发展。政府应按照现代产品流通方式,转换经营思维,除了整合本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做大做优做强,还要善于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国际和国内品牌企业,通过规范经营和专业的经验带动整体农业产品产销链条运转。

推荐访问:农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新经济 策略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