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摘 要:无公害农作物指的是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和农作物产品都符合无公害产品管理的规范和标准,经过专业部门的质检,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识的产品,目前我国农业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怎样对我国农作物进行无公害栽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本文就无公害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方法

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关注的问题不再是食物量的增长,而是转向了食品安全与质量,这点从人们积极研发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中可以看出。为了增强农产品的安全性,在实际种植期间采用先进栽培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基本生长,还保障了农作物的安全性。目前,市场上农产品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直接暴露出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弊端,导致农作物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加强市场和生产过程的监督力度,保证我国无公害农作物的产业得到优化。

一、无公害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无公害农业产品指的是在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的过程都采取合理的措施限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使农药的残留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长期食用不会对人们身体带来危害的农产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业在国际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人们对食品的需要由原来单纯的数量追求变成质量和营养的追求,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的现象已引起社会媒体的高度关注,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国内和国外的农业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在2001年我国就开始推广生产无公害农作物产品,大力建设无公害农作物的实验基地,视图使农产品在安全和质量问题上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因素急需解决,就以下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化肥用量过多,导致土壤养分失调

化肥使用不合理一直是我国在农业栽培时遇到的长期性问题,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对化肥依赖性高。在我国改革开放前,为了追求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某村村民在栽培过程中长时间不节制的施用化肥,导致了农作物“烧苗”现象出现。虽然在种植中加入这些肥料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收入,但是日积月累,随着化学药剂渗入到土壤中,不但破坏土壤的生态结构,还降低了农作物本身的营养价值,导致土壤养分流失。

(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导致病虫害问题严重

农药残留超标给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当前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但为了消除农作物病虫害的问题,即使在培养无公害农作物时,种植人员也会对农作物使用农药,如水胺硫磷、3911等农药。栽培人员若进行适量的农药喷洒会抑制病虫害等虫菌的滋生,但是由于栽培人员专业性不够导致农药的盲目使用,不但阻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还会导致农产品出现农药超标现象。农药一旦使用不当,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与无公害理论相悖,不利于农业工作者进行无公害栽培。

二、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究

(一)合理使用肥料,选择有机化肥

针对上述传统的施肥误区,在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点进行肥料的合理施肥,合理的提供和调节农作物健康生长所必须的化肥,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减少化肥使用的目的。具体方法是使用绿色健康的化肥,比如:固氮菌肥料、根瘤菌肥料、复合菌肥料等等,这些有机化肥可以抑制虫菌滋生,提供农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外,更重要的是其含有的有机物可以转化成腐殖质,改善土壤水分流失的现象,为农作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

(二)控制农药使用,预防病虫害

长期以来,我国在栽培农作物的过程中使用的化肥种植方法已经给土壤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危害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所以,要在开展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同时,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不能一味的应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而是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举措。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除了要做到控制肥料的使用情况,还要避免使用肥料的情况发生,这不仅可以避免遭到化学药剂的破坏,导致养分流失,还可以减轻土壤承受的压力,如果确实需要用肥料来抑制虫菌的滋生,可以用有机化肥来代替化学肥料,尽可能的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某实验基地在进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时,由于种植人员操作不当,使农作物出现大量病虫害问题,在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的种植人员管理下,无论是否对症下药均往田里加入大量农药,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土壤水分的流失和酸化,土壤的不健康将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的日益严重,不利于当地的农作物生长,对于不健康的农作物又需要喷施农药,农药虽然杀死很多虫菌但也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我国正处在这一恶性循环当中。对于这一问题,作为我国农作物栽培的技术人员,应该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情况,预防病虫害疾病的衍生。

(三)治理土地污染,优化栽培环境

栽培环境对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之前对于当地的环境条件应该进行细致的调查,进行全面具体的监测,有关部门要对农村违建、严重污染的工厂进行处理,减少甚至是禁止这些工厂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地区周围排放废气和垃圾,从源头上进行基本环境的整治工作;再对工厂废气排放问题进行整治后,治理已经被污染的土地,做到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减轻土壤给农作物带来的有害因素。在选择农作物栽培场地时,要全面检查所选基地的土壤、周围的环境情况,选择污染较小甚至是无害的地区,建立农作物栽培的专属基地,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尽可能的保证农作物在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下进行栽培。

某加工厂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开始在某村周围生产固体石硫合剂等化学产品,距离村民居住区不到6公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物体未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便向外随意排放,致使村民的农田和生活都受到污染,使农作物滋生虫菌,阻碍其健康生长,甚至导致有些村民的农作物颗粒无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这一现象的管理工作,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地开展积极的补救措施,优化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环境。

(四)选择优质品种,进行绿色种植

农作物进行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要求是比较高的,由于在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同时,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这就要求农作物的抗病性要强。因此在进行无公害农作物时,要选取优良的品种,增强农作物的生命力,比如优质的小麦、玉米等等。选择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不但能够保证农作物的安全性,又能增强抗病性,在农作物的抗病性得到提高的同时,专业的农业工作者还要加大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科研力度,不断筛选出优质的品种,不但可以降低农业化肥的使用次数,还可以保障种植环境干净、健康,从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结语:

无公害的理念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深入人心,关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加深,但当前我国无公害农作物的的栽培技术尚未成熟,加上传统栽培方式的束缚,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受到了阻碍。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就应该更加重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并进行不断的探究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无公害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来芳.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J].吉林农业,2014(10).

[2]于德权.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4).

[3]吴楠.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02).

[4]古纯勤.无公害栽培在农作物栽培中的管理技术分析[J].福建农业,2015(05).

[5]刘锦汝.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5(30).

推荐访问:探析 栽培技术 农作物 无公害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