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

影视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的根扎在文学的肥沃土壤里,吸收大众流行文化的营养,开出或清新或妖艳的形象艺术之花。本文就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的教学现象进行探索,管窥影视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

一、影视剧与语文教学

影视剧相当受大众的欢迎,原因在于其间有着炙手可热的明星与跌宕起伏的剧情。它们借助于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创造出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强烈的艺术画面,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

1.影视剧的再现作用

文学是抽象的,而影视是形象的,如果能借助影视画面来阐述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其说服力将胜于空洞的讲解。《乡愁》(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是一首缠绵悱侧的现代诗歌,表达去国怀乡、思亲恋故的深情,其语言本身就具有浓浓的艺术感染力,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朗读、背诵、点评,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是如果能够使用目前可搜索到的诗歌朗诵的音乐电视,在多媒体上播放,就能提供更直观的形象。悠扬婉转的音乐配合着凄迷朦胧的动态画面,蒙太奇手法的运用适应了诗节,更强调了时间推移伴随而来的心境变化,较之单纯文本阅读,更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谴责仇恨与残忍、赞美友谊和仁爱的喜剧。篇幅较长,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所节选的是“庭审”,重点在于假扮法官的鲍西亚对犹太商人夏洛克的欲擒故纵,电影《威尼斯商人》在这一片段上的处理,运用多个分镜与定格,表现在场主次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事实行为。众多人物身着黑衣,营造了凝重的色彩,有力地渲染了转机之前那针锋相对、看似毫无转圜的僵局,极好地填补了由于课文的剧本性质必然出现的环境想象空间。张弛有度的静默与动感,又将情节的意外转折进行了强调,缓和了紧张感。学生在进行文本的自我建构之后,又通过影视剧得到了纠偏。

2.影视剧的颠覆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改编剧目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草根阶层、山寨文化成为当今热词,不少影视剧为了迎合这一部分观众的口味,不惜对原著文本进行毫无文化良心的扭曲、斫斩。这一类文学改编,应引起语文教师们的注意。我们要及时纠正,自觉肩负起维护文学尊严的责任。另一方面,这类改编剧里也有些值得研讨的篇目,它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新时代的精神而显得内涵更加丰富,使得经典焕发活力。我们在语文教学里可以引入筛选过的改编影视剧,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央视版的《水浒》中,有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可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的古代小说单元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比照,林冲怒杀陆虞候的影视画面叙述节奏拖沓臃长,依靠令人目不暇接的武打动作来哗众取宠,然而课文节选部分的文学语言简洁有力,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林冲高超的武艺与“官逼民反”的反抗力度。这一部分可以在学生观看影视剧之后,细读文本,以设问的形式促使学生思考改编与原文究竟区别在哪,好不好,这样的问题才更具有思维高度、更有批判性思考,使得语文课堂闪现思维升华型教学的灵光。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戏剧单元课文《雷雨》的情节主线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所借用。《满城尽带黄金甲》将原著具有革命精神的周家老二鲁大海改编成了周杰伦饰演的二王子,他真诚地依恋着自己的母亲,为母亲而战。夺目的明星光彩、恢弘的战争场面、“情”“义”的深刻缠斗与拷问,为原著增加了崭新的时代色彩,在扭曲的世界里,二王子的真挚、真纯作为一种高尚的善,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学生迥异于原著的另一种震撼。我们开展这样的影视剧评论,无关优劣,在这样具有审美意义的语文阅读中,情感活动贯穿于形象思维的全过程,确实可以在探讨中培养着学生的理解性思维与评价性思维。

二、影像资料与语文教学的互现

除了大部头的影视剧,还有许多影视资料可以拓展大语文的疆域,或者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形象解读,或者是语文教育的精妙运用。我们在实践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些小实验:

1.影视中的文化解读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都市精灵》写爱鸟、颂鸟、怜鸟,倡导环保的大命题,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是,若能选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地球脉动》的片段,便能帮助学生把形象感知加工成理性化的形象认识,透过表象深入到意象,形成学生自己的批判思维。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文《端午日》,是一篇介绍民俗文化的作品。然而当前有许多孩子远离了传统民俗生活,沉湎于所谓的现代生活,从而成为“宅”一族。学生对课文内容显示出浓厚的兴趣,恰好当时,任课教师曾使用DV现场拍摄了防城港龙舟比赛的过程,学生都被精彩热烈的比赛场面吸引住,也许在那时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端午日》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课文《中国艺术里的虚与实》用许多实例来说明中国艺术的主要特征。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虚实艺术的理解,教师选取了美国天团的一段技艺高超的街舞视频,并要求学生写作300字的艺术鉴赏,教学效果不出意料地好。以下是其中一位学生的作品:

街舞是一种现代舞蹈。以其明快的节奏、富于动感的音乐、激情流畅的肢体动作而为人所称道。机械舞是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在我个人看来,它最能体现出街舞的精髓,是世界街舞艺术的灵魂所在,它将艺术中的虚实转换表现到极致。舞者极为形象地模仿了“虚”的机器人,受另一舞者所表演的空中虚无的按钮操控,进行一系列的类机械动作。这些表演映入观众眼帘,“虚”不是单纯的虚无状态,观众在视觉感官上获得了实体的感受,虚实相生,真假相易,变幻无穷,妙趣横生,感受到奇特的艺术效果,“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段文字没有任何润色,却体现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的深刻思考。学生聪明地将影像资料与课文所提到的抽象化知识相结合,形成了一篇有较高水准的文艺鉴赏作品。

2.影视外的文学创作

(1)广告的功用。奇思妙想的广告,本身就是极好的语文课程素材,教师可介绍广告的定义,与学生一同欣赏有思想价值的广告。如一群大象从容地走过马桶盖,寓意马桶的坚固度;打开快递的盒子,里面堆叠的扑克牌一丝不乱,寓意快递的稳妥安全;老鼠洞外露出一条猫咪尾巴,旁边丢着一个减肥可乐的空罐子,寓意这种减肥可乐,连猫喝完后都苗条得可以钻老鼠洞。这样的广告还有许多,需要语文教师成为有心人,精心选取对语文课程开发有用的广告,让学生从中品味语文。

(2)纪录片的辅助。纪录片的文化内容相当广泛,使用多种视听元素,介绍大千世界,达到“足不出户,世界尽在掌中”的教育效果,完全适应语文教材中的语

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有一个“游记创作”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任课教师在课堂播放了一段拙政园的简短视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之内运用已知说明方法完成游记短文,游记的评改结果基本令人满意。纪录片本身直观形象,配以淳厚优美的旁白解说,学生能够很快记住游览位置,并且在旁白的暗示下,运用较有素养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

(3)小电影的作文启发。训练作文思维的敏锐性,就是训练捕捉问题焦点的准确。思维起点要灵活,即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也要灵活而不死钻牛角尖;概括及迁移能力要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我们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热点,切实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因为作文就是生活的折射。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上,选用某些备受学生喜爱的搞笑电影,试图帮助学生在笑声背后发现生活的教训。有这样一个小电影,一次自行车赛上,领头的选手见胜利在望,便高举双手欢呼,不料车头失去控制。就在领头选手狼狈操控之时,第二名选手埋头发力赶上,冲过终点线,也学前者高举双手。两人的对比表现令人发噱,经教师提示,学生表达了“成功之前不能骄傲”“低头迎接胜利”“忍住炫耀”等合适的主题思想。

三、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影视活动的建议

利用影视作品,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要求教育者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策略方法。

1.辨识价值,合理利用。教师发现和改造课程资源的识见与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应用效益。资源信息要符合教学要求,既与学生生活经验契合,又要引导他们采用审美批判思维来审视、权衡。

2.选取精粹,加工转化。影视引入教学时应为主题服务,要切合教育教学氛围,经过删节重组,或主题穿插,或再现表演,或设问争锋,把整合过的影视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材料和充满思辨色彩的讨论材料。

3.融入全局,整体把握。面对不可避免的课堂资源芜杂导致的内容失控,教师应有统摄、纠偏的宏观调节能力;利用影视资源既要符合语文教学相对完整性,又能发挥开放多元的文化特质,开拓无限丰富的语文教育教学空间。

(责编 李新海)

推荐访问: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