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系列剧《演说论语》的特色分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论语》学而篇中开头的一句名言。《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著作,大至治国,小至齐家,外至为人处世,内至修身养性,在高唱和谐社会主旋律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2011年10月1日。湖北电视影视频道首播全国首部影视版102集大型系列剧《演说论语》,那么,这部影视版论语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一、忠于原著、全版呈现。

102集儒家文化大型系列剧《演说论语》是论语二十篇的全版呈现,所有篇章一字不落。该剧将论语通俗化、立体化,绝对原汁原味。近年来,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大量国学讲座从校园走向了电视、网络等媒体,通俗解读国学蔚然成风,而以情景剧诠释儒学《演说论语》尚属创新首作。作为102集的长篇大剧,该剧并没有按照原书章节按部就班地安排顺序,而是遵照观众的逻辑思维和认识事物的辨识能力,将论语二十篇以《教学篇》、《修身篇》、《处世篇》、《治国篇》等重新谋篇布局,便于观众学习、理解。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保留原版古文《论语》的韵律,就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汲取儒学文化精髓。湖北电视影视频道会同山东曲埠文化传播公司等合作方,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校对工作,多方考证力求以第一手资料还原春秋时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学习、起居、游学等场景。该剧虽有百集之长,但内涵亦有同篇之浩瀚,可以说每一集既有大家熟读的朗朗上口的原文,也有初始揭晓的春秋传说,而这些在一般性的古文典籍中是找寻不到踪迹的。

二、情景再现,真正意义的国学大众化。

作为传统儒学典籍的《论语》,历经2500年私塾课堂,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伊始才真正演变为大众国学。而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才真正得以光大。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儒学也在与时俱进,作为国学中最被熟知的一部,《论语》一直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前沿,这是因为,《论语》一直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课。电视和互联网的出现让《论语》以更加快捷、更加平民化的方式进入千家万户,修身、处世乃至治国之道不再是古代读书人借以纵论天下的满腹经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论语》经典名句早已是妇孺皆晓,脱口而出;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更是以通俗的解读将学《论语》之风推向高潮,白话文加上时代语言让《论语》再放异彩;那么《演说论语》会给古老的儒学《论语》带来什么变化?《演说论语》破天荒地将国学《论语》第一次从书本上扶立起来,用现代科技和影视创新为这部2500年的国学经典大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从此教授《论语》的不仅有大学教授,更有孔子及其弟子;学生群中有天子骄子,也有黄发垂髫,可以说《演说论语》将国学大众化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三、布局清晰、寓意丰富、现实指导性强。

教育、修身、处世、治国不仅是《论语》原著的几大主题,更是《演说论语》剧集重要的版块划分。《论语》是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深刻且细致。该剧以前期周密的策划布局、翔实的考证资料和系统的整理归纳将章节条理化、人物形象化、内容故事化、教育生活化,可谓从容观摩、毫无生涩,言传身教、浅显易懂,三省吾身、寓意隽永。周密的策划布局体现在对该剧的版块划分,四大篇章:教育、修身、处世、治国,无一不是社会热点,创新教育理念、服务科教兴国;倡导廉洁自律、推进廉政建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唱响和谐社会主旋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从严治党、以德治国等等都可以在该剧鲜活的画面中找到借鉴之道,每一位观众都能在整个戏剧过程收获到许多生活真谛和启发出新的工作思路。

四、引领共同理想、体现主流价值。

国学的永恒光辉在于生生不息的理想指向,《演说论语》以情景剧的影视艺术形式将《论语》第一次解析得光辉夺目、大放异彩,这不仅是将文言文通俗化的教育大众化过程,更是以这种极其通俗的影视教育吸引更多观众去关注、去揣摩、去感悟,是对自身素养的一次洗礼,是对和谐社会的再认识、再奋斗。该剧是引导舆论、净化风气,倡导和谐的大作,亟待细细观看。

推荐访问:论语 系列剧 演说 特色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