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专院校田径教学的对策探讨

摘要:田径运动由于运动量大、竞赛观赏性强的特点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职院校中也是作为重要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田径教学也要随之改变,本文基于中职院校的角度,对新课改下的田徑教学进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教学策略探讨,希望对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 田径教学 体育教学 新课改

在公共体育课中,田径运动一直都是体育课的核心教学内容,田径课程也是其他体育课程的基础。田径运动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增强,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激发学生生活、学习的激情,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还是沿用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手段过于单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考核模式不科学性等问题。

一、中职院校在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田径教学观念落后

中职院校有限的运动场地以及田径教学落后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打消了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体育课的田径课程,一般是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然而学生在上田径体育课时面临着田径场地缺乏、硬件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加之学校、教师不注重田径课程,致使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无法发挥实效。

由于学校对田径运动教育的认识不足,忽视了田径竞技性强的特点,造成教师田径运动教学态度敷衍,学生上田径课态度随意、不认真。并且师生并没有在课下进行训练,完全把田径课程当作一项考试内容,部分教师甚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惜放宽田径考核要求,让学生都成绩达标,正因为师生不重视田径课的内容,因而中专生的田径运动成绩十分不理想。

因此,落后的田径运动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田径教学课程主要是一些耐力性训练,缺乏专业教师的教导,学生的田径成绩也因此难以提高。

(二)教学主体

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其体育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田径课程外,还兼职教授其他体育课程,如游泳、羽毛球等运动。体育教师不够专业,在教学中就不能因势利导,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发挥。

由于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会因此忽略学生的具体情况,打消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在田径运动中应付性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对田径运动缺乏参与热情[1]。

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注意力因此很难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运动过程难以发挥实效,学生的运动潜能并未得到挖掘,进一步影响田径教学。再者,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田径运动,加之受限于运动场所,不规律的学习和上课时间,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田径运动的技巧。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结构并不完善,特别是田径专业的教师在整个体育教师队伍中比例偏小,教授学生田径课程的体育教师往往都不是田径专业的,因此很难保证其课程的专业性。

近年来学校招聘的体育专业的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招聘,如篮球、足球、健美操等,这也是中职院校里缺乏专业田径教师的主要原因。

(四)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缺乏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那么将严重影响田径的教学效果。学生之所以不对田径的感兴趣,是因为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只能根据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进行田径运动,上课过程不自由。

(五)落后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实行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课改的教学宗旨相悖,在田径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体育课中,教师过于注重田径运动的技巧和技能,并且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忽略了田径运动中的娱乐性,学生在体育课中处于被动的状态[2]。

二、中职院校田径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按照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之所以把田径列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是因为田径具有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通过为学生开展田径的体育课,能够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新课改要求加强田径教学,不是让学生能够跑多快、跳多高或球抛得多远;不是要求学生田径课上的训练强度和训练密度。新课改对于中职学生田径课的要求和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

因此,在田径教学的理论教学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学生错误——学生再练习。

转变教学模式为以下流程: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发现问题——学生主动调查问题——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流程,学生在田径运动过程中能够发现探索的乐趣,对于田径技能和动作也有更深的掌握和体会,促使学生从模仿学习向探究创新学习的变化。

(二)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对于当今的中专生已不具有吸引力,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取学生上课时的注意。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短跑时,要确保学生已完全掌握短跑时的技巧,以及竞赛规则。教师可利用已有的条件,改变田径课的教学形式,例如以竞赛和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比如4×100米接力,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短跑技巧后,组织学生进行这项比赛,为了提升比赛的趣味性,教师可安排男女混合接力,这样能够提升竞赛的看点。

按照60个人的班级,每4人分为一组,可分为15组。然后设置游戏规则,根据15组的跑步成绩,对跑步时间最长最后5组进行惩罚,可以是唱歌、跳舞,也可以是展示才艺。

通过这样竞赛性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为了保证成绩不落到最后5名,学生会尽全力参与进400米接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例子,教师可根据学校的环境和条件,适时改变教学手段,让田径课更富有趣味和活力,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提升田径课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体育理论教学

对于田径运动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是否掌握相应的体育技巧,而忽视了田径项目所涉及的竞赛规则和相关理论。事实上忽略对田径运动的理论教学,不仅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会因为运动不当而受伤,为此教师要加强田径课的理论知识讲解。

因此体育课的授课范围不应局限在体育场所,同时在教室中也可展开田径课的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一种新的田径项目时,最好为学生讲解该项目运动发力和竞赛规则等问题,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更规范地进行运动,从而避免身体因运动不当而受伤。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快速地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个别项目的注意事项和要點,通过为学生展示课件或播放视频,学生对于教师展示的内容有了更直观且清晰的认识,促进学生更高效掌握田径运动项目。

通过为学生讲解田径各项目所涉及的理论,利于学生使用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运动的同时避免受伤,使学生了解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实现田径运动强身健体的目的。

(四)优化田径教学设计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改对于田径教学的要求,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设置田径的教学目标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一点[3]。

首先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首选就是要确保学生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展开田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健康锻炼;此外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安排教学任务,例如身体较弱的学生,就不适宜让其做剧烈运动,对于高强度的田径项目,教师要尽可能避免;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需求,再综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保证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符合课程设计的预期。

(五)丰富教学内容

田径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根据中专生的特点,同时严格依照中职田径教学的原则。要根据中职学生专业特点,安排和选择适合该专业学生的田径项目,在教学设计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体能,安排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对于大部分中职院校来说,其体育教师队伍严重缺乏田径专业的体育教师,造成教授田径运动的教师并不主修田径专业,而是由主修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师兼任。并且学校往往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招聘体育教师,篮球、健美操等运动相对更受欢迎,学校就招聘这类专业的体育教师。

面对田径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学校应招聘更为专业的田径专业体育教师补充进教师队伍,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则让教师参加田径教学学术研讨会或接受相关培训,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校除了要确保教授田径课的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外,还要确保教师田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关于田径教学的相关要求。

三、结语

田径教学模式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其改革涉及宏观及微观层面的内容,因此学校要徐徐图之。首先要转变田径教学思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开展田径教学工作,是实现新课改中职田径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防栋.中职学校田径类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16,(08):46-47.

[2]颜伟师.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教学改革新思路[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01):108-110.

[3]黄小慧.提高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5):92-93.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推荐访问:田径 中专 对策 新课改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