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背景下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等学科重要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对于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通过简介学习心理学几大主要流派学习理论的学习观以及教学观,分析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模式,达到深入认识、学习和整合教学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理论;学习观;教学观;教学模式;整合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它主要探讨行为(内部行为)是如何变化的,并试图解释和预测行为的变化,从而为课堂与教学理论奠定基。事实上,在学习理论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出现了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它们都曾把自己的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从而产生了在该理论下的教学模式。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模式

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本质的认识是以直接的“联结”为基础的。联结包括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条件(问题)与动作(解决目标)之间的联结,或是语义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结。该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行为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创设情境引发学习者的反应,并通过练习和训练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断得到重复和强化,以加强教育者期望的反应。教师和学生分别是奖励和惩罚的实施者和接受者。行为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

(一)程序教学模式:基本思想是对学生的正确学习效果必须给与强化,以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给予及时地强化。教学机器可以提供给学生继续个体化学习,并及时给予强化。

(二)自我调节学习模式:迈承巴姆(1997)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提出,教学可以教授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这种自我调节的策略被称为认知行为矫正。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比较长或者比较复杂时,帮助他们自我调节学习的一种方法是:给他们提供一张用于监控活动进行的表格。该表格将任务分解为小的部分,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使他们感觉到他们正在向大的目标前进。每一步检查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化或心理安慰。多次呈现该表,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状况。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该模式运用计算机作为辅助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具体包括操作与练习模式、个别辅导、对话、模拟、游戏、问题解决等六种。

二、认知主义理论以及模式

认知理论与行为主义的联结理论是根本对立的,它所关注的重点从外在学习环境转移到有机体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其模式为“输入—内部加工—输出”。认知主义教学观教学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不平衡,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同化和顺应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原理,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认知结构获得发展。在认知主义指导下产生的教学模式最著名的当属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教学模式”、奥苏泊尔的“组织者”教学模式和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模式。

(一)发现法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二)“组织者”教学模式:是指在讲授新知识时,呈现比将要学习内容更复杂更抽象的、概括性更高的材料,表明同新的学习内容的联系。现在普遍认为,组织者一般呈现在新知识传授之前,但也可以呈现在新知识学习之后,它既可以是抽象水平高于新学习的材料,也可以是低于新学习的材料。

(三)掌握教学模式:基本理论是只要给了足够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基于这一理论,布鲁姆等人主张将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的学习单元,后一个单于啊的呢学习内容建立在前一个单元上。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最后能力。达到了所要求的掌握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下一个单元,为掌握的重新学习,直至掌握为止。采用掌握学习模式,学生的成绩是以完成单元内容所需要的时间为依据,而不是看学生在测验中的名次。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强调学习者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个人整体投入不仅涉及认知,还涉及情感、价值观、个性等方面,因而学习不单对认知产生影响,而且对行为、态度、情感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模式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和开放课堂模式。

(一)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由科恩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相互作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于学校教育而形成的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模式,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允许学生任何时候讨论,允许学生讨论时离题,并允许学生表达可能一直扰乱他们的强烈情感。

(二)开放课堂模式:由韦伯提出的适用于5—7岁年幼儿童的一种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模式。在实施开放课堂的学校里,学生并不需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个课堂或者中心区域,他们走进学校以后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学他们想学的科目,上课铃并不是一个界限,即使上课铃响后学生可以继续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督促学生接触材料。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必须进行精确的观察,建立儿童档案,准备给予儿童奖励和支持,以及在儿童决定的关键时刻,教师给予儿童认知的输入。

(三)“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罗杰斯认为该模式比较适合于大学的教学,其主要做法是:1.学生有责任根据他们希望授课的形式,安排部分的上课时间,教师也可以如此;2.学生的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从不同的信息源来获得知识的内容;3.它鼓励学生与教师达成一个口头或书面上的契约,指明学生在这一个学期所要做的工作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圆满完成这些工作所得到的分数;4.主张安排不同类型的课堂结构,甚至同一类型的课堂结构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安排,以吸收不同的学生参与;5.由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内容是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知识或意义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主要在学校环境中进行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一般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当前,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可以归结到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情境性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一)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是布鲁纳训练多样性思维的深入发展,指对信息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在教学中,对于同一学习内容,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在这种教学中,学习者可以对概念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

(二)情境性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法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首先,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在的问题情境。他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的交叉。其次,这种教学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能够探索。最后,情境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者过程一致的情境化评估。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以维果斯基“辅助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技能知识,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就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四)合作学习模式:建构主义教学通常采用大量的合作学习,其你构想是:如果学生互相讨论问题,那么他们更容易发现和理解复杂的概念。此外,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强调小组成员示范正确的思维模式、暴露和挑战彼此的概念。

(五)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BL):是指让学生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性问题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PBL的过程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研究问题、成果展示、评价与反思等几个环节。

五、学习理论新进展——建造主义及其教学

建造主义(Constructionism)是由Papert所提出的学习理论,它是Papert延续修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而提出的,此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从事某项公开事物的建造。建造主义的基本理念是“做中学”,强调学习者要从事创作外在的或可与他人共享的作品。通过创建这项逐渐成形的作品,创作者可以指着实物的一部分回溯其过去的思考,并规划出未来的活动。

建造主义在教育上兼具有学习理论与学习策略的特性,它建立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建造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达给学生们,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心智建构,学习者不仅是去获取创意(Ideas)而且是去开发出自己的创意。因此,建造主义主张应该让学习者主动地参与一些外在作品的创作,同时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及与他人分享想法,如此,新的创意极有可能会被创造出来。在教室的教学情境中,建造主义能被落实的教学模式之一就是设计型学习模式(Learning by Design,简称LBD)。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

[2]杨刚化.国内外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6):53.

[3]张奇.学习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18-200.

[4]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91.

[5]陈霏.不同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9):8.

[6]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2:67-68.

[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1-103.

[8]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92,399,401-405.

[9]王佑镁,李路.设计型学习——种正在兴起的学习范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14-15.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综述 学习理论 研究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