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支援性压制干扰作战效能分析

【摘要】首先分析了多平台支援性压制干扰的作战性能,再结合两部干扰机对敌方雷达的有效干扰扇面及两部干扰机对敌方雷达压制系数的影响分析了多平台支援性压制干扰的作战效能,最后通过仿真得出两部干扰机的干扰扇面和压制系数明显得到提升。

【关键词】多平台;压制;干扰

一、引言

随着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的日趋激烈,干扰技术及对应的雷达抗干扰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其中有源压制性干扰是对警戒、搜索等雷达最为常用的干扰种类。对此,如何客观、定量地检验雷达抗有源压制性干扰的能力,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除了应用航空电子战力量实施攻势防御行动,以及以电子假目标干扰敌方的搜索跟踪和进行战术欺骗之外,以多个舰载平台所装载的大功率雷达有源干扰机对敌二、三级雷达威胁源实施压制干扰,使需要被保护的目标处于干扰机在敌方雷达上所造成的有效干扰扇面之内,从而令敌方难以发现、识别和跟踪其中的我方目标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此,有效干扰扇面是指在最小干扰距离上干扰应能压制目标信号的扇面,使敌方雷达完全不能发现目标。

二、多平台支援性压制干扰的作战性能分析

应用多平台上的雷达有源干扰机实施的压制干扰,属于支援性干扰范畴。其出发点主要是由于编队现有的舰载干扰资源功率有限,难以在与敌方传感器材的功率对抗中占居优势地位,从而难以在敌方雷达上造成足够的干扰扇面以遮盖我方目标的回波信号。此外,针对传统的以舰艇自身干扰机所实施的自卫式压制干扰,敌方可能通过干扰机的方向(即干扰扇面的中心线)来判断我方舰艇的方位。而以多艘护航舰艇上的干扰机同时对敌方雷达实施压制干扰,共同形成一个有效干扰扇面,这样每部干扰机的功率要求不至于太大,敌方雷达也无法根据干扰扇面的中心线来判断我编队舰艇的方位,但其所要求的有效干扰扇面比单舰自身的干扰机实施对敌压制要大得多。

多平台支援性压制干扰通常由大型平台编队内的驱护舰艇来实施,掩护的对象主要是编队的核心——大型平台。但由于短期内,可在大型平台上起降的固定翼预警机难以成形,只能由改装的预警直升机来担负编队早期预警。旨在弥补其对海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不足,需要在编队外围前伸部署具备较强对空搜索探测能力的驱护舰充当雷达哨舰,这些舰艇是敌方对我编队实施攻击时的第一批打击目标,因此也需要其它驱护舰艇为其提供支援性压制干扰[1]。

以两艘护航舰艇上的干扰机对敌方雷达实施支援性压制干扰,掩护编队中前出担任雷达哨舰的驱逐舰为例分析,其作战态势如图1。

参数说明:

:护航舰艇干扰机J1与敌方雷达的距离;

:护航舰艇干扰机J2与敌方雷达的距离;

:被掩护目标与敌方雷达的距离;

:护航舰艇干扰机J1与敌方雷达天线波束主轴线的夹角;

:护航舰艇干扰机J2与敌方雷达天线波束主轴线的夹角。

三、两部干扰机对敌方雷达的有效干扰扇面

首先,单部干扰机对雷达的有效干扰扇面如下式[2]。

参数说明:

:雷达半倍功率波束角;

:干扰机与雷达的距离;

:干扰机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

:敌方雷达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

:干扰信号对敌方雷达天线的极化损失;

:被掩护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

:表征雷达天线方向性的一个系数;

:干扰机对雷达的压制系数。

求干扰机J1在J2处的等效干扰机

不妨设干扰机在处的等效干扰机的干扰功率为,则由干扰方程可得干扰机进入雷达接收机的干扰信号功率:

四、两部干扰机对敌方雷达压制系数的影响

首先计算单部干扰机对敌方雷达的压制系数[3]:

敌方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功率为:

五、仿真计算[4]

想定敌方攻击机群在预警机的引导下,对我大型平台编队实施突击,处在编队外围的某型驱逐舰是可能被其探测到并遭受敌方首轮打击的目标。旨在使前出的驱逐舰处在有效干扰扇面之内,从而迟滞敌方发现和攻击我舰的行动,我编队一艘或两艘驱逐舰分别为其提供支援性压制干扰,以通过仿真计算比较单部和两部干扰机对敌方雷达干扰扇面和压制系数的影响[5]。

假设敌方某型搜索警戒雷达的性能参数如下:

=220kw;=32dB;=;=10cm。

假设我大型平台编队某型干扰机的性能参数如下:

=70w;=20dB;=0.7;=10cm。

旨在方便计算,在仿真中取Rt=Rj1= Rj2=40km,我方被掩护驱逐舰RCS=10000 m2,K=0.05。同时根据实际对抗运用时,两部干扰机和与敌方雷达之间的夹角一般不大于15°(即)。由上文推导结果进行仿真计算试验,得到图2-4。

在图1.2至图1.4中,单部干扰机对敌方雷达的干扰效果以蓝色曲线来表示,而两部干扰机的效果则以红色曲线表示。由上图可见,两部干扰机较之单部干扰机,在对敌方雷达干扰扇面的角度和压制系数两项参数方面均有提高,尤其是在其中一部干扰机与敌方雷达波束主轴线的角度成10°~15°时的效能提升更为明显。

六、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多平台支援性压制干扰的作战性能入手,在比较了单部干扰机与两部干扰机的有效干扰扇面和有源压制干扰系数影响后,结合具体实例完成单部与两部干扰机之间的仿真比较,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两部干扰机的有效压制性干扰能力的提高,对舰艇有源干扰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光源等.舰艇雷达有源干扰战术运用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9(1).

[2]赵国庆.雷达对抗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孙国祯.舰艇电子对抗作战使用[M].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出版社,1996.

[4]王国玉,汪连栋,王国良,等.雷达电子战系统数学仿真与评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礼,2004.

[5]林民族.水面舰艇电子对抗[M].广州舰艇学院,2000.

作者简介:汤永涛(1979—),男,陕西西安人,海军蚌埠士官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海军舰艇电子对抗方面的研究。

推荐访问:作战 效能 压制 支援 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