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战舰舰长的“母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本期推荐院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撰 文: 吕晓琳 宋晓彪 赵泽轩

摄 影:张 伟 霍 龙

如果你能到这里访问或参观,你一定会被这里独特的“海味”氛围所感染。教学大楼墙壁上悬挂着许多海军舰艇的图片以及古老的绳结、舵轮和各种航海仪器实物。实验楼大门两侧摆设着两座海战用的仿真古炮,走廊里以及楼梯的拐角陈列着许多人民海军各个时期以及各国海军的军舰与兵器的模型。学员宿舍里,床上没有像豆腐块一样的被子,取而代之的是被子平铺在床上,上面再盖上毛毯。这是按照舰艇上的要求去做的,连床的摆放位置也是和舰艇上的一模一样。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舰艇上的舰员住舱一样。这让人不禁想起那首“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的歌词。这里是中国战舰舰长的“母舰”:80%的舰艇长的蓝色之旅从这里起航;这里是中国“海军军官的摇篮”:4万多名指挥军官从这里走向战舰、走向大洋;这里是海军战斗力生成的源头:每名学员的身后都可能是一艘军舰,一个编队,一支舰队。这里就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名 片

14次走过天安门广场

在学院教学区的入口,伫立着一尊阅兵雕塑,神情庄严的学员高擎国旗,正步前进。1954年,新中国成立5周年大庆。当身着全白礼服的大连海校方队通过天安门时,臂膀整齐舒展、步伐铿锵有力。毛泽东主席高兴地对时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说:“海军走得好,走得像一个人一样。”55年后的国庆阅兵,海军学员方队第14次出现在阅兵场上,作为全军唯一一支参加过14次阅兵的方队,他们共同的誓言是天安门前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共和国的神经,要用最美的动作展示军人的风采是每位受阅人的信念。“练队列讲究一个顶字,身正步直,中国海军就要走出顶天立地的样子。”84岁的老教练孙国桢声如洪钟。这是2009年国庆大阅兵前,孙国桢指导受阅学员队列时的情景。孙老从事队列教练60载,12次参加国庆大阅兵,他理解的队列训练是塑形铸魂。未来作战,海军作为特殊军种,不仅一支编队、一个舰队要联合行动,即使是一艘军舰也必须由十几个部门科学分工、密切协作,才能形成战斗力。为了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1995年,学院把全院学员编到一个队伍中,同唱一首歌,同走一个步调,开创了千人大方队。这个理念就是将学员置身于一艘大军舰,军舰航行战斗要靠每个部门的团结协作,整条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训练场上,大方队被分割成三角形、菱形,一会儿似涓涓细流汇成一体,一会儿像奔涌的潮水前后分开。队员们在这种“图形变换”中始终保持住自己的位置,也同时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走不成大方队,却可以破坏大方队!” 大方队是一座锻造的熔炉,它把铁炼成了钢、把自私炼成了博大、把脆弱炼成了坚强 。

精 英

教员李楠的“课间十分钟”

好多人都说李楠永远在备课。她有一个特别的课间十分钟计划,被学员称为“心灵鸡汤”。有段时间,她发现学员上课容易犯困,一下课就趴在桌子上,光靠兼职干部督促也不是办法。几年前的一天晚上,李楠浏览互联网时,看到一位国际沙画大师艺术表演的视频,感到非常震撼,就下载下来。第二天课间,她给学员播放了这个视频,结果整个教室沸腾了,大家都惊叹不已,非常兴奋。第二节课,他们听课的精神头格外地好,授课效果更好。这件事对李楠启发很大,以后每次备课时,她都要找一些有教育意义、学员感兴趣的视频,第二天放给学员看,有时候担心跟学员有代沟,就让自己的儿子帮忙找,因为是同龄人,儿子找的资料,学员一般都特别喜欢。

从2004年开始,李楠找了几百部视频短片。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找了一些子弟兵救灾的视频,配上成龙唱的《生死不离》在课间播放时,教室的气氛特别凝重,学员都被感动了,对自己是一名军人感到非常自豪。北京奥运、亚丁湾护航、“感动中国人物”、军队英模事迹等一系列视频,都给学员以心灵的震撼,这样的课间十分钟,不仅增进了教员和学员的感情,也扩大了学员的信息量,课间再也没有打瞌睡的了,学员把李楠称作“最能抚慰人心灵的教员”。

学员赵一的“两个金奖”

学员赵一有个简单但特别的名字,军校报到那天,赵一才知道,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还有一个传统的名字,叫“一海校”。“一海校”里有一个“军校第一旅”,而他,恰恰被分到了军校第一旅学员一队一班,后来还因为表现优异被学员们推举为“一哥”,当了个兵头将尾的班长。

北京,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第七届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决赛现场。灯光绚丽的舞台上,主持人撒贝宁对现场观众调侃地说道:进入决赛的选手中有一名学员,名字中有一个“一”字。最后一轮比赛,赵一现场采访嘉宾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林茂光,以“忠诚”为题的一段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夺得了本届大赛的金奖。

进行时

我的校园我命名

3月初,一场“我的校园我命名”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全院师生员工集智竭力,为院区楼体、道路和广场景观命名。每年5月,学院举办文化节,歌舞曲艺、书法绘画、武术、收藏样样不少。书画展区旁的一些运动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这是学员们在普通运动鞋上画上各种卡通图像或是写上富有诗意的文字,再配以相应的底色,就成了独一无二的鞋子。在一处国家标志物收藏区内,各个国家的国旗、国徽、钱币、地图、国花、国鸟等种类繁多,让人大开眼界。这边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那边体育竞技也不落后。每年暑期,学院都组织学员开展舢板、帆船横渡渤海海峡活动,至今已有18年历史。白天,学员在烈日下划动15公斤的注铅玻璃钢船桨,至少1万次,晚上,他们露宿荒岛孤礁,进行野外生存训练。舢板远航是枯燥的,航行中随时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危险和挑战,但在队员们看来,这就是舢板远航的魅力所在。遇上顶流,舢板只退不进,学员不由自主地喊起了号子……远航归来,大海的勇士们说:“我们终于有了干海军的资本了。”

心 语

“郑和”载我走世界

我们学院是目前中国海军唯一一所编有训练舰的院校。所属的“郑和”号和“世昌”号两艘现代化远洋训练舰,担负着所有海军院校学员的远航综合实习任务。现在海军舰艇部队的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中,每3人当中就有1人曾在这两艘舰上实习过。因此“郑和”舰和“世昌”舰被我们形象地称为流动的“海上大学”。

2009年,我们随“郑和”舰访问韩日两国。期间还要完成军事航海、军事气象、舰艇电工、船艺、组训等十多个科目的实践和学习。11月10日,我们在返航途中遭遇了大风浪,最大风力11级,浪高接近7米,船体倾斜40度。虽然我并不是第一次出海了,但这样大风浪还是打得我措手不及。上午的天文和气象考试时,我感到有些头晕,但坚持考下来了。下午地文考试,我们在位于舰艏的第一教室画海图。船体突然开始剧烈地上下颠簸,我感到胃里翻江倒海,头晕恶心的厉害,实在挺不住,我拿出了准备好的方便袋,吐了。片刻的轻松之后,恶心的感觉又翻涌而来,就这样我吐了画,画了又吐,坚持完成了考试。这时,我想到教员讲起的那个故事,海上风浪大的时候,躲在船舱里的老鼠就会晃晃悠悠地爬上甲板,一步一回头,然后“扑通”一声跳进大海里。晚上,风浪继续加大,我们躺在床上,感到船体严重震颤。凌晨3点,我醒来,看到舱室内一片狼藉,柜子里的东西散落了一地,餐厅里也一片混乱,桌子、凳子都倒了,过道上到处可以看见呕吐的同学,大家难受得根本睡不着,唯有相互鼓劲。经历过这次大风浪的学员,都把这看作是一种锻炼,不经历风浪,怎么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水手,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

推荐访问:舰长 母舰 战舰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