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前传


打开文本图片集

细探海军上海博览馆内的海军炮弹与引信

作为上海地区唯一的一个海军主题展览馆,海军上海博览馆坐落于吴淞地区。展馆的规模不大,但是展出了各种口径的海军舰炮、反舰导弹、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和航海设备等众多展品。在海军兵器馆中有两个独立的玻璃展柜,展示了多种枪弹、海军炮弹和引信,有的弹药和引信还被切开以展示其内部结构。笔者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尽可能详细地察看了其中的所有展品。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探究一下这些展出的弹药与引信。

弹药与引信的展柜分为左、右两个(从兵器馆大门的方向看),左边展柜内有6种10枚定装炮弹和2枚独立展出的引信,右边的展柜内有7枚各种型号的定装炮弹、1个发射药筒、1个大口径炮弹弹头和6枚独立展出的引信。此外,左边展柜内还有4种21发枪弹(5发51式手枪弹教练弹、8发56式步枪弹教练弹、4发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弹和4发56式14.5毫米高射机枪弹)。由于这4种枪弹读者们都已经很熟悉,笔者就不再详细介绍,主要介绍展柜内的炮弹和引信。因为有的炮弹或引信有重复,或者属于同一种火炮上使用,所以笔者将分炮弹篇和引信篇两个篇幅,以口径和适用火炮为线索介绍这些展品,并说明该弹或者引信所在的展柜具体位置。

炮弹篇

中、小口径炮弹

61式25毫米杀伤燃烧曳光弹 在左侧展柜中有2枚61式双25毫米舰炮用杀伤燃烧曳光弹,该弹配用于61式双25毫米舰炮,装备在051型导弹驱逐舰、037型猎潜艇和62型护卫艇等舰艇上作为防空武器,也可用来射击近距离上的陆地和水面目标。61式双25毫米舰炮是苏联2M-3双联装25毫米舰炮的仿制型号,国内于1959年开始仿制,1964年批准定型并投产。该炮的两根炮管采用上、下布局,自动方式为管退式,炮闩为纵动螺式炮闩,采用弹链供弹,瞄准方式有液压和人工两种。作为防空武器来说,该炮的性能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现在已逐步淘汰,只在一些老式舰艇上还能看到其身影。展柜内展示的杀伤燃烧曳光弹是这种火炮的主用弹种,为仿苏设计。弹体上有三条铜质弹带,第一条和第二条弹带暴露在外,两条弹带之间为定心部,第三条弹带在弹头尾部附近。当弹头与药筒结合时,第三条弹带进入药筒口部并与药筒过盈配合,防止弹头松动和发射药受潮。在弹头第二条和第三条弹带之间压有一道紧口凹槽,与药筒配合起到紧固作用。该弹头部配用炮引-21引信,这是一种非隔火型触发引信。弹头内部有上、下两个相连通的空腔,上方空腔内装有炸药柱和燃烧药柱,下方空腔内则压有曳光剂药柱,两个空腔之间有一小孔联通。当炮弹发射后,发射药点燃尾部的曳光药柱产生曳光效果。如果炮弹飞行一段距离后未击中目标,当曳光剂烧完后通过小孔点燃上方空腔内的炸药柱和燃烧药柱,使弹头引爆自毁。

展示的该弹使用的是铜质药筒,材料为三七黄铜,后期生产的同型弹则采用涂漆钢药筒。发射药采用7/14单基无烟药,另有除铜剂用以消除身管膛线上的挂铜。在发射药和弹头之间还装有紧塞盖隔离发射药与曳光药柱,避免曳光药柱被散落的发射药颗粒碰撞而意外点燃。

61式双25毫米舰炮用实心教练弹 右侧展柜内有1枚61式双25毫米舰炮用实心教练弹。该弹没有引信,弹体头部为车床车制,上有明显的机加工痕迹,内部为实心,没有炸药、燃烧剂和曳光药柱,药筒内也没有发射药,仅有惰性物质用以模拟重量。实心教练弹不能发射,仅用于炮手装填和退弹动作训练。

69式双30毫米舰炮用杀伤爆破燃烧弹 在左侧展柜内有2枚,配用于69式双30毫米舰炮。该炮仿自苏联AK230双30毫米舰炮,是一种用雷达和光电设备瞄准、全自动操作、采用转膛炮自动结构的武器。由于采用了转膛炮结构,其单管射速达到了1000发/分,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中国于1967年开始仿制,但是因为该炮的技术水平超出了当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迟迟不能定型,直到1973年才设计定型,正式列装已经是80年代初的事情了。该炮配备后期生产的021型导弹艇(因为火炮迟迟没有定型投产,早期生产型导弹艇的炮位上装的是61式双25毫米舰炮)、部分改进型037型猎潜艇和“红箭”级导弹护卫艇。

69式双30毫米舰炮用杀伤爆破燃烧弹是随火炮系统一起引进仿制的。和当时已有的25毫米、37毫米小口径炮弹不同,双30毫米舰炮使用的弹药采用电底火而不是机械击发底火,击发原理不同,这在国内生产的小口径炮弹中也不多见。该弹的弹头上有两条铜质弹带,内部中空,装有39克钝化黑铝炸药,头部引信为海榴-3式引信。其弹壳也由三七黄铜制造,因为射速较高、抽壳力量较大,所以弹壳靠近底部有突起的底带,以增强底部强度。

69式30毫米舰炮用曳光弹 右侧展柜内有1枚69式30毫米舰炮用曳光弹。这是一种罕见的单一功能的炮用曳光弹,一般小口径自动火炮使用的曳光弹都是多功能的,比如杀伤爆破曳光弹、杀伤燃烧曳光弹和穿甲曳光弹等,是将主用弹的尾部加装曳光管,压装曳光药剂来满足曳光用途的。而69式30毫米舰炮用曳光弹弹体内没有炸药或燃烧剂,也不是穿甲弹,它是一种仅有曳光指示弹道性能的特殊炮弹,使用时和杀伤爆破燃烧弹配合使用,弹链上每隔几发装一发曳光弹。该弹头部有一个圆锥形的假引信,弹体内上部为中空结构,下部有一个体积很大的曳光药室,内部压有曳光药剂。由于曳光药室较大,压入的曳光药剂也较多,所以曳光效果比较明显。为了使该弹在弹道性能上与作为主用弹的杀伤爆破燃烧弹相近,其弹头尺寸、形状、假引信质量等方面尽可能与杀伤爆破燃烧弹相近。不过由于这种曳光弹功能单一,结构上消极功能的部分所占比例太大,属于不尽合理的设计,现在极少有自动火炮弹药采用这样的单一曳光功能设计。

55式37毫米高射炮用实心教练弹 该弹在左侧展柜内有2枚,在右侧展柜内有1枚。55式37毫米高射炮是我军在50年代引进仿制苏联61-K式37毫米高射机关炮的产品,装备陆、海、空军地面高射炮兵部队。后来为了增强火力,把单管结构变成并列双管结构,设计成功65式双37毫米高射炮,该炮长期以来是我军主要的低空防空武器。在海军舰艇上,有61式双37毫米舰炮和陆用55式/65式37毫米高炮弹药通用。61式双37毫米舰炮是苏联B-11M双管高射机关炮的仿制品,于1959年投入试制,1963年投入大批量生产,装备于海军051型驱逐舰、65型火炮护卫舰、053H导弹护卫舰等大、中型舰艇上作为高射武器,在62型护卫艇、6610型小型扫雷舰等小型舰艇上则作为主炮使用。

55式37毫米高射炮用实心教练弹弹体内部没有炸药,药筒内也没有发射药。弹体头部的外形尖细,类似同型火炮上装备的穿甲爆破弹风帽。但是穿甲爆破弹的风帽上有环形槽,通过环形槽卡住弹体使风帽不会轻易脱落,而实心教练弹上没有环形槽,这是区分教练弹和穿甲爆破弹的一个标志。此外,穿甲爆破弹的风帽较薄,是冲压拉伸成型的,而教练弹的弹尖是整体机加工成型的,上面有明显的车刀痕迹。

76式双37毫米舰炮用杀伤爆破曳光弹 该型弹在右侧展柜内有1枚,配用于76式、76A式和76F式双37毫米舰炮。这三种舰炮属于同一系列下的三种派生型号,是61式双37毫米舰炮的换代型号。76系列双37毫米舰炮用弹链式供弹方式代替了原61式上使用的弹夹人工压弹方式,战斗射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76式和76A式还可以由雷达和指挥仪引导射击,射击精度、火炮跟踪速度也有了明显提升。目前,76系列双37毫米舰炮是我国多型战斗勤务舰艇上的主力自动火炮。

76式双37毫米舰炮用杀伤爆破曳光弹是和76系列双37毫米舰炮配套开发的新弹种。为追求更大的初速和直射距离,它使用瓶型药筒,药室容积比原55式37高炮的同类弹更大,初速从880米/秒提高到1000米/秒,最大射程和射高也有了明显增长。该弹配用的海榴-5引信是一种小口径高炮榴弹用隔爆引信,具有自毁能力,当炮弹未击中目标时,经过12~15秒引信中的延期药会点燃雷管使弹头自毁。

展柜内展示的这枚炮弹采用涂褐色漆的钢药筒。这是因为该型炮弹设计较晚,没有铜质药筒的型号,所有产品都采用了钢药筒。在药筒底部底火上方可以看到一个白布制的点火药包,内装黑色火药,作用是将底火的火焰扩大,从而均匀点燃药筒内的火药。这主要是由于该弹药室容积较大,发射药数量较多且使用的是小粒管状药,装药比较松散,光用底火直接点火可靠性不高,故需要使用点火药包。

59式57毫米高炮用曳光被帽穿甲弹 该型弹在右侧展柜内有1枚。59式57毫米高炮是仿苏S-60式 57毫米高射炮的产品,大量装备我军高射炮兵部队。在上世纪6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海上战斗中,我海军急需一种能在射程、射速和威力上压制蒋军76毫米舰炮的新型舰炮。为了满足部队急需,科研部门将59式57毫米高炮并联成双联炮移植上舰,定型了66式双57毫米舰炮。该炮主要装备037型猎潜艇,作为前、后主炮。

被帽穿甲弹是该炮的一种主要弹种,主要用于射击地面和海上轻装甲目标。由于这种被帽穿甲弹有弹底装药,在甲-1式弹底引信的作用下能击穿目标钢板后在目标内部爆炸,威力较大。所谓“被帽”就是在穿甲弹体的头部焊有一韧性较好的被帽,当弹体撞击目标时由于被帽较平钝,故可以减少跳飞,且可以保护穿甲弹体的弹尖不被撞坏,然后利用完整的尖头弹体穿甲,效果较好。为了指示弹道,配用的甲-1式弹底引信尾部有曳光管,可以在飞行中显示弹道。该弹药筒采用黄铜制造,后期生产的改用涂漆钢药筒。在这发剖面弹上可以看到药筒与弹头结合的部分有一个纸质的支筒,下面压有纸盖用以压住发射药颗粒防止药粒窜动。在纸盖的下方还可以看到一个金属环,这是铅制的除铜剂,在发射时被发射药燃烧产生的高温汽化,能和膛线上粘附的挂铜形成铅铜合金。铅铜合金的附着力比纯铜要弱,可以被下一发炮弹带走,发射完毕后也更易擦拭。和76式双37毫米舰炮用杀伤爆破曳光弹一样,药筒底部接近底火的位置也有一个点火药包。

为了指示弹道,配用的甲-1式弹底引信尾部有曳光管(紫色部分),药筒和弹头结合部分有纸质支筒和纸盖,另有一个除铜剂环。

59式57毫米高炮用教练弹 该型弹在左侧展柜内有两枚,其外形类似57毫米高炮用曳光杀伤榴弹,头部也配有榴-2式引信(没有发火装置的假引信),但是内部无发射药和弹头装药,不能发射。和右侧展柜内展示的曳光被帽穿甲弹不同,这两枚教练弹的药筒为涂漆钢药筒。

76式双57毫米舰炮用杀伤爆破曳光弹 该弹是配用于76式双57毫米舰炮的弹药,这种弹药以及火炮都是海军051型导弹驱逐舰的配套产品。76式双57毫米舰炮是我国第一种专门研制的中口径自动舰炮(原66式双57毫米舰炮是用陆军59式单管57毫米高炮简单改进而成的),和原有的66式双57毫米舰炮不同,新炮主要依靠342炮瞄雷达引导射击,是一种全自动舰炮。

与59式57毫米高炮用杀伤爆破曳光弹相比,76式双57毫米高炮用杀伤爆破曳光弹药筒略长,而且采用无底缘结构,而非原59式57高炮弹药的突缘式药筒,因此两种炮弹不能通用。采用无底缘药筒更能适应自动火炮的工作条件,这是一个进步。不过因为76式双57毫米舰炮技术含量高,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迟迟不能定型,生产数量不多,大多数051型导弹驱逐舰服役时装配的防空火炮还是原来的66式双57毫米舰炮或者61式双37毫米舰炮,后期又改用了76A式双37毫米舰炮,所以和76式双57毫米舰炮配套的弹药生产数量不多。

85毫米实心教练弹 在左侧展柜内有1枚。85毫米加农炮弹配用于陆军56式85毫米加农炮,在我海军中有苏制90-k式85毫米舰炮使用该弹。这种舰炮装在6604型猎潜艇上作为主炮,曾在1974年西沙海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展柜内展示的这发教练弹弹头类似穿甲弹,有一个假的风帽,弹体与药筒结合部有一道铜质弹带。

大口径炮弹

100/56倍口径岸舰炮用爆破榴弹 在右侧展柜内有1枚。该弹配用于苏B-34式100/56倍口径岸舰炮,后者在国内主要作为岸炮和一些旧式护卫舰的主炮,没有仿制生产。1966年,通过测绘苏28式F-56爆破榴弹,经改进设计成功国产100/56岸舰炮用100毫米爆破榴弹,于1973年设计定型后投入批量生产,因为消耗量少,所以产量不多。这是一种定装炮弹,由风帽、弹体、炸药、引信和发射药筒组成,弹头的外壁较厚,内装炸药为黑铝炸药,头部没有引信,而有类似钝头穿甲弹的风帽,所配用的海甲-1式引信装在弹底上(展示的这发模型弹海甲-1式引信丢失,只留下了一个空腔)。这种弹体结构有利于击穿舰艇的外壳和轻型岸上工事后在内部爆炸,起到更大的破坏作用。从剖开的药筒内可以看到,该弹的发射药为管状硝化甘油双基药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药束上方有除铜剂环,下药束下方接近底火位置有黑火药压制的点火药块。使用点火药块是因为这种炮弹发射药较多,光用底火难以均匀点燃,故使用点火药块来帮助点燃发射药。

100/56倍口径岸舰炮用定秒教练弹 该弹的位置在左侧展柜内。定秒教练弹是空炸榴弹的一种模拟教具,供引信装定手进行引信装定操作训练用。该弹外形和同口径的空炸榴弹一致,内部填沙,不能发射。其头部装有训练用的假时间引信,引信装定手用专用的装定扳手或者引信测合机将时间引信装定到需要的时间分划上,模拟实战中为空炸榴弹装定引信时间。而空炸榴弹实弹是一种以对空射击为主的弹药,在发射前通过射击指挥仪测出空中目标距离和高度,同时计算出引信需要装定的时间分划,通过引信测合机或者由装定手使用装定扳手手工装定。当时间引信装定好需要的分划后,一经击发,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引信内部的时间计时装置开始动作,当到达需要的时间时,就会击发雷管点燃起爆装药,继而引爆炮弹,依靠炮弹爆炸的破片摧毁敌机。

130/58倍口径岸舰炮用发射药筒药筒位置在右侧展柜内。130/58倍口径岸舰炮分为两种,岸炮正式型号为66式双130毫米岸炮,舰炮型号为76式双130毫米舰炮,既是051型导弹驱逐舰的主炮,也是我海军装备的口径最大的舰炮,两种火炮口径相同,弹种通用,属于同一系列的武器。130/58倍口径岸舰炮使用分装式弹药,分为弹头和发射药筒两部分,展柜中展示的即为该炮使用的发射药筒。该发射药筒为黄铜材质,口部有密封防潮盖和紧塞盖,药筒内的装药也是管状硝化甘油双基发射药束,分上、下两组,也有除铜剂环和黑火药压制的点火药块,这些特征和100/56倍口径岸舰炮爆破榴弹相同。

130/50岸舰炮用杀伤爆破/空炸榴弹右侧展柜内有独立的一枚弹头。130/50岸舰炮的正式名称是苏制B-13型130毫米岸舰炮,这是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研制装备的一种海军火炮。该炮使用分装式弹药,发射药没有金属药筒,而采用绢布包裹的发射药包,所以炮闩上有紧塞装置,发射时还需在炮闩上另外安装点火药管。这种火炮性能比较老旧,国内没有仿制,但进口的苏制火炮在部队还留用了较长时间。其使用的弹药一开始依靠库存的苏制弹药,上世纪70年代随着库存弹药逐渐消耗殆尽,国内兵工系统开始着手测绘仿制,1974年测绘仿制的130/50倍口径岸舰炮用杀伤爆破/空炸榴弹定型,并进入批量生产。

130/50倍口径岸舰炮用杀伤爆破/空炸榴弹弹头内装药为黑铝混合炸药,头部口螺较大,配用螺纹直径较大的海榴-1式引信或者海时-1式钟表时间引信。配备海榴-1式引信时做普通杀伤爆破榴弹使用,用来摧毁海军舰艇、岸上目标、杀伤有生力量;配备海时-1式钟表时间引信时能在预定高度空中爆炸,用来射击空中目标。馆内展示的这枚炮弹配用的是海时-1式钟表时间引信。

引信篇

小口径榴弹用触发引信

炮引-21引信 炮引-21引信装在左侧展柜的两枚61式双25毫米舰炮用杀伤燃烧曳光弹上,也叫23-1炮引引信、海榴-2引信、百-23引信,是一种非密封式、非隔火型触发引信。除了装在25毫米杀伤燃烧曳光弹上外,该引信还配用于23-1航炮用杀伤燃烧曳光弹上。

这种引信是使用金属保险软带作为远解装置的,在平时保险带缠绕在击针上,使击针无法戳击火帽。当弹丸飞出炮口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保险带被逐渐甩开,经过一段时间后完全释放击针,引信进入待发状态,此时弹丸离炮口距离已经较远,保证了炮口安全。当弹丸撞击目标时,击针被向下推挤刺向火帽,火帽通过火帽座上的小孔点燃雷管引爆炮弹。由于火帽座上的孔比较小,火帽点燃雷管有短暂的延期,这使得弹丸能穿入目标内部爆炸,扩大杀伤效果。而炮引-21引信体积太小,不便于在引信体内再安装一套自毁装置,所以25毫米杀伤燃烧曳光弹的自毁是通过曳光药柱燃烧完后直接点燃主装药来实现的。

海榴-5引信 展柜内展示的海榴-5引信有两枚,一枚装配在右侧展柜内76式双37毫米舰炮用杀伤爆破曳光弹上,引信体被剖开用以展示其内部结构;另一枚则是同一展柜内4枚并排展示的引信中的右侧第二枚(往展厅大门方向看)。

海榴-5引信是76式双37毫米舰炮弹药系统内的配套产品,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与55式37毫米高炮用杀伤榴弹上配用的榴-1引信相似。平时,雷管座被偏转固定在引信体内,两侧有离心保险子和火药保险子固定,雷管和击针尖错开,起到隔离保险的作用。在弹丸击发的瞬间,引信侧面的膛内发火装置点燃延期药,同时点燃火药保险子的固定火药。经过一定时间后火药保险子的固定火药烧完,火药保险子被挤出,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离心保险子外展,雷管座被释放。由于雷管座的质量是偏心的,在离心力作用下雷管座转正,使雷管正对击针尖,引信进入待发状态。当撞击目标时,击针下戳击发雷管,引爆传爆药,继而引爆弹丸内的主装药。如果没有命中目标,经过一定时间后延期药点燃雷管,使弹丸自毁。

海榴-4引信馆内展示的海榴-4引信装配在76式双57毫米舰炮用杀伤爆破曳光弹上,是76式双57舰炮弹药系统的配套产品。在其设计之初考虑到为了利于生产,其工作原理与榴-2、榴-1、海榴-5等引信基本相同,其25个零件中有21个零件与榴-2引信的通用,1个与榴-1引信的通用,只有引信体、引信帽、击针杆三个零件不通用,但工艺方面也是基本接近。由于76式双57毫米舰炮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大量生产,所以配套的海榴-4引信生产数量并不多。

海榴-3引信 海榴-3引信装配在左侧展柜内的两枚69式双30毫米舰炮用杀伤爆破燃烧弹上,是一种密封式非隔爆型触发引信。其动作原理是这样的:在平时,卷簧包裹着击针杆的腰部,使击针无法击发火帽,卷簧的外面还有一个惯性滑套箍住卷簧使其无法松开。在炮弹击发的瞬间,因为惯性作用惯性滑套向下移动,放开卷簧;一侧的膛内发火火帽在击发瞬间也会在惯性作用下下移被侧击针刺发,点燃引信内的延期药。弹丸飞出炮口后,卷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步松开,释放击针,引信进入待发状态。当弹丸撞击目标时,击针被向下推挤戳击击发火帽,产生的火药气体通过延期体和传火座之间的缝隙和小孔在微小的延迟后点燃雷管,继而引爆弹丸。如果弹丸没有击中目标,延期药在燃烧大约12~17秒后点燃雷管,使弹丸自毁。

榴-2引信榴-2引信是右侧展柜内并排独立展示的4枚引信中右起第一枚(往大门方向看),同时,在左侧展柜内的2枚57毫米高炮用教练弹弹头上也各有1枚。榴-2引信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与海榴-5引信基本相同。

穿甲弹用引信

甲-1引信馆内展示的唯一一种穿甲弹引信——甲-1引信,装配在59式57毫米高炮用曳光被帽穿甲弹的弹底,引信也被剖开展示内部结构。甲-1引信也被称作目底-10引信,配用于57高炮用曳光被帽穿甲弹、55式57毫米反坦克炮用被帽/尖头/钝头穿甲弹,是一种弹底自调延期引信。

引信的底部装有曳光管,在发射时能被发射药点燃发光,在飞行中就能留下一道光带指示弹道。它的内部结构和动作原理如下:在平时,击针和火帽座之间有保险裂筒隔开,保证击针碰不到火帽;发射时,因为惯性作用保险裂筒后坐与火帽座连成一体,平时保险被解除;在飞行中火帽座虽然因为爬行力的作用有向前的趋势,但被保险簧阻挡,还是不能碰到击针;弹着时,火帽座前撞击击针,产生的火焰通过击针上的传火孔和惯性片(在延期药和击针之间的一个零件,上有小孔)上的传火孔点燃延期药,但因为惯性片此时也由于惯性前冲,压紧了延期药,延期药的扩燃速度较慢,当弹头穿过钢甲,阻力骤然减小,惯性片后退,延期药的密度突然下降,扩燃速度骤升,随即点燃雷管通过传爆管引爆弹底装药,这种结构就是自调延期结构,能使得穿甲弹在穿透钢甲后进入目标内部爆炸,大大增加了破坏力。

大、中口径榴弹用触发引信

榴-5引信榴-5引信是国内最常见的一种大、中口径加农炮榴弹用触发引信,配用在85毫米(1965年以后生产)、100毫米、122毫米和130毫米加农炮榴弹上。它是具有瞬发、短延期、延期三种装定的保险型弹头着发起爆引信。右侧展柜内有一枚剖开的榴-5引信模型,装在一个带有扩爆药的头螺上。利用这个头螺,榴-5引信可以装在大口螺的海军炮用杀伤榴弹上,原本这些大口螺海军炮用杀伤榴弹配用的是螺纹直径较大的海榴-1引信。

榴-5引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引信头部的击针被两颗保险钢珠卡住使击针不能上抬也不能下移,两颗保险钢珠被一个滑套罩住不能滚出,而滑套又被第三个钢珠固定不能抬起。同时,装有火帽的火帽座也被滑套和钢珠固定不能上抬,使击针不能打击火帽,此构成引信击发机构的平时状态。引信体的下部有一个雷管座,雷管座上有一扭簧,平时扭簧收紧储存了回转的能量,但雷管座又被一个制动栓固定不能回转,使得雷管和导爆管不在一条直线上,构成引信隔爆机构的平时状态。在发射时,击发机构的滑套因为惯性作用后坐,释放上方的固定钢珠,出炮口后因为滑套簧作用上抬,释放固定击针的两颗钢珠,此时击发机构被解脱;在发射的时候,雷管座上制动栓外的后退筒后坐,释放保险钢珠,制动栓失去了保险钢珠的支撑上抬,解除了雷管座的固定,故雷管座在扭簧的作用下回转,使雷管和导爆管对正,引信进入了待发状态。当弹着时,如果装定的是“瞬发”(把调节栓调到“瞬”位置,摘掉引信头部的冲帽),当弹体撞击目标瞬间,击针被推挤向下击发火帽,产生的火焰通过传火通道直接点燃雷管,通过导爆管引爆装药;如果装定的是“短延期”也叫“惯性”(把调节栓调到“瞬”位置,不摘掉冲帽),当弹着时因为有冲帽的保护,击针不会被直接向下推挤,但是火帽座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前冲,使火帽被击针刺发,这种装定的起爆时间比“瞬发”略长;如果装定的是“延期”(把调节栓调到“延”位置,不摘掉冲帽),弹着时火帽座同样前冲使火帽被击针刺发,但是由于传火道被调节栓关闭,火焰不能直接点燃雷管,而是要通过旁边的延期药管下传才能点燃雷管,延期的时间更长,使弹头能穿入掩体内部爆炸。

爱-6引信 爱-6引信是国内早期生产的一种仿苏引信,其构造、性能、配备和作用与榴-5引信相同。不同的是:爱-6引信的防潮性能不如榴-5引信;爱-6引信延期药用的是普通黑火药,而榴-5用的是吸湿性小的火药;爱-6引信的火帽座比榴-5引信轻,击发灵敏性较差;榴-5引信上体下端增设了一个带中心孔的托盘,仿制火帽发火后的碎片堵塞传火孔,而爱-6引信无此托盘。

海榴-1引信 海榴-1引信是装配在海军130/50倍口径和130/58倍口径两种130毫米岸舰炮用杀伤爆破榴弹上的弹头触发引信,曾名海-130引信,是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大口螺引信。该引信从1970年开始研制,于1974年前曾进行设计定型和试生产,但因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又于1979年进行了补充设计定型,于1982年又解决了弹道早炸,才进入批量生产。

海榴-1引信的击发机构和引信装定机构与榴-5引信非常相似,但是隔爆机构的结构不同:榴-5引信采用的是雷管座扭转的动作方式,海榴-1引信采用的则是雷管座平动方式。平时,雷管座的雷管偏向一侧,与导爆管不对正,雷管座两侧靠离心保险子与火药保险子固定。发射时,膛内发火装置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点燃火药保险子后的火药,经过一定时间后火药烧完,保险子被挤出,同时另一侧的离心保险子在离心力作用下外撤,雷管座被解除固定。因为雷管座采用了质量偏心设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一侧滑动,此时雷管与导爆管对正,解除隔爆保险。

钟表时间引信

海时-1钟表时间引信 海时-1引信在馆内有两枚,都在右侧展柜内,一枚放在榴-5引信旁边,另一枚则装配在130/50倍岸舰炮用杀伤爆破/空炸榴弹剖视弹上,并被一起剖开以展示内部结构。

海时-1引信是一种钟表时间引信,主要用于射击飞机,也可以用来消灭海面上的快速移动目标。其原动力是法条盒内的法条,法条驱动一个异型的秒针在引信体内转动,同时法条又通过一组齿轮和引信下部的卡摆连接,通过卡摆振动的等时性保证整个引信钟表机构匀速转动。装定引信时,用测合机或者装定扳手将引信头部的装定帽转动一定的角度,此时秒针上方隔板的孔和秒针也错开一定的角度。炮弹发射时,锁定秒针的装置在惯性作用下解脱,秒针开始在法条作用下转动。当达到规定的时间,秒针转到和隔板上的孔恰好对正,在弹簧的作用下秒针从孔内跳出,释放击针打击火帽引爆雷管,继而引爆弹头,靠弹头爆炸产生的杀伤破片消灭目标。

BM-16M钟表时间引信 BM-16M钟表时间引信是海时-1引信的前身之一,是一种苏制钟表时间引信,配用于100/56倍岸舰炮用杀伤爆破/空炸榴弹。当时,我海军使用的三种大口径岸舰炮杀伤爆破/空炸榴弹——100/56倍岸舰炮用杀伤爆破/空炸榴弹、130/50倍岸舰炮用杀伤爆破/空炸榴弹和130/58倍岸舰炮用杀伤爆破/空炸榴弹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钟表时间引信。100/56炮弹使用BM-16M引信,130/50炮弹使用BM-16L引信,130/58炮弹使用BM-60L引信。三种引信尺寸不同,旋入弹口深度也不同,互不通用,给战斗和训练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统一引信尺寸,简化引信种类,故设计了海时-1引信,以替代以上三种引信。

这两个展柜虽然不大,但是却展示了我人民海军成长历程中使用过的多种弹药和引信,有的是剖开展示内部结构的教学模型,也有的是生产数量不多,比较冷门的品种,其蕴含的科普价值是相当高的。可惜的是,这两个展柜内的展品没有一个解说牌,不是专业人员很难识别这些弹药和引信的型号。有的虽然被切开展示内部结构,但是普通的参观者也很难看懂其结构和动作原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笔者真切地希望博览馆的管理方能够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更好一些,这对提升博览馆的水准、向民众普及军事科技知识、培养民众国防意识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编辑/栀子)

推荐访问:前传 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