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活动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设置主题单元活动课程。我们将国家课程劳动技术教育、综合与实践、美术课程的部分内容与地方课程《大兴——我的家》整合后进行校本化实施,形成了更为高效的课程体系——主题单元活动课程。例如,“小纸屋”这个主题单元课程体系,涉及了《美术》教材的第七册、第八册,《劳动》教材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上下册,《综合实践》第四册,《大兴——我的家》下册。我们将各教材涉及到的纸工内容进行整合,按照难易程度安排在三年级用四个半日完成,内容分别为剪纸刻纸、折纸、纸的立体造型、纸艺四方面,这种安排不仅节约了课时,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了这一内容的学习,更增加了学习的系统性。孩子们在一个月内围绕纸工内容在校内系统学习,与家人共同完成,走进社区和高手交流,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每个年级会有六个学习主题,每个主题包括四个学习内容,每个学习内容用连续的两课时完成。每周半日的时间安排,使教师增加了自主性,可以根据内容自由安排时间,孩子们的社会实践时间得到了保证。例如,《大兴——我的家》中“大兴的文物古迹”,以前每周一个课时,只能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讲解,不可能带孩子们走出校园去实地考察。现在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课上内容完成以后,教师根据天气情况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孩子们通过远足,既磨练了意志,又对所学内容有了亲身体验。

设计主题单元课程教师、学生活动手册。主题单元活动课程中的教师手册是教师上课的蓝本,涵盖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搜集的资料及预设效果等。教师手册备有电子版,教师都会填写课后反思,尤其要写出课堂生成部分与课前预设部分的对比,为下一轮上课教师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循环往复的使用和积累使课程越来越完善。学生手册是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完成摄影、绘画、随笔等作业的地方,也是他评、自评的汇总表,还是家、校、社区的三方联系手册。学生活动手册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便于教师、家长对学生活动课程学习情况的整体把握,更利于学生保存和查阅,因为设计精美实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参与提高了课程实施的效果。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又充分利用了当地和社区的丰富资源,在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如请家长们参与“走进红绿灯”模块的学习,请社区人士参与“照片背后的故事”模块的学习,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所不能及的。我们组织学生外出到团河行宫、麋鹿苑等地参观考察,家长志愿者们一同前往,教师一面组织讲解,一面反思汇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积累资料。在了解交通、走进社区、了解大兴历史地理等课程中,社区专业人士主动搜集资料,准备上课内容,走上讲台为学生们上课,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在编制、剪纸等课程中,家长们更是拿着原料与图纸,来到学生们中间,和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活动中,居委会、超市等有关方面的人们,以及孩子们调查中遇到的人,都给了学生们很大的帮助与鼓舞。

主题单元活动课程的实施,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任课教师通过前后测查对比,从大兴的河流、大兴的历史、大兴的商业、大兴的交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家乡的了解都比课题实施前有显著提高。学生走进社区捡拾垃圾,自愿结成小组到小区的住户家中进行噪音及环境污染的调查,并写出整改方案交到居委会。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还搜集资料制作成宣传小报,贴在展板上到小区内宣传。

主题单元课程是让学生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的有效途径,我们把学校这项特色建设与走进社会大课堂融合起来,走在了课程建设的前列。教师们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研究能力、教学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家长们来到学校,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更多的孩子。■

□编辑 郭卿

推荐访问:单元 课程体系 探索 实践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