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压青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摘要研究绿肥压青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肥力偏低的田块,结合配施化肥,用绿肥22.5 t/hm2压青可明显增产;同时,绿肥压青还田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了耕地质量。

关键词绿肥;压青还田;水稻;产量;土壤性状;广西兴安

中图分类号S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0-0288-02

绿肥是有机物循环的一种特殊方式,具有植物的一些特殊功能,如固氮性、解磷性、生物富集性、生物覆盖性和生物适应性等[1-3]。绿肥压青还田能增加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富集与转化土壤养分,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土壤熟化、改造中低产田、保持高产稳产农田具有重要的作用[4]。历年来,兴安县在冬种绿肥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进行绿肥压青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可有效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兴安镇董田村委大路口自然村一农户的责任田。试验前为冬闲田,土壤类型为淹育沙泥田,质地为砂壤,耕层厚度17 cm,土壤肥力偏低。

1.2试验材料

1.2.1供试品种。绿肥品种为江西余江大叶红花草,压青时间为4月10日;供试水稻品种为丰优早1号,生育期112 d,4月4日播种,4月23日移栽,7月25日收割。

1.2.2供试肥料。尿素为广西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氮≥46.4%;氯化钾为加拿大进口,K2O≥60%;过磷酸钙为广西鹿寨磷肥厂生产,P2O5≥12%。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即处理1:施纯N 105 kg/hm2、P2O5 45 kg/hm2、K2O 90 kg/hm2;处理2:施纯N 105 kg/hm2、P2O5 45 kg/hm2、K2O 90 kg/hm2、绿肥22.5 t/hm2;处理3:施纯N 105 kg/hm2、P2O5 45 kg/hm2、K2O 90 kg/hm2、绿肥37.5 t/hm2;以不施肥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6 m2,共12个小区,试验区周围设置保护行,各小区之间筑田埂,并用尼龙薄膜包好,防止渗漏,单灌单排,其他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一致。

1.4试验方法

于水稻盛花期将红花草均匀地撒施到试验小区,压于浮泥下沤制10 d以上,在插秧前一天先耙平田后再施基肥[4],除CK外,各小区分别施尿素0.33 kg、过磷酸钙1.35 kg、氯化钾0.27 kg,整平后插秧[5-6];插秧后7 d,分别施尿素0.39 kg、氯化钾0.27 kg;幼穗分化期再施尿素0.10 kg。水稻收割时分区单打单称,抽样计算折干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结果见表1,对试验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2)。经F检验,区组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F=0.06<F0.05),说明供试田块地力均匀;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372.71>F0.01),说明不同用量的绿肥压青对产量的影响极大。为进一步选择最佳的绿肥压青用量,用LSR进行多重比较(表1)。

经多重比较,处理2与处理3、1、CK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与处理1、CK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1与CK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该试验田属偏低肥力水平,CK产量为3 480.56 kg/hm2,施用化肥后产量明显提高,处理1产量达5 027.78 kg/hm2,较CK增产1 547.22 kg/hm2;处理2与处理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与处理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绿肥压青对产量增加特别明显,较单施化肥的处理1分别增产1 055.55、666.66 kg/hm2;处理2比处理3增产388.89 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肥力偏低的田块进行绿肥压青,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施绿肥效果最佳。

2.2不同处理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测定结果表明(表3),绿肥压青还田后,土壤pH值和容重有所下降,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机质比试验前增加3.526 g/kg,增幅12.8%;全氮增加0.026个百分点,增幅14.6%;有效磷增加 0.8 mg/kg,增幅6.5%;速效钾增加3 mg/kg,增幅4.8%;容重下降0.19 g/cm3,pH值下降0.2。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绿肥压青应与适当比例的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在偏低肥力水平的田块,绿肥22.5 t/hm2压青效果最理想。在中高肥力的田块用绿肥22.5 t/hm2压青后,要根据不同时期水稻生长发育情况配施肥料,氮素用量可适当地减少,以免水稻疯长而造成减产。

绿肥压青后不仅能增加土壤的氮素,减少稻田的氮肥施用量,节约投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而且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节本增效、生态安全的重要农业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 西北干旱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简介[J].甘肃农业科技,2010(3):3.

[2] 恢复稻田绿肥生产 增粮高效提升耕地质量[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2):3.

[3] 范厚明,梁黔云.高海拔地区粮—绿肥分带间套轮作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B12):54-56.

[4] 陈惠清.红花草压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06,21(4):1-2,55.

[5] 聂军,廖育林,彭科林,等.湖南省绿肥作物生产现状与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09(2):77-80.

[6] 王秀芝.绿肥对土壤的培肥改土作用和合理利用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6):92,89.

推荐访问:绿肥 性状 水稻 土壤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