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设施草莓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采取农业、物理、生物、生态、化学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介绍了各种防治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以期为设施草莓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草莓;病虫害;防治原则;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122-01

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西安市长安区设施草莓栽培面积也发展至800 hm2。由于设施内高温、高湿小气候条件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为了保证草莓的生产效益,必须加强防控。

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方法,辅助化学防治。开花结果后严格控制用药种类和施药次数,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1]。

2 防治方法

2.1 农业防治

选用休眠浅、抗病、优质高产品种的脱毒无病组培苗或自留提纯复壮无病壮苗。实行轮作换茬,合理密植,清洁田园,摘除病原物,地膜覆盖,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素肥料。注意棚内通风降湿。

2.2 物理防治

一是在棚室放风口处设60目防虫网阻隔防虫,或悬挂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二是利用6—7月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三是诱杀:在高于草莓植株30 cm处悬挂黄板和蓝板600~800张/hm2诱杀蚜虫、蓟马。开花放蜂后要在黄板、蓝板外加网罩,以保护蜜蜂。四是气味趋避:草莓行间每隔5~10 m种植葱、蒜等作物10~20株,以气味驱避害虫[2]。

2.3 生物防治

利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及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草莓病虫害。棚内释放草蛉、扑食螨等天敌防治红蜘蛛、蚜虫等。

2.4 生态防治

开花结果期,保持棚内湿度、温度分别为<50%、35 ℃,闷棚2 h,连续闷棚2~3次,防治灰霉病。

2.5 药剂防治

2.5.1 草莓白粉病。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果实、果梗。发病初期叶背出现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缘向上卷起;花感染后,花瓣变为红色;果实受害后幼果不能膨大,后期受害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病菌侵染适宜温度为15~20 ℃,<5 ℃或>35 ℃ 均不发生,相对湿度40%~80%发病重,当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病菌源时,会出现大流行。10—11月及翌年3—4月为防治关键时期。

防治方法:在棚内每100 m2安装1台硫磺熏蒸器,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间距地面1.5 m處,熏蒸器内盛20 g含量99%的硫磺粉,在傍晚封棚后加热熏蒸。隔日熏蒸,每次4 h,其间硫磺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或选用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喷雾防治,喷药时要使叶背面和芽空隙间均匀着药。其中,唑类药物冬季一次用药量不可过大,也不可多次用药,以免抑制草莓生长。

2.5.2 草莓灰霉病。草莓灰霉病主要侵害叶、花、果柄、花蕾及果实。叶片发病,其上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花及果柄发病,病部为暗褐色,后枯死;果实发病,病部出现油渍状淡褐色小斑点,后果实变软,表面弥生灰色霉层。气温20 ℃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的高湿环境下,阴雨连绵天气发病重;栽植密度大、氮肥多、重茬田发病重。>31 ℃ 或<2 ℃条件下,以及空气干燥不形成孢子时,不发病。11月至翌年3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在现蕾及开花前,或者发病初期,可以喷施嘧霉胺、嘧菌酯等,每7 d喷1次,药剂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果实近成熟时,可以使用烟剂防治,但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及时通风。

2.5.3 草莓炭疽病。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匍匐茎抽生期和育苗期。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呈纺锤形和椭圆形,后病斑变黑,或中央褐色、边缘红棕色。容易引起植株萎蔫,严重时枯死。炭疽病病原孢子萌发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28~32 ℃,高温、高湿易暴发流行,一般从7月中旬到9月底发生,气温高的年份发病时间可延续到10月。连作田发病重,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柔嫩、密度过大易发病[3]。

防治方法:在草莓匍匐茎开始伸长、田间摘老叶结束及降雨前后进行重点防治。较为有效的药剂有咪鲜胺、吡唑醚菌酯、溴菌腈、苯醚甲环唑等。

2.5.4 地下害虫。以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危害为主,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较湿润的地块受害重。

防治方法:定植前用50%辛硫磷或48%乐斯本7.5 kg/hm2兑水稀释300倍喷雾处理有机肥;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和炒香的麦麸按1∶60的比例拌匀配成毒饵,傍晚撒施在地面进行诱杀;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灌根。

2.5.5 蓟马。虫体较小,繁殖速度快,常潜伏于花心、花瓣的重叠处或者叶片特别是幼叶近基部,危害时难于发现。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11—12月,翌年3—5月为第2个高峰期。

防治方法:蓟马对蓝色有明显的趋性,在草莓上方25 cm处每隔2 m悬挂蓝色的粘虫板,进行诱杀;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越冬寄主,减少外来虫源迁移危害;在设施通风口使用防虫网,以隔绝外来虫源;及时摘除受害花蕾、花朵,封闭带出棚外深埋或销毁;喷施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等防治[4]。

2.5.6 蚜虫。蚜虫以棉蚜和桃蚜在叶背和叶柄上吸食汁液,排出黏液污染果面和叶片,叶片受害严重时卷曲。

防治方法:大棚覆盖保温开始前后,用药防治1次,也可以采用释放天敌、黄板诱杀、防虫网阻隔的方法。选用低毒高效杀虫剂如苦参碱、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等进行防治,喷雾时增加有机硅助剂可提高防治效果。一般采果前15 d停止用药。

2.5.7 红蜘蛛。为害草莓的红蜘蛛有多种,其中以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危害严重。气温在29~31 ℃、相对湿度35%~55%最有利于发生和繁殖,田间杂草多发生重。

药剂防治:可选用哒螨酮、噻螨酮、溴螨酯、浏阳霉素、联苯菊酯、乙螨唑等喷雾防治,特别是叶片背面需要喷洒仔细。避免使用氯氰菊酯及其复配农药。

3 参考文献

[1] 赵玉伟,徐翠芳,许怀萍,等.设施草莓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16(20):86-88.

[2] 叶鹏.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58.

[3] 卢冬梅.草莓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9):42.

[4] 吉沐祥,姚克兵,王建华,等.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6(9):148-151.

推荐访问:综合防治 病虫害 草莓 设施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