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常见园林花木蚧壳虫的危害与防治

摘要 近年来,滁州市园林绿化树种和花卉盆景易遭受蚧壳虫的侵害,且有不断扩散趋势。介绍蚧壳虫的形态特征,并根据林业生产实践,总结蚧壳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园林花木;蚧壳虫;发生;防治;安徽滁州

中图分类号 S43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134-01

近年来,园林绿化树种和花卉盆景常易遭受蚧壳虫的侵害,而且有不断扩散趋势。据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多年的调查发现,滁州市境内危害园林花木的蚧壳虫种类较多,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现将笔者在林业生产实践中观察了解的蚧壳虫发生规律及应用实施的有效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形态特征

蚧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刺吸式口器,成虫身被蜡粉或蜡壳,多为球形、椭圆形或扁平形,虫体红色,雌虫无翅,雄虫仅1对前翅。给植物带来危害的主要是雌成虫和两性若虫,以腹部发达的针刺刺吸植株汁液。

2发生规律

据调查,在滁州境内危害花木的蚧壳虫共有十几种,以吹绵蚧、松干蚧、日本龟蜡蚧、紫薇绒价、红蜡价、纽绵蚧为主,吹绵蚧发生最为常见,也是危害较为严重的蚧壳虫之一。吹绵蚧俗称棉花虫,属绵蚧科,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滁州各县(市、区)均有发生,且寄主植物复杂,主要危害茶花、桂花、柑桔、蔷薇、月季、玫瑰、玉兰、扶桑、夹竹桃、柿树、梨、杏、樱花、碧桃、梅花、桅子花、紫薇、木槿、海棠、凤尾柏、苏铁、兰花、仙人掌类等200多种园林花卉。受害植株普遍表现出生长不良、枝叶枯黄等现象,严重的还诱发黑煤病,甚至整株枯死。吹绵蚧在滁州每年发生2代,各种虫态均可在树枝上越冬。受精雌虫于第2年3月下旬开始发育,5月上中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进入盛期。初孵若虫很活泼,多聚栖于树冠外部新梢的叶背主脉两侧,2龄以后转移到大枝或小枝分叉处;成虫喜聚集在枝阴面或枝叉间营囊产卵,不再移动。近年来,还发现有的蚧壳虫甚至危及花木根部。

3主要防治措施

3.1人工防治

(1)加强对调进、调出苗木、接穗、盆景等的检疫,发现有虫应及时处理。数量大时,可以用药剂熏蒸;数量少时,可采取彻底刮除的办法,保证被引进的苗木上不带有吹绵蚧进入苗圃、温室及园林内,以切断虫源,避免多向传播。

(2)冬季用木片或钢丝刷将枝条上越冬的蚧壳虫壳体刮擦下来,集中毁灭。对植株进行整枝修剪时,将蚧壳虫栖息密度高的枝条剪除,以压低越冬的虫口密度。对个别像蔷薇、玫瑰、海棠、月季等分枝多、萌蘖快的树种植株要局部进行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其不利于蚧壳虫的生长,减轻危害;对剪下的有虫枝条,应集中烧毁。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抽发新梢,更新树冠,恢复树势。

(3)对栖息蚧壳虫的树枝涂抹机油、柴油,或喷施进口95%机油或石蜡油制剂100~150倍液。

(4)扩大栽植株行距或盆栽花木的排放间距,调节湿度,及时清理病死株。

3.2 生物防治

主要是保护自然天敌,在蚧壳虫雌体膨大期和若虫孵化盛期,选择生物农药,尽量少用或不用广谱杀虫剂,减轻对瓢虫、寄生蜂、草蛉等天敌的杀伤,充分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能力。利用蚧壳虫的天敌如大、小红瓢虫、澳洲瓢虫、长盾金小蜂、蚜小蜂等,于蚧壳虫成虫、若虫发生盛期投放林间。对于盆栽花卉,可用带洞的纸袋在早晨或傍晚捕捉瓢虫,用枝叶引放瓢虫在盆花蚧壳虫聚集部位,瓢虫立即大口嚼食介壳虫,每5min就能吃虫2~3只。如1株生蚧壳虫的成龄苏铁,只要放入3~5只瓢虫,就足以把所有介壳虫消灭掉。另外,还可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中性洗衣粉0.1%~0.2%液喷1~2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周;或用花椒100g对水7kg煮沸冷却后,喷洒到植株上,既经济简便又无残害。

3.3药物防治

(1)春季树体萌动期,发芽前用5°Bé石硫合剂(温度达10℃以上)或用40速扑杀500~700倍液喷雾,兼治多种蚧壳虫,若虫发生期必须在初孵若虫未被蜡前用25%灭幼脲3号或25%优乐得1 000~1 500倍液喷防,发生严重可加配4.5%高效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

(2)对园林树木,可用50%的杀螟松200~300倍液喷枝干,或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适量除治,也可用敌敌畏800~1 500倍液喷杀;但对梅花、樱花、杜鹃、榆叶梅等易产生药害的花木忌用。

(3)若虫孵出后被蜡前,3~5d内可分别对龟蜡蚧危害的树木喷洒25%的亚胺硫磷1 100倍液,或20%的害扑威300~500倍液;对吹绵蚧喷洒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 000倍液,杀灭效果较好。

4参考文献

[1] 张新玲,刘俊磊,赵天喜,等.不同药剂防治吹绵蚧试验[J].河南林业科技,2001(2):32-37.

[2] 刘东明,陈红锋,易绮斐,等.埃及吹绵蚧在木兰科植物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J].植物保护,2003(6):36-38.

推荐访问:滁州市 花木 园林 防治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