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探讨

摘 要:本文结合对森林病虫害特点的分析,旨在运用营林技术、生物技术及化学技术,从森林病虫害的检测及治理等方面探讨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森林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危险性的病虫害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害所危害的面积不断增加,对林产品的质量、产量造成重要影响,严重阻碍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防治,有效地保护造林绿化成果和生态安全,对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推进综合营林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1.1培育壮苗

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控制从外地调运树苗的数量,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苗。在种植时进行相应的树苗混交,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同时,加强苗期的管理,及时间苗、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促进苗木的健壮生长,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从而确保出苗率,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病虫的目的。

1.2建造树种合作防御种植模式

在森林植物种植过程中,我们可选用多组抗虫耐害树种建造核心抗虫区,阻止主要害虫的入侵,然后在核心区外围再建造防御区,阻止次要害虫的入侵,进而建造核心区与防御区树种合作的联合防御种植模式,有效对主、次要害虫进行高效持久的联合控制。同时,逐步调整森林结构,改造成混交林,从而加强生态群落稳定性的维护,提高林木对各种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1.3加强养护管理

在植物养护过程中我们应开展多途径的养护措施,一是提早播种,加强苗木木质化程度的提高。适时灌溉排水,促进根系健壮生长。并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二是对生长势差的树苗应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做到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从而使植物养分得以调节,减少病虫来源。

2 开展生物防治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1松毛虫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为膜翅目,赤眼蜂科,它是多种林业害虫卵期寄生的重要天敌,主要用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在应用过程中,为保证防治效果,适宜在害虫产卵始盛期的晴天放蜂,放蜂时间为早上8时左右最佳。释放时,用按钉或胶带将卵卡在第1轮枝树干背荫处固定。每667m2林地需放5块十字交叉排列的卵块,各卵块间的间距控制在14m内,7天过后再释放1次,从而加强害虫的防治效果。

2.2自蛾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的天敌,能将产卵器刺入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具有森林小卫士”的美誉。在释放过程中,选择害虫盛期的清晨或傍晚的时间释放。释放方法是将蜂蛹悬挂在树木郁闭度较好的区域,悬挂距离于距地面1~2m高处的树干或枝杈上,防治害虫。

2.3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类幼虫寄生的天敌,主要用于防治青杨天牛、栗山天牛等林业害虫。释放过程中选择天牛幼虫低龄期释放,增强防治效果。其释放方法是将盛满管氏肿腿蜂的指型管棉塞打开,用毛笔帮助蜂自行爬上树干。每株林木放蜂20只左右,虫口密度小的每隔几株林木放蜂,虫口密度大的每株林木都要放蜂。

3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3.1种籽消毒

直接消灭病原菌是控制苗木发病的重要措施,因此,种籽消毒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化学方法之一。根据盐和水能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有一定灭菌能力的原理,种籽的消毒一般可采用盐水浸泡的方式。

3.2农药埋施法

农药埋施法是在距树干60cm以外的根系密集区,通过打孔、土层挖坑等方法在树木根部挖3~4.5m深的坑,在坑内埋施60~80g的呋喃丹或氧化乐果等农药,将坑填平灌水。根部吸收农药后通过光合作用将农药内内吸性较强的颗粒剂输送到树木的干、枝、叶中,介壳虫、蚜虫、蛀干等害虫在吸食后中毒死亡。该方法可在春夏两季进行,药效持久,可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3.3树干注药法

树干注药法是在距地面20~50cm的树干上,按树木大小的不同,用电钻钻1~5个孔,掏尽孔中的锯末,注入甲胺磷乳油、氧化乐果乳油、可湿性呋喃丹粉剂及久效磷乳油等药液。注药完毕后,用蜡、泥巴或胶布将孔口封闭。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对吉丁虫、木蠹蛾等蛀干害虫及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同时,不伤害天敌。在注药时间上,不能选择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应以4~8月份为宜。注药分量应依据树木大小计算,避免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参考文献

1 于海艳.森林病虫害的防治[J].民营科技. 2010(9)

2 崔向臣.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 2010(3)

(责任编辑 荷初)

推荐访问:病虫害防治 探讨 森林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