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础音乐教育作用 服务桂林文化名城建设

摘要 基础音乐教育与文化名城建设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以音乐文化为中介,构成了水乳交融的复杂的网络系统。一方面,基础音乐教育包含于音乐文化之中,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约着文化城建设;另一方面,基础音乐教育反作用于音乐文化整体而呈现自身的价值意义,提升音乐文化在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把桂林音乐文化整合到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不仅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且为桂林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

关键词 音乐教育;音乐文化;文化名城;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 周顺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副教授,硕士,广西

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434(2009)05-0166-05

文化是城市的神,经济是城市的形,两者协调发展,城市形神兼备。一个国际化旅游城市未必是大都市,也未必十分富有,但必须具有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城市魅力。弘扬桂林文化特色,打造风格独特的桂林旅游文化品牌,是提升桂林文化软实力和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音乐作为人类文化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孕育和积淀着厚重的人类精神食粮与文化果实。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对桂林文化名城的建设有着十分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桂林音乐文化及其核心价值

由于桂林位于荆楚与百越的交汇之处,是中原文化、儒家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的杂交之地。千百年来,这几种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形成了史前文化丰富、水运发达、藩王文化壮观、山水文化异彩、乡土文化绚丽、抗战文化突出的桂林城市文化特色。但就桂林音乐文化而言,从桂剧、文场、彩调等地方表演艺术的形成与繁荣,到桂剧《大儒还乡》荣获国家精品舞台剧“十大精品”剧目奖;从电影《刘三姐》享誉全球,到《印象·刘三姐》音乐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无不彰显着桂林音乐文化在桂林城市文化特色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印象·刘三姐》《龙脊颂》《梦幻漓江》等音乐文化产业,成为桂林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印象·刘三姐》几乎是创造了一个音乐文化产业、音乐文化产品、音乐文化生产力的神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更创下了年利润3000多万元的骄人成绩。

2005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桂林市组织各县(区)对本地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全面普查。截至2008年底,共评出第一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0项,其中音乐文化类31项,占总数的39%;获第一批、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其中音乐文化类6项,占总数的46%;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音乐文化类占总数的100%。桂林音乐文化凸显出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古到今,桂林音乐文化既表现出对外来音乐文化的接纳,又表现为自身音乐文化的弘扬,形成了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岭南风格、鲜明的民族性格、异彩的人文精神”的桂林音乐文化特色,成为桂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桂林文化软实力和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表现,是桂林文化名城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基于桂林音乐文化及其价值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桂林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加强了对桂林音乐文化传承的发展和保护工作。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桂林音乐文化特色。如组织桂剧、彩调、文场、零零落等地方表演艺术的专题报道,在电视频道上滚动播出具有桂林音乐文化特色的经典剧目;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如2006年在17个县(区)就举办了78场次的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图片展览;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演出活动。如杉湖小岛上每晚不间断的彩调表演,古南门前不定期举办的桂林音乐文化宣传与演出活动等。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已成为桂林文化名城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化的一种形式,同社会化的其他形式一样,自然具有传递文化遗产的功能,这也是教育的一大基本功能。”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作为桂林市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不仅是其基本功能的体现,而且为桂林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

二、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与桂林文化名城建设的关系

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与桂林文化名城建设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以桂林音乐文化为中介。构成了水乳交融的复杂的网络系统。一方面,由于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包含于桂林音乐文化之中,桂林音乐文化制约着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的过程及发展进程,这种制约也必将体现在以桂林音乐文化为重要内容的桂林文化名城建设中;另一方面,作为桂林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将反作用于桂林音乐文化整体而呈现自身的价值意义,提升桂林音乐文化在桂林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桂林音乐文化是本质,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是桂林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

1、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是桂林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组成部分。前苏联著名音乐学者A·索哈尔认为:“社会音乐文化这一复杂的体系包括:(1)该社会所创作或保存的音乐价值;(2)从事创作、保管、复制、推广、感知和利用音乐价值的各类型的全部活动;(3)从事这类活动的全部主体及其保障这类活动成功的知识、技巧和其他品质;(4)为这一活动服务的全部机关和社会机构,以及乐器和设备。”很显然,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包含于桂林音乐文化之中,也正如大多数人类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所有主要的人类文化系统都必然包括教育的成分在内。由此可见,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不仅是桂林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且也必然包含于桂林文化名城建设。

2、桂林音乐文化传统制约着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桂林文化名城建设离不开桂林音乐文化及其传统。就一般意义来说,音乐文化传统是体现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观念形态、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的总体特征。价值体系、知识经验、思维方式、音乐符号四个方面构成了音乐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时刻贯穿在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制约和影响着音乐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方法革新。如桂林文场,其源于江南地方民歌、小调。但由于长期与桂北民歌、小调和语言的紧密结合、融合,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桂北特色的曲艺演唱形式,已形成了桂林文场与桂林音乐文化传统相默契的价值判断体系。这样的价值判断体系必将制约到桂林文场的传承(即音乐教育)及整个发展过程。同样,在桂林文化名城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桂林音乐文化与桂林文化传统相默契的价值判断体系的不断发展,这种价值判断体系也必然制约到桂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即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由于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

课程标准》及其课程理念的理解不透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正逐步背离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桂林音乐文化。

3、桂林音乐文化流变制约着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从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基础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及其价值流变的结果。原始社会,由于音乐文化形态处于原始状态,因而口传心授的音乐文化传承方式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人类认知的进步,音乐文化呈现出理性化、系统化、复杂化的特点。单纯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简单的示范和模仿已不能适应音乐文化发展和音乐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在音乐教育必须有专门的施教人员、施教场所、施教途径的需求下,逐渐形成了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中心的音乐教育体系。

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的程度日益加深,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不可替代的、永远不会枯竭的地方文化资源,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本质表现,也是最具决定性的竞争力。伴随桂林文化名城建设与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及其价值将朝着提升桂林文化软实力和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方向流变,这就必然会要求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及其他所有音乐教育机构与其同步相协调发展,服务于桂林文化名城建设。但我们看到的情形是,桂林音乐文化已被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其文化取向正走向“趋同”。而这恰恰是有悖于桂林文化名城建设的核心理念。这或许是桂林市各级职能部门长期不重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二)作为桂林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将反作用于桂林音乐文化整体而呈现自身的价值意义

1、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为桂林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也许有人认为,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可有多种方式,而不仅仅依靠基础音乐教育。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有意识、有目的的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传授的是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传统、经验和技能,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系统知识。其表现为:(1)它向学生传递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后人对前人所创造的音乐文化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保证了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的不同音乐文化延续与传承的相对稳定性;(2)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又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音乐文化来实现的。一般说来,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选择和整理,是依据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年龄特征这两个重要因素。符合社会需求与学生心理状况的音乐文化内容成为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反之,则排斥、弱化。很显然,与其他形式相比,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2、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桂林音乐文化的发展。桂林音乐文化的传播需要具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播方法、传播媒介,而基础音乐教育本身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基础音乐教育有对传播内容选择、整理的功能,使音乐文化的核心内容得以传播;第二,在基础音乐教育过程中接受反馈信息,修正传播渠道与内容,保证音乐文化传播的客观性;第三,利用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扩大传播的范围;第四,使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易于接受,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关系。创新,是音乐文化变迁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基础音乐教育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音乐文化的创造过程。因为教师与学生不同的身心状况与自身价值观的差异,使基础音乐教育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复制音乐文化,而是融合、汇总音乐文化与社会主流音乐文化及其他各民族音乐文化,衍生出新的音乐文化要素,赋予音乐文化新的意义,并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这也是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所拥有的功能。

3、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能有效整合桂林音乐文化,增强桂林音乐文化的凝聚力。无论何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整合为一的。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基础音乐教育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在社会总体发展中得到发展,才能促成与社会政治、经济相协调的、具有民族凝聚力和丰富民族内涵的音乐文化,才能使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共享一种音乐文化,并从中获得认同感。如桂剧《大儒还乡》荣获国家精品舞台剧“十大精品”剧目奖,绝不是偶然,这与剧作家及全体剧组人员在桂林文化的大背景中,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其中包括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的熏陶是有直接关系的,也表明了包括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在内的音乐教育在整合桂林音乐文化,促成桂林音乐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旅游等相协调发展和提高音乐文化凝聚力等方面的基本功能。由此我们还认识到,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离开桂林音乐文化的整体性,将变得无法理解。因此,把桂林音乐文化整合到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既体现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又是桂林文化名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在桂林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和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市民的素质

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这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这表明了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桂林音乐文化,承载着厚重的桂林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而这正是当前社会文化发展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取向和精神探讨(即审美体验)的核心所在。由于建立在母语基础上的音乐文化,是最有生机的文化,是最容易引起音乐教育个体情感体验和培养健全文化人格的重要审美客体,所以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则更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今天的桂林市中小学学生,就是桂林文化名城建设的未来。

(二)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当今人们外出旅游,说到底是为了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风光,体验一种异质文化。“在巴黎,我们时时为其高雅浪漫的拉丁气息的风格所陶醉。在罗马,黄昏目睹台伯河的静静流淌和即将为暮霭所吞没的古罗马废墟,我们为其载满历史苍茫的风格而感动。”在桂林,我们为奇特秀丽的山水所赞叹。《印象·刘三姐》《龙脊颂》《梦幻漓江》等音乐文化品牌,更让你领略到岭南文化的鲜明性格。“而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且代表着先进音乐文化发展前进方向的基础音乐教育,传播音乐文化的速度是最快捷的,音乐文化意义的传承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所以,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不仅能提升桂林城市文化的知名度,而且是桂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三)有利于人们在心理上形成文化认同,提高城市的凝聚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益迫切,一个只能满足人民物质生活欲望的城市是缺乏凝聚力的,一个平庸的毫无文化特色的

城市对于具有现代文化心理的人来说是无法认同的。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很大,一座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具有厚重文化内涵和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无疑更能够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以风格独特的地方艺术和性格鲜明的少数民族音乐为代表的桂林音乐文化,无疑是桂林城市文化特色形成和城市文化个性张扬的根本所在。更是人们在心理上形成文化认同的关键因素。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况且,由于音乐文化民族性的根本属性,在它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民族亲和力与凝聚力,是其他任何文化所不及的。所以,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形成具有浓郁桂林音乐文化特征的桂林城市文化特色,不仅有利于人们在心理上形成认同,提高城市的凝聚力,更能激起世界各国人民体验桂林城市文化特色的欲望,达到提升桂林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四)有利于保护桂林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桂林先民们在桂林城市和文化发展变迁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桂林音乐文化作为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代表着桂林历史文化的精神高度和最古老、最鲜活的桂林文化历史传统,是桂林文化软实力增强的内在动力,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既保护了桂林音乐文化遗产,又保护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桂林音乐文化是由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沿革的中原音乐文化体系和桂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组合而成,形成了一条与中原文化血脉相通的汉民族本土音乐文化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桂林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音乐,仍保留着鲜明的民族性格和风格独特的文化特色。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展示民族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因为文化是多元的,鲜明的性格更是音乐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及其魅力所在。

四、关于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桂林市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在桂林音乐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变基础音乐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联系的思想观念,从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领会桂林音乐文化在推动桂林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并能看到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背离桂林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和音乐文化生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龙脊颂》等音乐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并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也不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凝聚着桂林音乐文化的鲜明性格和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对桂林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及音乐人才培养的诸多成果。桂林音乐文化和基础音乐教育是它们获得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反之,它们将失去强大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将走向灭绝的境地。其结果,这些投入巨资,曾经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不仅无法创造价值,各级政府还要面临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对它们进行抢救和保护的境况。在这里过多谈论桂林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现在讨论的主题。但是,由于桂林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基础音乐教育认识的不足,而影响到桂林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桂林市中小学学生不了解桂剧,不会唱刘三姐的歌,认为桂林彩调“土”等等。因此,提高思想认识是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及其课程改革的首要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与经济保障

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确保桂林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在桂林音乐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作用,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做保障。首先,桂林市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尽快制定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的政策或指导性意见,使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及课程改革有依据。其次,加大经济投入,增设桂林市文化传承发展专项经费,保障以桂林音乐文化及其核心价值为内容的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

(三)建立研究机构,指导课程开发

整合桂林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音乐教育研究、音乐课程实施等机构及人力资源。建立桂林市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课程开发研究机构及组织。从实际出发,对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进行长远规划,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经费投入提供参考依据。与各级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合作,开发有关桂林地方艺术及民族民间音乐等地方性音乐特色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指导资料及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的课程指导意见等。

(四)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的课程设计要立足本地区、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其根本是立足于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传统和音乐文化资源,并反映我国主流音乐文化及其他民族与地区的音乐文化传承及发展的先进理念。同时,将本地区音乐文化发展与音乐教育全球化背景相联系。具体表现为,在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课程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即多民族观念应渗透到音乐课程的全过程;音乐课程内容应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本地区的音乐文化性格和鲜明个性,要考虑本地区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风格;有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音乐价值观及态度和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的音乐技能;有利于帮助学生解释和评价不同民族群体和地区的音乐价值观及社会意义;把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使用母语学习;重视音乐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地方音乐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和学校的决策权和主动权。

(五)课程设置与实施指导意见

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文化的课程设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其课程理念为指导,开设包括桂林文场、民族民间音乐及歌舞在内的技能性学习课程;把桂剧、彩调等地方表演艺术和《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龙脊颂》等音乐文化产业品牌整合到音乐欣赏课程中;第二,开展桂剧、文场、彩调等课外音乐兴趣小组,聘请桂林市文艺团体的名师名家及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学校授课;第三,利用桂林市教育局每两年交替举办的中小学合唱比赛、三独比赛(独唱、独奏、独舞)活动,开展以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比赛活动;第四,利用各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一年一度的、以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建设桂林文化名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培植桂林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校园环境;第五,由团市委、旅游局、教育局等单位牵头,利用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馆等校外中小学生艺术培训基地,成立以桂林市中小学学生为主的桂林音乐文化传承发展艺术团,排练出性格鲜明、风格独特、形式多样的地方文艺节目,参加桂林市政府组织的重要文化宣传和外事接待活动,提高桂林音乐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六,设立桂林市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基金,表彰在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工作中,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六)加快教师的培训

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最终是靠教师来完成。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前音乐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对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的问题,多数教师还不具备传授桂剧、彩调等地方表演艺术的专业技能。因此,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培训他们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的专业技能,是一项既艰巨又关键的系统工程。就目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一是开学期间把名家请进来指导,寒暑假把老师送出去学习,逐步提高教师传承发展桂林音乐文化的专业技能;二是利用学生就业的调节杠杆。鼓励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单位开设桂林音乐鉴赏与音乐表演类课程,为桂林市基础音乐教育传承发展桂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铎,张人杰,教育与社会[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A·索哈尔,音乐社会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金亚文,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毛时安,城市:风格的魅力[N],光明日报,2003—09—10

[5]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陈梅云

推荐访问:名城 音乐教育 发挥 作用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