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一直以来,戏曲的保护与传承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戏曲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梳理了数字化对我国传统戏曲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选取戏曲种类繁多的桂林为例,对桂林戏曲数字化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桂林戏曲数字化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对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传统戏曲:数字化;桂林

自2007年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国家就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此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推动大繁荣”。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见传统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主题。正如莎士比亚说过的,“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我国传统戏曲涵盖了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演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传统戏曲也迎来大发展大繁荣。

一、数字化发展对我国传统戏曲的现代意义

1.丰富传统戏曲的传承方式,解决传统戏曲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曾经繁荣发展的传统戏曲,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如今渐渐萎靡,部分地方戏曲甚至已经濒临灭绝。数字化的发展改变了戏曲原有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通过数字压缩、数字存储、数字影像等技术对传统戏曲进行记录和储存,不仅可以使传统戏曲资料永久保存下来,也丰富了戏曲传承方式的多样性,让更多的人通过数字化记录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数字化的发展不但丰富了戏曲传统的传承方式,而且解决了我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2.改变了传统戏曲的展现方式,有利于传统戏曲的创新与转化

传统戏曲的展现方式主要通过舞台表演,过去戏曲舞台分布于城、县、村等各个角落,但随着大众观念的转变,加之中国城镇化快速的推进,戏曲舞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在只在部分地区存有,传统的戏曲展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传统展现方式也阻碍了戏曲的发展与创新。数字化的发展不仅带给传统戏曲更加广阔的“舞台”,满足各种人群对戏曲的需求,同时也更加便于各个戏曲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更加有利于我国传统戏曲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3.汇集各式戏曲种类,满足不同层面人群对不同戏曲审美的需求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特征进而演变出了不同种类的戏曲,例如河南的豫剧、河北的河北梆子、陕西的秦腔、北京的京剧等。人们所具有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戏曲喜好也是千差万别。数字化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不同种类戏曲进行记录、储存,最终戏曲的种类汇总到一起,从而满足了不同层面人群对戏曲审美差异的需求。

二、桂林传统戏剧数字化发展的现状

1.桂林戏曲传承方式单一,戏曲资料数字化应用还远远不够

桂林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之一,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产生了样式不同的戏曲,有桂剧、广西文场、侗剧、彩调剧、桂林渔鼓等多种戏剧。桂林戏曲的流传一直保持着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但随着戏曲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加之戏曲培养的周期等因素,愿意学习戏曲的人越来越少,单一的传承方式使得戏曲濒临失传。虽然桂林对部分戏曲资料也进行了一些数字化记录与储存,但对于桂林戏曲资料数字化应用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桂林戏曲数字化传承的需求。

2.桂林戏曲仍以舞台展示为主,数字化传播展示较为匮乏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旅游城市,拥有众多的游客,传统戏曲通过演艺的方式依然可以吸引众多的观众,故传统戏曲在这里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展现方式,桂林对于戏曲演出补贴以及剧场维修等十分重视,2017年还新推出了舞台剧《桂林有戏》。桂林戏曲依然有不错的发展环境,但仍有一些剧场、演出场所因经营不善而拆除,其他的只能在一些特定时间、场合进行表演。虽然桂林也将一些戏曲通过网络等方式進行传播,但网上关于桂林所展示的资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桂林戏曲展现方式上,忽视了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播。

3.桂林戏曲种类繁多,但尚无戏曲种类汇总与展现的数字化平台

与其他地区相比,桂林戏曲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拥有汉、壮、瑶、苗、侗、回等世居民族,形成了桂剧、广西文场、侗剧等多种戏曲。虽然桂林戏曲种类繁多,但却都在独自发展,缺乏统一展现的途径,无法使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桂林戏曲。虽然桂林戏曲有一部分在一些“戏曲APP”上有所展现,但所展现的数量较少且种类缺失,目前桂林戏曲并没有专门的网站、APP等传播软件通过数字化将其进行统一的展现,无法让人们更加全面、深刻地对桂林戏曲理解和认识。

三、桂林传统戏剧数字化的发展策略

1.建立桂林戏曲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

桂林戏曲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桂剧、广西文场场、侗剧等多种戏曲。由于各类戏曲的表现形式不同,对其数字化既要保持遵循普适性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又要根据其特点“因材施教”。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桂林戏曲资源进行学术分类、信息化存储,以便科学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性的符号库和素材数据库。

2.建立桂林戏曲数字资源库

与其他地区戏曲发展相比,桂林戏曲数字化传播还有很大的差距,相对应的戏曲网站、戏曲APP、电视频道等形式的数字化传播渠道还未健全,发展数字化传播已迫在眉睫。在桂林戏曲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完善的同时,搭建桂林戏曲数字资源库,将桂林的需求文献、戏曲视频等与戏曲有关的资源和研究成果运用数字化技术展现出来,给予检索者一个有关桂林戏曲资料的完整展现。

3.搭建桂林戏曲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

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可以创新桂林戏曲数字化产品,通过之前构建的桂林戏曲数字资源库,同时运用地形构建以及戏曲元素符号交互式搭建等方法,实现桂林戏曲三维场景形成的新途径。再利用真实感人脸角色模型创建技术为桂林传统戏曲构建真实感人的角色模型,运用桂林戏曲数字资源数据从而使角色模型生产动画。最后,通过数字化可视技术对桂林戏曲资料进行可视化制作,并通过建立对应的戏曲网站、戏曲APP、电视频道等形式的数字化传播渠道进行传播,从而实现桂林戏曲可视化产品的传播。

4.构建桂林戏曲保护与传承体系

我国传统戏曲涵盖了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演变,但随着大众观念的转变以及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戏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观众逐渐减少,戏曲无人可传,有的戏种逐渐消失。目前对于戏曲的传承与保护尚未有很好的解决方式,因此,构建桂林戏曲保护与传承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桂林戏曲保护与传承系统主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资源入库技术、情景构建技术、可视化计划以及传播技术等方面加强桂林戏曲的资料的汇总、传播与学习,从而实现桂林戏曲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吴义生.浅谈中学生戏曲文化与国学精神的联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7):113-114.

[2] 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49-55.

[3] 王婷婷.桂剧的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4] 孙昭.传统戏曲艺术的浴火重生——陕西省戏曲艺术数字化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当代戏剧,2016(04):11-14.

[5] 杜丽萍.河北省戏曲数字化传播现状及应对策略[J]大舞台,2015(10):15-16.

推荐访问:戏曲 数字化 对策 现状及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