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材采运技术的发展思路

【摘要】森林是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可再生资源,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环境。而木材采运是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森林经营活动。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了今后木材采运技术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木材采运;技术;环境;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林业工业是以森林这一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其公平性原则,人类将尽可能减少并更有效地使用非再生资源,如矿产、石油等一次性开发使用的资源,而转向开发利用像森林、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物质消耗与自然生产供给之间的资源赤字,谋求资源永续利用下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证森林培育与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新世纪的林业工业将是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行业,木材采运业将由低潮走向复兴,新世纪将翻开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新的一页。

木材采运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基础。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森林和采运业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采运业成了众矢所指,似乎环境恶化、森林破坏是由于采运业所至。近十年来,木材采运业日渐萧条,除了客观外界原因外,与采运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采运科学技术如何适应人类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新的形势,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所提出的要求,这给木材采运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

1.发展思路的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必须要求森林工程技术、木材采运技术的提升和进步,并充分顾及人类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明确的要求,这给森林工程科学技术界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采运界学者专家从生态角度人手,研究生态采运理论和技术,为森林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做出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面对新形势,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撑技术,森林工程技术和木材采运技术今后的研究更应考虑到社会、公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2.从微观走向宏观,实现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

长期以来,木材采运技术主要从微观、技术层面上研究木材采运作业问题,较少考虑到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采运作业的反应。作为森林经营过程不可缺少的作业环节,由于其采伐活动对森林和环境的破坏作用以及社会对它的反响,使得采运作业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当今对木材采运技术的研究不得不考虑到社会公众和舆论界的反应。这就要求木材采运科学界在研究技术的同时,必须努力实现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通过改进采运作业技术、降低对环境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负面影响。着眼于向社会、公众证明该技术在特定条件和控制下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没有负面影响或已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使公众意识到,木材采伐可以与森林可持续发展协调一致。

3.遵守国际社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规则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上已经开始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指标体系来衡量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水平。木材采运技术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撑技术之一,除了受到技术本身的影响外,还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影响。木材采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充分顾及这些标准和指标体系。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进程(标准和指标体系)有9个,共有150多个国家参与: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进程、蒙特利尔进程、赫尔辛基进程、塔拉波托(Tarapoto)倡议、非洲干旱地区进程(Dry Zone Africa)、中美洲进程(Central America)、近东进程(Near East)、非洲木材组织进程(AfricaTimber)和干旱亚洲倡仪。这些国际进程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区出发,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和指标体系,用以指导、规范和约束森林经营行为。木材采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了解这些国际规则,并在这些规则的指导下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促进木材采运技术的进步。

4.木材采运作业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和评价

在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环境保护中与木材采运作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有:下一代森林的更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植被的干扰和土壤的干扰等等。因此,第一,木材采伐前有必要根据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途径与技术体系建立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资源平衡表和资源流动的时空动态模型,来研究和评价木材采运作业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将木材采伐限制在森林可持续生产的能力之内,据此提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资源利用模式,包括森林工程、木材采运技术模式。例如:寻求最小的道路、楞场、集材道面积和最佳的修建时间,以减少土壤裸露期及水土流失;限制采伐机械设备、集材车辆的最大重量,采用最佳的设备重量组合,以保证对森林土壤的干扰及压实为最小可承受水平。尽可能采用已被证明是可取的轻型悬空索道用于疏伐和主伐作业;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指导思想,根据林业分类经营原则,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如商品林、生态林和天然林等)采取不同的木材采运技术模式;在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时,事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留供野生动物栖息、迁移的森林廊道;考虑木材采伐后下一代森林的设计的相关问题等等。第二,建立伐后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按照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环境评价标准,研究基于作业水平上的木材采运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水平,或称环境成本,建立伐后环境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制定环境评价程序。第三。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对森林的伐前、伐中、伐后进行计算机模拟,以伐后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指导、修正森林工程、木材采运技术模式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资源利用模式,以达到合理规划,降低木材采运作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

5.森林工程、木材生产与当地民众利益的关系

森林可持续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利益密切相关。采伐作业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森林经营活动,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全球化的今天。显然,木材采伐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影响。如方便了交通、带来了经济收入;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研究木材采运作业,不单要研究采伐作业技术本身,而且更要研究采伐作业对当地民众利益的影响,木材采伐收入的产生和分配模式,木材采伐活动的得益方与受损方。力求使木材采运作业与当地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6.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是木材生产的基础。与以往不同。由于木材采运作业考虑了环境、森林可持续经营、公众反映等多种因素,必然增加了木材采运作业成本。建立以采伐周期、单位面积平均采伐量、经营单位木材年产量等采伐作业指标约束、生态约束、景观约束、生物多样性约束等多种边界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目标决策模型,研究木材采运生产的经济可行性。对于工业原料林、商品林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经营目标,以生态环境效益为第二目标;对于生态林、天然林、公益林则以生态环境效益为主要经营目标。

总之,在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针的基础上,为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森林这一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森林工程和木材采运业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对森林可持续经营起到技术支撑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荐访问:浅谈 木材 发展思路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