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森林生态采伐

【摘 要】生态型森林采伐是以森林生态学为基础,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实现森林永续利用为前提和目的,合理收获林木资源的一项经营措施或活动。本文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林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提出对林木实施生态采伐的必要性及措施。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采伐;措施

森林是一种生物群落,具有再生性。当森林达到成熟时,如果不进行采伐利用,则森林将逐渐衰老、枯朽和死亡。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木材,促进森林更新,对成过熟林必须进行采伐,这是发展林业、实践森林永续利用的重要环节。然而,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合理的森林采伐,既要收获木材,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又要维护森林生态环境,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防止乱砍滥采和对森林破坏。

1.森林生态采伐问题的提出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 而且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支持人类生命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树立和深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林业及生态建设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开始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和实践, 激励森林经营者按可持续经营要求经营管理森林。许多国家制订了森林经营国家标准, 要求森林经营者改善林业经营活动和执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作为森林经营的重要活动和环节, 森林采伐作业受到了各国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以在采伐过程中如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实现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指导思想, 制定或修订国家或区域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森林生态采伐由此应运而生。

长期以来, 我国的森林采伐都是以木材利用为主要目的, 采取工业式的采伐方式, 给森林本身和环境造成了很大不利影响,不仅带来了森林资源锐减、林地生产力下降、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而且也给森林及其生长环境(如保留木生长、更新、土壤等)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要充分体现现代林业的要求, 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必须实施森林生态采伐。

2.森林生态采伐的原则和内涵

2.1生态采伐的原则

我国已颁布的《森林生态采伐作业规程》规定, 生态采伐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即森林采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协调好环境保护与森林开发之间的关系, 尽量减少森林采伐对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生境、生态脆弱区、自然景观、森林流域水量与水质、林地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可持续经营森林,不仅要考虑目标森林的本身,还要考虑它所在的生态系统以及有关的生态过程,更要重视其背景和基质等,即问题的发生和研究在种群和群落层次上,但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整个景观的层次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干扰的加剧,生境破碎化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通过保护景观生境来实现森林整体的保护。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森林生态系统原理,森林生态采伐的原则定应为:采伐不影响或尽可能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不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损伤。其采伐设计不仅考虑木材收获,而且要考虑维持森林固有的生物多样性、树种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观及其功能等因素。这也正是这种理念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根本区别。

2.2 生态采伐的内涵

有三个层次, 即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 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养分、水分及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 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 要考虑不同的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在采伐设计时要考虑采伐后的林地对人的感官的影响, 即美观的效果, 不应造成千疮百孔般的破碎景观。依据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林分级的采伐与更新加速群落的演替,林分水平的采伐应在景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以维持森林景观的整体性。模仿自然干扰是模拟自然状况保留一定的活树、枯立木、倒木和腐殖质等粗大木质残体, 以满足动物觅食和求偶等活动的需要。

3.不合理(或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 采伐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对伐区小气候的影响

由于采伐后林内疏透程度(从景观层次上讲, 是林区森林植被的破碎程度)增加, 因此增加了林内光照强度,改变了林内温度梯度, 升高了林内温度日较差, 改变了林内风速和林内水分循环等。不合理采伐或强度过大采伐将破坏林内光照强度平衡, 致使林内出现极端温度, 改变林内水分循环, 加大风倒、风折的威胁。

3.2 对伐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合理采伐活动对伐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表现为伐区生物物种大量减少、丧失或改变, 森林遗传多样性的降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过去在天然林中进行皆伐, 物种变化更为明显。

3.3对伐区保留木的影响

不合理采伐活动对伐区内保留木的影响表现为对保留木的损伤, 增加保留木受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研究表明, 规范采伐作业对保留木的损伤可减少20%左右。

3.4对伐区土壤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土壤的干扰和压实。采伐活动会引起土壤结构一定程度的破坏, 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的机械阻力, 降低土壤透气性和排水能力, 使土壤受侵蚀的可能性增加。如果在一定区域频繁作业会加大破坏影响; 二是增加水土流失; 三是土壤养分的损失, 水土流失带来养分流失; 四是林地生产力的下降。如果长期过伐,则将导致林地地力衰退。

3.5对溪流水质的影响

采伐作业中消耗的油料、修建集材道等土木工程产生的土石方以及采伐剩余物处理后遇降雨淋失的营养物质输入溪流, 使溪流水质发生变化, 沉淀物增加。

4.如何实施森林生态采伐

实施生态采伐应优先考虑采用对生态影响尽可能小的作业措施, 尽可能地减少或降低采伐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采取如下措施:

4.1通过区域内森林采伐的合理规划安排和控制采伐数量, 避免造成集中连片采伐, 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尽可能降低对生态景观的影响。

4.2根据林分状况选择合适的采伐类型、采伐方式, 尽量不采用皆伐方式, 采伐时, 要控制树倒方向, 对林冠下的藤条灌木要尽可能予以保留, 减少对保留木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3根据地形、坡度选择适当的采伐方式, 要严格控制采伐强度, 尽可能采取低强度择伐方式或抚育方式, 减少对伐区水土、植被等的不良影响。

4.4选择恰当的集材方式和集材工具。如尽量选用原木生产方式, 利用畜力或人工集材, 减少对林地土壤的破坏。

4.5对必需的土木工程采取必要的工程或生物措施, 如集材道路面铺设砾石或以植被固定, 以减少侵蚀和冲刷, 降低水土流失强度。

4.6通过在溪流上有目的地设置障碍物, 尽可能将采伐导致的水中悬浮物沉积在有限的范围内。

4.7通过有规范地收集和处理采伐作业和日常生活的消耗品, 尽量避免漏油等导致的污染, 减少对水质的影响程度。

4.8伐区清理要尽量把采伐剩余物留在迹地上, 并保留一些倒木和枯立木, 把剩余物散铺或带状堆腐, 从而达到减少对土壤干扰, 增加幼林地地表覆盖度, 保蓄养分之目的。依靠迹地留下的大量有机物为下一代的森林更新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陆圻.森林生态采运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邓华锋.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综述.世界林业研究,1998.11(4):9—16.

推荐访问:采伐 生态 森林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