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东北城镇网络推进大林区发展

摘要:林区多年的城镇化事实说明依托林业本身发展城市体系理念是不可行的。本文探讨了围绕林区城镇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东北林区依托城镇网络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观点。本文以黑龙江省林区经济和城镇发展为实证案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网络大林区

目前,我国林业正经历着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包括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能否利用这一契机促进东北林业与林区的跨越式发展是对东北林业、林区的挑战,也是对全国林业、林区的挑战。

1东北林区经济与城镇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1.1林区城镇选址不合理

林区城镇最初选址是根据森林资源开采时序而确定的,随着森林资源开发临近后期及林区人口变化,原有城镇选址的不合理性逐渐显露出来,城镇分布不均,各级城镇之间级差不合理,缺乏有机的联系与补充。

1.2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林区城镇发展

部分林区单一消耗木材的独木支撑经济的局面长期以来没有改变。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较弱小,第二产业比重仍然很大,产业结构调整缺少大工业项目牵动,新的替代性和支撑性产业尚未形成。原有的产业、资源优势已经消失,导致小城镇缺乏支柱产业的支撑,发展后劲不足,有的甚至出现衰落现象。

1.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林区木材采运业始终占居整个林区的经济主导地位,对涉及人民生活的交通、文化、教育、娱乐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镇设施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林区公路总长度不足,等级偏低,低于各省平均水平;邮电、通信设施尚显落后;电话普及率达不到城镇化的要求;有部分地区供水供电仍紧张;医疗、教育条件差,影响生产和生活需要。

1.4城镇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大部分林区的单位,既是企业又是政府,使企业社会负担过重,历史欠账过多,企业经营步履艰难。林区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期,融资手段单一,运用市场机制融资的措施不多,缺乏有效吸引社会资金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城镇建设中。城镇建设的资金单一由企业投入,使城镇建设资金总量难以保证,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5与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问题上协调性欠佳

东北各省是林业大省、农业大省,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开发建设的需要,形成了地方、森工、农垦交叉存在的格局。系统间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城镇建设上有限的资金分散使用,条块分割,“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时有发生,影响了城镇建设整体质量的提高。

2调整东北林区经济和城镇布局与强化合作的建议

2.1大力加强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

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证明,交通与通讯基础是林区城镇化的重中之重。通过广布便利的交通与通讯网络,各林区之间、林区与中心城市之间可以建立自发的资源纽带,资源可以实现动态的最优配置。例如,上文提出的黑龙江省林区城镇网络的交通渠道一旦建立,各林区与中心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最多只要2个小时,普通公路也只需4个小时,一天之间可以来回,大大便利了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此外,还应多设立通讯中转站保持各区域之间的通讯畅通。只要各区域之间的基础合作设施到位,整个东北大林区的城镇经济网络必然水到渠成。

2.2做好林区城镇建设规划,突出林区城镇特色

林区城镇建设要做到规划先行,规划的优劣决定城镇建设的成败,搞好林区城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聘请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对城镇进行科学规划,建设规划经过批准后将成为法定文件,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为个别领导意见或投资者的要求而随意修改内容。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原有规划与城市建设存在矛盾时,应请专家论证,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调整更改。林区城镇规划应与其所处的寒地、林地、坡地等自然特征相协调,具有鲜明的特色。

2.3搞好与各地方政府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共建和谐社会

对与各级地方政府所管理的地区有交叉的林区城镇,在规划建设上应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联系,重大问题应进行专题讨论,达成共识。避免出现以往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给国家资源和财产造成浪费,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城镇网络虽然可衍生要素交流的契机,但经济与政治的有序、团结才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为此,林区与地方政府应共建以平等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利益为纽带的合作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4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总量

(1)争取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可利用国家投入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相应的资金,集中建设林区基础设施;(2)开放小城镇建设市场吸引民间资金。各省林区通过建国后大发展阶段积累了相对充足的民间资金;(3)发动林区职工义务劳动参与小城镇建设,使其成为小城镇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2.5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镇建设

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造成林区经济一直是“独木支撑”,森林中多种丰富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影响了城镇产业结构及城镇规模的发展:(1)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一批龙头企业,增加城镇就业机会,使人、财、物向城镇集中;(2)用机械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扩大城镇规模。大部分林区正由木材采伐、运输为主的经营方式,向以造林和护林为主的经营方式转变,为使人的活动对森林造成的威胁降低到最低程度,林区居住人口应逐渐减少,实现“把山上建成生产区,把山下建成生活区”的目标;(3)大力发展林区旅游业。林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独特的冰雪森林、江河、古驿站、要塞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可提供多种多样的森林旅游活动;(4)全面提高城镇人员素质。林业科技创新是林业知识生产与应用的源泉,更是实施知识林业的基础和前提;(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面对中国区域梯度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和东北传统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历史契机,东北大林区应转变观念,适应新情况和市场变化,从林区的城镇化入手,依托东北城镇网络,发展依附于东北经济网络的大林区城镇经济网络,协调与侧重共进,坚持注重城镇建设的基础投入,使东北大林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佟光霁,李德江.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的东北林业与林区发展[J].绿色中国(林业经济),2005(4):38

[2]杨伟民.未来产业科学布局[J].时代经贸,2004(3):61-62.

[3]谭伟东.把握“东北战略”构想[J].神州学人,2004(3):11-12.

[4]江曼琦.聚集效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J].天津社会科学,2001(1):69-71.

[5]佟光霁,尚杰.林业知识化——新时期中国林业的发展道路[J].林业科学,2004(7):180-184.

推荐访问:林区 依托 城镇 推进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