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之子:柏广新的绿色梦想

他是中国十大改革杰出人物之一;他是活跃在两会上的人大代表;他是带领吉林森工“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领军人;他是用真情吟颂《我的森林》的诗人,他是引吭高唱《为绿色而奉献》的歌者。今天,让我们走进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柏广新的绿色世界,去分享他的绿色梦想!

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是东北的第一高峰,号称东北屋脊。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三江发源地,是东北、华北乃至东南亚的生态屏障,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闻名中外的美景,一望无际的林海,以及栖息其间的珍禽异兽……构成了一幅和谐相处,休戚与共的美好画卷。

绿色的森林,是我可爱的家园,巍巍的群山,是我成长的摇篮,我在这里生活,我在这里奉献,培育大森林,重任担在肩,让我这颗火热的心,为绿色而奉献……保护好长白山的森林生态资源,使长白山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共和国几代林业人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念,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柏广新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近水。柏广新就是沐长白雄风,饮天池圣水成长起来的关东汉子,他把自己称作是森林的儿子。柏广新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5岁时随父母支边来到长白山林区,便于莽莽林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片广袤的林海里,他做过教师、工人、基层局的“掌舵人”,直至吉林森工集团的董事长。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经历或见证着吉林林业的发展变迁,都留下了他不断攀登的坚实足迹……

革故鼎新的企业家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作为我国第一家大型国有控股森工企业,中国四大森工集团、吉林省十大企业集团之一的吉林森工集团步履稳健,快速发展。2012年,销售收入突破了80亿元大关、实现利润总额5.6亿元、在岗员工年均收入3.8万元,施业区乔木公顷蓄积达到141.58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三,四大森工集团之首。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态良好,产业发达、员工富裕、民生和谐、文化繁荣的丰收图。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土绿化先进单位等是共和国给予吉林森工的殊荣。

欢欣鼓舞之余,人们抚今追昔,对领军人柏广新的赞许成了员工们共同的话题。是啊!岁月的脚步不会为谁而停留,记忆的镜头却会定格在某个瞬间或者历史拐点,那些风雨同舟的岁月就会成为终身难忘的回忆……

2005年,时任吉林省延边林业管理局局长、吉林延边林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的柏广新调到长春,就任吉林森工(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开始领跑吉林森工集团的新征程。

上世纪90年代末,吉林森工集团“大国企病”缠身,显得迟缓臃肿、不堪重负:下属三级单位330多个,中小学校50多所,公检法机构24家,还有商店、医院等,企业惨淡经营,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局。

上任伊始,柏广新深知领跑吉森,重任道远。首要的重大使命就是要让吉林森工集团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多年的林海弄潮和商场博弈,磨练了柏广新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断的执行力。他认为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抽丝剥茧,为破旧立新奠定基础。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做到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他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森工企业“大国企病”的良方就是回溯本源一一企业的归企业,社会的归社会。柏广新带领党委一班人经过详细调研和反复谋划,提出了“四全、一建立”的改革思路——“加工企业全部股份制改造,辅业全部转制民营,社会职能全部移交,职工全部转换劳动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国有控股大型森工集团。由此,破解了长期困扰集团发展的产权结构单一、社会负担沉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冗员过多和创利能力不强等历史性难题,开创了国有森工企业改革的先河。

柏广新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十大改革开放杰出人物”称号,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柏广新解决了中国第一家国有森工企业的“五大历史性难题”,推动获得新生的吉林森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机制和产业结构。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就一定要选对发展方向。肩负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双重使命,柏广新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情结,延伸到了企业发展中。摆脱“独木支撑”的局面,推进集团科学发展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东北、内蒙古林区木材产量大幅调减,直接导致采运业和加工业整体萎缩,靠采伐经营木材已经无法满足国有森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是集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柏广新带领他的团队逆势而起,绝地突围,创造性的提出了坚持“五个转变”,即“由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转变;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由单一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开发非林非木资源转变;由单元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由单纯管护森林向全面科学培育经营森林转变”的总体思路,带领吉林森工集团全面实施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林区多种资源为主的战略转移,积极推进由传统资源垄断型向完全市场竞争型发展模式的战略转移。

龙腾传捷报,蛇舞兆丰年。2012年,吉林森工集团审时度势,跨界经营的成果进一步显现。这一年,尽管吉林森工集团木材采伐指标从89.3万立方米缩减到54.4万立方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却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实现总产值14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销售收入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木材收入10.2亿元,仅占12.6%。异军突起的创利新贵是房地产和金融业。提起这些,柏广新说到现在还捏了一把汗。两年前,柏广新针对采伐限额进一步调减,建材市场低迷的实际,大胆决策,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逆势进入房地产和金融领域。令人欣慰的是,2012年起已进入回报期。房地产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占总收入15.87%,利润总额3.1亿元,占盈利企业利润总额的34%。金融板块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总额2.69亿元,占盈利企业利润总额的30%。

从成功改制的华丽转身,到转型发展的完美蜕变,吉林森工集团生机盎然、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森林资源经营、林木精深加工、森林矿产水电、森林食品医药、森林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六大产业体系。拥有原木、人造板、地板、矿泉水、复合门、家具和木制百叶窗七大主导产品,尤其是人造板、地板和木制百叶窗产能和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首位,矿泉水位列前5名。“金桥”牌实木复合地板在国内首获欧盟CE认证,铺进了人民大会堂;“泉阳泉”牌矿泉水被评为 “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成为“吉林省十大畅销品牌”;“露水河”牌刨花板成为同行业唯一国家免检产品,品牌价值超过5亿元……随着六大产业的崛起,“吉林森工”品牌成为中国质量500强和中国森林工业最具竞争力第一品牌。吉林森工制造,带着黑土地的芳香和大森林的气息,走出了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柏广新高兴地说:这些是我们林海竖起的擎天柱,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事实证明,柏广新大笔写意的战略转移,为吉林森工集团“转”出了一片科学发展的新天地。目前,吉林森工集团建筑地产和金融板块成为集团利润来源的主力军;森林食品保健和商业贸易板块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人造板、地板和家具板块成为支撑集团发展壮大的基础;森林矿产水电和森林生态旅游板块正在稳步发展。

履职尽责的人大代表

柏广新,从长白群峰中走来,从浩瀚的林海中走来,携着山风水韵,带着壮志豪情,为了绿色事业,不遗余力地辛勤耕耘。从企业家到人大代表,他不仅拥有多姿多彩的人生,更有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十年前,从他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那天起,就把成为贯通上下的桥梁和纽带,让中央能更真切地听到基层的声音,让广大林区群众能更多享受到国家的关怀,让吉林省的发展更多地得到国家的支持和重视,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踏上了建言献策之旅,这一走就是十年。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柏广新来说,这十年却意义非凡。它承载着党的信任和重托;承载着员工群众的愿望和心声;承载着务林人的绿色之梦。十年间,他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长白山的山更青、水更绿、林更茂、树更壮、人更富,要为国家的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竭尽全力。

于是在中国最大的政治舞台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活跃的身影;在走近员工心灵深处的旅途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睿智温暖的眼睛;在寻常百姓的家中,人们经常可以听到他亲切爽朗的笑声;在与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理性思辨的从容;在走出大山面向更广阔世界的进程中,人们经常可以感受到他与时俱进的激情。

十年执言,只为青山。每年收集、整理和提交议案、建议的过程,都是他不断充实、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一次次到基层调研,一次次倾听基层群众意见,一次次和专家、领导探讨,使他对所提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充实、逐步升华到理性思考。他把这些议案和建议形成文案或制作成光盘提交到全国人大和有关部委,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的领导多次亲自听取他的意见,使他提出的很多具体问题,比如生态补偿金、天保工程补贴标准、职工安置费、林业棚户区改造、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实木复合地板和人造板退税问题等,陆续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担任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十年间,柏广新累计向全国人大提交了110件议案和建议,内容涉猎政策法规建言、生态建设、森林经营、林业产业发展、森工企业改革转型、改善民生和支持地方建设等七大类。

柏广新说:十年执言为青山,既是对自己做为全国人大代表建言献策,履职尽责的写照,也是自己人生中至高无上的光荣。

去年两会召开之际,有人把柏广新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十年来所提交的议案和建议汇编成集,定名为《十年百议》,用这种方式见证我国和吉林省林业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后人留下一份真实的历史底稿。

精神家园的铸造者

作为一个企业家,柏广新深谙:只有从文化的深度铸造和提升企业,才能使企业形成统一的信念和意志,统一的步调和行动,统一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稳、立得住、拖不垮、打不烂,成为一支踵事增华、薪火相传的“铁军”。

建国初期,林业建设者伴随着顺山倒的号子,开始我为祖国献栋梁的第一次创业,用青春和热血唱响的绿色赞歌,是柏广新刻骨铭心的记忆。他说:撼天动地的第一次创业,积淀了吉林森工人憨厚、质朴、无私的高尚品格,形成了敬业、忠诚、勤劳、奉献的伟大精神,就是吉森文化的源头活水和不朽灵魂。

改制之后的“二次创业”,是吉林森工集团扬帆远航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为集团六万多名员工建设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柏广新心中又一份神圣的使命。

在他的带领下,吉林森工集团坚持以企业文化为根,全面实施文化兴企战略,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炼总结了“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集团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忠诚做人、和谐创业、奉献绿色、造福人间”的企业精神,“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企强人富、基业常青”的经营目标,以及“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和“严、细、实、快”的集团作风,形成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符合产业发展特点、体现林业三大效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吉林森工特色,并且熔铸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团企业文化,成为集团发展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

为了使集团文化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理性的文化自信和成熟的文化担当,柏广新要求企业负责人,一定要亲自披挂上阵,做企业文化的提炼者、倡导者、阐释者、培育者和践行者。集团启动了集团文化建设工程,先后开展企业文化“推进年”、“提升年”、“繁荣年”活动,开展“知足感恩”主题教育、“双为”主题实践等活动,使集团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中,体现到员工的行动上。

在柏广新看来,吉林森工集团的特色文化是集团的立足之基,兴起之根,发展之魂。他说:吉林森工的发展变迁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历史,更是一场文化强企的伟大实践。正是这种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的聚集,使吉林森工人在绿色的海洋中不断谱写辉煌的乐章。

人们不会忘记,国家危难之时,为抗震救灾,吉林森工人昼夜奋战,驱车千里,将300多吨矿泉水直接送往四川灾区的壮举。

人们不会忘记,抗洪救灾的关键时期,吉林森工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造了15万受灾群众“零伤亡”的“森工奇迹”。

人们为之骄傲,吉林森工人把自己生产的“金桥”牌地板铺进了人民大会堂里,并赢得了“国板”的美誉。

人们为之骄傲,吉林森工人——义务植树18年而获得全国绿化奖章的退休工人赵希海,被誉为“蓝领专家”,荣获“中华技能大奖”的木材检验员苏兆凤的名字,已经被刻在吉林森工乃至中国林业的光荣柱里。

人们感到很温暖。“十一五”期间,吉林森工集团投入3.23亿元进行林区供暖、饮水、道路等民生设施改造;投入15.8亿元用于住房建设,完成2万多户、104万平方米棚改工程。搬新家,让一线员工圆了几代人的安居梦。

现在,无论走到吉林森工集团的机关还是工厂,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就会扑面而来,虽然说千人千面,但是吉林森工人身上有着相同而又独特的气质,那就是吉森文化在每个员工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印记。

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柏广新希望,吉森文化这泓活水,不仅要灌溉集团的所有企业,还要溶入每个员工的血脉,成为集团的旗帜,使之坚强稳固,生生不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情系森林的学者与诗人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50多年与长白林海相偎依,柏广新对绿色事业不老的情感和永远的眷恋,犹如昨天般清晰。这是因为这份挚爱和情缘,让他全身心投入促进林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柏广新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林业的“两危”困境一直是务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和开发林业资源,让森林资源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不破坏森林这个天然的生态屏障,这是作为学者的柏广新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多年来他潜心学术研究,笔耕不辍。曾出版《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采育林技术研究》、《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提出与探讨》、《杨树新品种鉴别与栽培》、《政企职责分开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国长白山野生花卉》等专著。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科技成果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柏广新为绿色事业奋斗奉献了大半生,他对员工的爱很简单,就在带给人们温暖的举手投足间;他对事业的情很缠绵,就在踏遍青山足迹重叠的攀登间。有人这样评价他:对于吉林森工而言,他是带领员工实现森林增长、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领头雁;对于林业发展而言他是目光敏锐、剖析精准、态度严谨的学者;对于社会而言,他是建言献策、富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大代表。而我们在采访中意外地发现,柏广新还是一位充满浪漫色彩,激情澎湃的诗人。

柏广新是在林区长大的,他说森林对他有养育之恩,就像母亲。所以歌唱森林母亲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而且不知疲倦地一唱30年。“我总觉得深山中的青山绿水是我们最富有诗意的生存环境。” 森林之美,给了柏广新充分的创作灵感。他创作的诗集《我的森林》,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森林的热爱。

柏广新说:绿色,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森林,是人类文明和生存的摇篮。我把对她的顶礼膜拜和无限热爱,无论是铭记于心间,还是流淌于笔尖,都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用心呵护和深情呼唤。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绿色而歌唱。

曹操在《龟虽寿》中所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读《我的森林》着实让人看到了柏广新细腻而性情的一面。

山坳是我的胸膛 山脊是我的骨骼 山风吹拂着

我童年的梦 我的灵魂 早已融进了群山

我的爱恋 早已倾注给森林

这些诗句平实而自然,像洗尽铅华的淡墨,飘荡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沉浸在诗歌意境中的柏广新,物我两忘,用整个身心感知森林的壮美与震撼。

林海弄潮,行者无疆。50多载激情燃烧的岁月,柏广新为绿色而奉献的理想从未改变。回首来时路,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吉林森工所在的长白山林区满目青山皆覆绿,远近高低俱成林,全国乃至世界都能听到长白林海的阵阵涛声!

推荐访问:之子 森林 梦想 柏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