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

山茱萸为西峡县地道药材之一,多年来,西峡县林业局一直对此药材进行规范化种植研究,并按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要求,开展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推广。

1建园

1.1园地选择

选择海拔50~1000m地块建园。海拔500m以下的,宜选阴坡、半阴坡或阳坡的山谷、山底部;海拔500m以上的,宜选阳坡,坡度25 °以下。年降雨量600~1500mm,年平均气温10~17.5℃,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0℃。土层厚60cm以上,结构疏松、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pH值5.5~7.0。以石灰岩、紫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为最好。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生产标准,土壤中无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地下水位较低,具有较好的水气环境,土壤经检测没有高残留农药。

1.2造林整地

采用块状或带状整地造林。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周围100cm×100cm范围内挖除所有石块、树桩,整地深度30cm以上。带状整地的带距3~4m,带宽2m。带间应保留自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定植穴规格60cm×60cm×40cm。

1.3苗木选择

严把检疫关,确保无病虫害苗木,必须用Ⅰ、Ⅱ级苗木造林。苗木质量除苗高、地径达指标外,还必须保持根系完整,不伤根皮,不伤顶芽,接口愈合良好。

1.4栽植

初植密度4m×4m或4m×5m,667m2栽30~40株。嫁接苗造林,可适当密植,株行距3m×4m,栽55株。每穴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厩肥10~20kg和钙镁磷肥0.25kg,表土回填。11月落叶后至翌年2月底树液流动前的休眠期,选晴天或阴天种植。种植前,适当修剪苗木根系。种植时扶正苗木,埋土至根际处,用手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然后踏实。种植后,浇透定根水,上盖松土。

2 管理技术

2.1除草

幼林抚育以除草、培土为主,每年6~7月份进行除草,将草覆盖在幼树基部四周;每年10月份进行垦抚。垦抚不宜深挖,以免伤及幼树根系。

2.2施肥

1年2次,第1次在3月上中旬,促进枝梢生长发育;第2次在6月上旬,促进果实发育花芽分化,也可在采摘后施肥。以施有机肥为主,可兼施N、P、K复合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禁止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院垃圾和未经腐熟粪便。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低于1:1。花期喷硼砂。采果前30天内禁止使用氮肥。年施肥量折复合肥0.25~0.5kg/株。

2.3套种

坡度平缓的幼林地或坡耕地造林,可套种花生、豆类等具有固氮作用的经济作物和禾本科的黑麦草、高羊茅草等绿肥,也可以套种玉米等高秆植物(严禁套种小麦),造成侧方庇荫,有利于生长,作物与山茱萸间应保持100cm距离。

3整形修剪

3.1整形

幼龄期,在每年的冬季或初春进行整形修剪,对枝干进行整理,使之成为合理的树体结构和形态,达到充分利用光能,实现丰产优质的目的。合理的树型结构和形态主要有丛状形、自然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

3.2修剪

在整形的基础上,对枝条进行修剪,以调控枝条生长发育和均衡树势,达到早结果、多结果、稳产优质的目的。成林修剪宜疏剪不宜短截,除去徒长枝、过密枝和病虫枝,对直立生长枝进行拉枝,对老枝、衰弱枝采取回缩、更新等技术措施,以达到高产稳产的合理树形。

4病虫害防治

山茱萸的主要病虫害有: 炭疽病、角斑病、绿尾大蚕蛾、大蓑蛾、木撩尺蠖、大青叶蝉等。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地运用营林、生物、物理、化学防治,并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害蔓延传播。

4.1营林防治

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体抗逆性;套种茶叶、油茶等矮秆经济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4.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以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维持生态平衡。

4.3物理防治

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4.4药物防治

农药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合理、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防止病虫的抗药性。注意喷药质量,控制喷药次数。采收前30天之内禁止喷洒农药。

4.4.1病害防治。4月下旬~7月中旬用1:2:2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8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雾防治,10~15天喷1次,连续喷3~5次。

4.4.2虫害防治。幼虫期或成虫期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收稿:2009-09-21)

推荐访问:山茱萸 丰产 栽培技术 无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