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 英雄残像

看《集结号》那天不是周末,也不是首映礼,晚上7 点去买晚上9 点40 多的场次却只能买到第一排,而且售票员还一脸你爱要不要的神情。我很不死心地想进场后肯定能找到靠后的座位,结果偌大的影城真的座无虚席。

影片结束时已近午夜,在没有任何主创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场内响起几声掌声,先是稀稀拉拉,生怕这冲动被别人看做笑谈,后来声势越来越壮观,大家把羞于展露的小感动都泄了出来。不能说这部电影有多完美,但的确,除了在影像资料馆看的小众电影有人鼓掌之外,这是我第一次看一部时下商业片听见观众的掌声。

冯小刚如果继续他的“冯氏杂窝菜”肯定也还能卖个好价钱,但他做好了被“委屈”——就像影片中那些骁勇善战最后却连名字都没留下的无名烈士——的准备。他拍《集结号》几乎没拿什么导演的钱,拍的过程里也是纠结在自己的意愿和商业期待之间肝肠寸断,在开拍前他曾去找王中军说不拍了,“这片子赚不了钱。”

我觉得拍《集结号》的冯小刚就像剧中藏在破窑厂里等着即将开战的兵,风雨欲来,满心的期待混杂着恐惧生出了一万种残像,而意志却驱使着脚深陷在泥里,以一种作古的坚持。他终于没有倒下。

所以谷子地也选择了一个倔强的站姿——尽管在原著《官司》里他一个人孤独地死在了煤山上,因为地下埋着他的兄弟,因为没有任何机构出面对他们负责,于是谷子地只能疯了一样瞎着被地雷碎片毁了的眼睛挖山不止。相较于此,我更能接受《集结号》的结尾,至少英雄垂暮还不至于穷途末路。

说白了,《集结号》就是诚恳地摹描了大时代下一群孤独的守望者,他们被历史吞吐卷入,以卑微的强大个体,对抗着时代强大的卑微。

坚持的绝望之美

[评述人:冯军 华旗资讯集团总裁] (采访撰文/王舒婧)听到这个故事是一年前的事了,我和王中军(华谊兄弟总裁)都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20 个发起会员之一,在俱乐部成立的会上他跟我说打算投资拍一部叫《集结号》的电影,然后跟我讲了剧情。

里面有两个点很吸引我。第一,它描写的就是中国的一批热血男儿坚持的故事,我认为在中国很多电影里面缺少这种坚持精神,更多的是一些抱怨和纯娱乐。而这部影片讲的是逆境中坚持的事——不但是在战争中坚持,最后战争之后谷子地为他的47 个兄弟找回名誉,从“失踪”变回“烈士”的过程,还是一种坚持的劲。

第二点,王中军说冯小刚不准备请大腕,全部是用大家不太熟的演员来演。换句话说,里面描写的一定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在面临战争和困惑时的真实表现,这就更人性。这两个点挺吸引我的,于是我就成了他第一个合作伙伴。

大约两个月前片子剪出来了,王中军拉着我一起去看片会,我们去了20 多个人,结束的时候全集体站起来鼓掌,过去也有过看片会,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基本上80%的人都掉眼泪了,敬一丹一回头,我看她满眼亮晶晶的。

我前后看三次了,看片会、首映式,还有就是陪我妈专门看了一场,眼泪越看越多,这是我没想到的。简单点说,我在电影里找到了“爱国者”的影子,我们在中国民族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其实非常多,而这种对逾越困难的坚持跟谷子地他们的坚持穿越时空共鸣在了一起。

都不易,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活得容易,也没有谁不怕死。就像华旗,有人说我们做数码相机敢跟日本人拼是英雄,其实我们也是普通人,也怕死。但是没办法,作为民族品牌就剩下我们了,别人都撤了,我们要再撤了就直接崩溃了。

在十几年前IT 产品没有民族品牌的时候我们就叫爱国者。当时很多人说我疯了,因为当你承认了你是民族品牌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失去了多少市场,现在我们熬过来了。

另外,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讲,也确实开创了中国电影历史上头一次表现战争中普通老百姓的先河。这次的英雄不是那种不怕子弹、不怕牺牲的人,反而都是很真实的人。剧里那个指导员一上来就尿了,但越到后来被局势逼得越坚毅,临死前还问谷子地说,“我没给你丢脸吧?”

在困难面前我们用这种充满真实人性的手法表现中国热血男儿的精神头,好像是过去从来没有用过的。而且中国的男明星基本上都是谐星或者丑星,很少有这样有力量的角色。从去年到今年很多片子都体现了这种民族主义抬头的痕迹,这或许是一个国家越来越强大的信号,因为所有的发达国家民族凝聚力都相当高,美国人极爱国,日本人极爱国,德国也是这样,越是发达国家越是爱国。说不清楚是因为他们发达了才爱国,还是爱国了才发达,总之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国民对国家的热爱这二者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我觉得《集结号》是中华民族在腾飞之前大家憋着一股劲往前走时流露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

组织该如何使用它的“壁虎尾巴”?

[评述人:陈虎 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门户总编辑] (采访撰文/王舒婧)最近收了好多次那条短信,说看了《集结号》才知道组织是靠不住的,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仔细琢磨一下还是有些道理的。为什么说它靠不住?第一,缺乏组织沟通或者信息对等。“上面”完全可以在之前就把话讲清楚,你们就是敢死队,能拖多长就拖多长,组织应该有个兜底的话把情况说清楚。这样九连的兄弟也因此会对自己有个预估,否则可能一直都存有幻想而在行动上留有余地。知道结果目标再处世布局就会不一样,他们如果知道自己是要“拼光”的话,可能就会更合理地调配自身资源,尽可能地发挥。

以前我看朝鲜战争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也就放一个连去狙击留守,因为放多了也会被敌人炸光。所以他们都采取分场制,比如3 个人一组分散在各个地方。因为枪支打出的距离是500 到1000 米,因此分散后的交叉火力是可以覆盖很大地域的,而且这样炮火打过来的时候也不会一下死那么多人——假如谷子地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队伍去了就回不来,或许他的人员调配不会像电影里

那么集中和直线状分布,这种分布更利于撤退。其实在公司里也会有“敢死队”,企业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前景会怎么样,只能拉出一个小组去做,可能最后失败了,所以小组里的人这一年没什么业绩,年底论功行赏就没有他们的份儿,这就是服从于组织的牺牲,就好比壁虎的尾巴。这在任何一家公司的历史上都发生过,不是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编理由去忽悠大家才能做成的事。

第二,执行中的人容易陷入到事件里面去,所以需要场外人指导。场内人坚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后续指导,可能越坚持越错,组织和小分队都会付出很大代价。

当九连陷入鏖战之中,这时候他们更需要在战场外的人的“点拨”,就算组织要把这拨人“死磕”在那儿,也犯不着切断所有联系。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哪怕就是通个电话或者派个通信员,告诉阵地上的敢死队现在组织的转移情况或者敌军的最新动向,再不济就是加油打气给点儿精神支撑都是好的。这会让“壁虎尾巴”觉得自己死得其所。

第三,没有关注时间成本。其实任何师团的撤退都是有合理时间的,从军事上说没有“拖尽可能长”这个概念,提前都

会有时间测算。比如说你可以测算出对方的行军速度是多少,什么时候赶到哪儿,那么你赶到哪里能够安全总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这个时间就是敢死队需要“顶住”的时间。

过了这个时间如果敢死队还有“活口”其实是可以撤离的,军队不需要增加不必要的“沉没成本”。换作做企业也一样,一个项目尝试到什么时候就要决定是继续还是停止,这是需要预先估算好的,否则可能会导致大部分投入的无端浪费。

投降就是破产

[评述人:陈忠伟 恒源祥集团副总裁]

(采访撰文/施智梁)

一部谈人性的影片,你知道战争总是能把人性中最极端的那部分表现出来。表面看这似乎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事件:上级命令九连死守汶河阵地,不听到集结号就不许撤退。连长坚守命令,一根筋地把任务执行到底。结果集结号始终没有吹响,九连近乎全军覆没。战场上有人牺牲很正常,古今中外也都有各种类型的敢死队。网上热议“看了集结号就不相信组织了”,主要是认为上级欺骗了连长,欺骗了九连。如果一上来就跟九连说,“组织上要撤退,哥几个掩护一下,为了大部队你们拖得越久越好。写好遗书,组织上帮你们摆平身后事,日后的功劳簿上会给哥几个一个交代的”,观众也许会心里好受些,领导仗义,底下人卖命,一派“父慈子孝”的和谐局面。

但这就是冯小刚有别于主旋律影片的一个高明之处:真实的战场没有那么多不怕死的悍勇士兵,没有人有那么高的境界勇做炮灰。要想牺牲局部的利益来成全整体,要让士兵尽可能地迸发出所有的战斗力,只有用欺骗的方式。九连不是敢死队,他们里面有人想着回家置田,有人念着同村的姑娘,有人挂怀着家中的幼子,他们拼命顽抗,就是想活着回家,维系着他们希望的就是那虚无缥缈的集结号,提升他们战斗力的也正是这迟迟不来的集结号。

还有一个关于中国军人与外国军人的区别就是:外国军人在弹尽粮绝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是可以投降的,而中国军人怎么都是不能投降的。二战后有美国战俘回到祖国后受到英雄般的待遇,而中国任何时期都不欢迎“失节”的降将。这也是幸存的谷子地找到部队后的尴尬所在,所有人都要他解释那一段空白,所有人都怀疑他的忠诚。

想起了汉武帝时期的李陵,这么一个能以5000 步兵对抗数万匈奴骑兵的军事奇才,我始终认为他投降后是想有所图为的,就像三国后期的姜维那样。但汉武帝的处理不妥,他抄斩了李陵全家,断了李陵的后路。当时如果汉武帝不是这样简单处理,而是把李氏一家发配充军,我想李陵是会做出一些改写历史的事的。组织上对于投降行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会影响到个体的。

有个比喻也许有些戏谑:在绝境下的投降就像企业在资金状况恶化到无法挽回时的申请破产,我认为这无可厚非。

人不仅卑贱而且生生不息

[评述人:侯小强 新浪网副总编辑](采访撰文/王舒婧)我是学文学批评的,这个背景让我对一部好电影的评价认知是它是否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而冯小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会讲故事,这就决定了《集结号》不会难看,只是有多好看的问题。

我觉得《集结号》的故事结构整体上还是比较从容的,除了前后部分落差过于突兀鲜明不够水到渠成意外,基本上算是搭建得合理,这是成为好电影的第一个要素,第二个就是冯小刚找对了眼下的热门之一:军旅题材。因为现在的这个社会大家压力都比较大,整个社会风气又浮躁,所以就特别需要一些能感动人心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近期的噱头电影很多,比如《苹果》、《投名状》、《蓝莓之夜》、《色戒》等等,但似乎美誉度最高的还是《集结号》,我想可能是那几部电影都是揭示人性中较阴暗一面的东西,而《集结号》却是在描绘人性的光辉。就跟《士兵突击》一样,我在看它的时候往往能感觉到一种内心被召唤的声音。

人性是个很奇特的东西,它在不停地摇摆,既有向善的一面,也有向恶的一面,比如剧中九连的指导员让敌军炸死了,九连的兵一怒之下杀了一个已经投降的俘虏那一段——我不是要评价这个举动的善恶,因为敌军在杀死指导员的同时也有牺牲。而且我们的善与恶都太狭隘和脆弱,立场一变评价体系也就跟着改变,我是一个很容易消解正义和邪恶的人,所以我不去评价善恶,我只说这是一种人性的冲突。

电影在对这种冲突的描绘中没有做过多的“正面整形”,而是大剌剌地表现了一种人性之中的合理的卑贱,比如恐惧、胆怯、绝望、懊丧、失控……但又恰恰是表现了这么一种卑贱,反而使人显得更加可贵,且生生不息。

《集结号》 中最符合真实人性的台词重现

1

“我操,你妈!”(这是王宝强饰演的姜茂才一手被飞弹打断,一手拎着炸药包冲到敌军坦克前拉响炸药包时的呐喊。这绝对颠覆了传统国产战争片,一般我们的英雄不会飙脏话,只会说“我党万岁!同志们,冲啊!”)

2

“都是一个村里出去打仗的,凭什么那两个就是烈士,就能分700 斤小米,我哥和其他人就只有200 斤?”(这是打完仗谷子地在镇上吃饭时听到在旁村民的抱怨,如果放在以前的战争片,肯定不会出现这种“只想小我利益”的“低觉悟”剧情。)

3

“等我混出个人样再回家,我要对得起我给我爹丢掉的那两亩半地!”(汶河阵地上,当两人爬在死人堆里找敌军军官的手表时,姜茂才问吕宽沟什么时候回家,吕宽沟做了如上回答。而传统国产战争片一般会大义凛然地说道:“等我把反动派打回老家去再说!”)

推荐访问:集结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