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视角下越南籍劳工社会适应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本文运用场域理论,从工作、生活、社交、文化四个方面分析研究越籍劳工社会适应的现状、策略、障碍,认为中越两国民族血脉相通、文化同源、长期友好往来是越籍劳工浅度适应易的有利条件,文化资本短缺是中度适应慢的主要原因,而性别文化、陈规陋习及思想偏见则是深度适应难的障碍。

【关键词】越南劳工;移民场域;社会适应;实证研究

【作 者】李亚雄,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子源,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9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8)03-0060-010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

自从十多年前珠江三角洲一些企业出现招工难以来,我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至今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周边的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则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本国际的迁移流动、余缺调剂就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结果。在国际劳工移民的热潮中,越南劳工凭借中越两国山水相依友好邻邦的便利,捷足先登成批涌入中国,他们在补充我国劳动力不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观念冲突、人际交往困难等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有碍于移民场域中各方权利的实现。因此,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移民社会适应的研究,国外的经典理论是“过程论”,如美国社会学家戈德沙伊德(Goldscheider·G,1983)认为,“移民的适应可以界定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移民对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作出反应”(朱力,2002)[1 ]。Lysgaand(1955)指出,移民的适应过程呈现U型曲线(U-Curve of Cultural Adjustment),从移入前期的轻松到适应期的困难,最终的相对容易,表明社会适应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2 ]J.Stewart Black、Gregory K.Stephens(1989)把移民社会适应操作分为一般适应、交往适应和工作适应三个维度,用主观评价量表来分析美国外派人员的适应现状,该成果为后来的移民社会适应研究提供了量化的工具,得到了广泛的认可。[3 ]529-544至于移民的社会适应路径,传统理论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同化,典型代表是斯托·珀森斯(Persons,1987)。在他看来,美国社会有足够的能力同化各个少数民族,移民想扭转工具化认知的刻板印象,得到社会的认可,同化是唯一的出路。[4 ]二是多元并存。美国学者霍勒斯·卡伦(Horace M.Kallen,1924)认为,移民在进入移入地之前已经在本土社会有很深的传统文化根基,他们是很难完全被同化的,会按照各自独特的文化方式逐渐适应移入地的社会文化,因此,实施多元文化政策有助于理解“异”文化的社会氛围,缓和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5 ]

国内对劳工移民的研究也不少,但主要集中在移民的动因、流动模式、管理机制、影响及对策等方面,对越籍劳工的研究尤其如此。如秦红增(2013)通过对D市越籍散工的实证分析,认为除经济博弈因素外,基于中越两国长期友好往来形成的文化相融是越籍散工大量涌入的根本原因。[6 ]韦福安(2014)在越南砍蔗女工跨国流动研究中指出,砍蔗女工跨国流动的外因是经济需求互补,内因是族群文化认同带来的安全感,是中国—东盟合作给了她们更多“从容”跨国流动机会并呈“换代迁移”趋势。[7 ]陆玲(2008)则从冷战后越南人迁移云南的方式、分布及就业状况入手,研究移民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8 ]陈劲波(2014)通过对广西D市某家具厂越籍散工社会支持网络的时空剖析,得出越籍散工形成于空间的劳动分工、中国及东南亚各国要真正走向海洋国家应培养起文化相融能力的结论。[9 ]总之,学界目前还缺少对越籍劳工社会适应方面的专题研究,因此,笔者拟对此进行探索性研究。

二、分析视角及样本

(一)分析视角

本文的分析视角是场域理论。场域是布迪厄进行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基本分析单位,是他用来联结宏观社会和微观个体的中介,因此,他的场域理论具有“中层视角”的特征。在布迪厄看来,现代社会大世界是由许多社会小世界构成,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各种不同的场域,[10 ]但场域不是一个实体,而是由各种客观的关系交织而成的社会空间。场域的原动力是资本,资本的实质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可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及象征资本,各种资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场域的固有属性是惯习,惯习就是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示构成的性情倾向系统,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观性,[10 ]170-171是那些外在的社会规则、价值在行动者身上的内化形式。场域、惯习和资本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场域塑造着惯习,使惯习按场域的规则行动,惯习也建构着场域,使场域成为一个值得行动者去奋斗的世界;[10 ]173场域的结构由资本的类型及数量决定,资本既是场域中竞争的目标又是竞争的手段,[10 ]136资本与个体的惯习相整合,影响着惯习的形成,惯习的形成又会增加资本的积累。按照场域分析视角,劳工移民就是一个大场域,由生产、生活、交际、文化等诸多子场域构成,这些场域各具不同的逻辑、规则和常规,[10 ]142而进入场域的劳工也具有不同的资本惯习,因此,不同劳工进入同一场域或同一劳工进入不同场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所以,本文运用场域理论来分析越籍劳工的社会适应问题。

(二)调研样本

本文所述越籍劳工,仅指流入中国大陆部分,包括合法和非法入境、常年工和临时工、食宿居留和当天往返的越南劳工。这些劳工以越族为主,包括岱依族、泰族、赫蒙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主要集中在广西的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百色和云南的文山、河口以及广东的东莞、佛山等市县区域,流入内地的不多。由于B市是我国唯一沿海沿边的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试验区内杂居有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是越南劳工流入我国的主要通道及相关信息集散地,且流入B市的越籍劳工就业岗位多种,生活方式多样,社会适应状况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笔者在B市选取了使用越籍劳工的5间工厂(工场)、6间店铺、8个摊点以及21名散工共计91名人员(其中越籍77%,华籍23%)进行田野调查。所访谈的70名越籍劳工,从文化结构看,小学毕业占19%,初中毕业60%,高中毕业17%,高中以上4%,就业前经过劳动技术培训的只有17%;从年龄来看,20-35岁占47%,36-50岁占43%,其他年龄段占10%;从性别来看,女性占71%,男性占29%。重点调研的企业是金诚食品加工厂,①该厂现有员工700多人,其中越籍劳工300人,是B市使用越籍劳工最多的企业,工作性质是手工劳动,实行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中越劳工同工同酬。

推荐访问:越南 劳工 视角 社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