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主要强调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良好思想品格和综合能力。初中的历史教学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核心素养

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学工作的重心,相应的初中历史教学应从知识本位教育转变为围绕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并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成形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要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學科知识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上,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通过客观的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储备知识和经验。然而,由于初中历史分值较少,学生容易轻视历史学习,对历史学习关注度过低,加之教学方式的呆板,学生学习兴趣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分析历史问题,深入到历史事件中去,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学科思维,为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1]。

二、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位置,以此展开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变历史学习被动模式为主动模式,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模式。

由于初中历史知识相对枯燥,传统教学以应试为主,对主要知识点进行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更加无趣,面对的是干巴巴的年份、人物、事件,增加了学习难度和学生负担。反之,如果教师注重兴趣引导,教学质量将会大大提高,比如在讲授《春秋争霸》时,教师可以对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前因后果展开来讲,使学生对整个春秋的历史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分组对五霸进行深入分析并分别演绎五霸介绍他们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既有效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历史学科思维。

三、分析历史,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历史中学习和分析特征明显的历史事件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学习、成长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从我国历史中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析得知: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因循守旧不仅不能使国家进步,反而会成为国家衰亡的加速器,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世界变化、促进自身向上发展的不断变革才能实现国家的发展与振兴。我国历史上就有很多著名的改革实践。例如:商鞅变法、北魏献文帝汉化改革、明朝张居正变法等等改革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四、鼓励学生主动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

在历史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分析历史问题,深入历史中去思考问题。比如针对教材中简单易学的内容和章节可以让学生去讲解,这样学生以教师的角色为教师和同学们带来属于他自己的历史课,这样学生势必会提前去了解要讲解的历史内容,去分析教材中的历史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答案,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关键是锻炼了学生的学科思维。

参考文献:

[1]周云华.设计有度,精彩无限——“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No.384(07):56-60.

[2]周伯泉.培养爱国品质,塑造民族精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50.

推荐访问:素养 解读 历史教学 初中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