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岂能遍地开花

近年来,跨越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它通常与“后发优势”、“抢抓机遇”等词语联袂出现,甚至到了出言必称跨越式发展的境地。资料显示:在12个西部省市区中,有11个提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其下属的市州县也纷纷响应,提出了各自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地方决策者们希望地区经济实现赶超的急迫心情和豪情壮志,但如此成风的跨越式发展浪潮,究竟有多少地区能够如愿以偿?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将如何应对?不能不让人心生忧虑。

跨越式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跳过别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经历的阶段,直接进入更高级的阶段。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跨越式发展并不多见,因为其除了对一国或地区的内部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外,特定时期独特的外部环境提供的强大推动力才是关键因素。这种外部动力,一是来源于外部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如西藏地区因中国大陆其他地方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而从奴隶社会跨过封建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来源于外部兴起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强大动力。如美国并未经历蒸汽机时代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而是凭借全球电力学理论日益丰富,并大量运用于实践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良好机遇,很快就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由此可见,跨越式发展通常不会成为普遍现象,其对于外部条件的依赖性是很强的,尤其是地域范围越小,这种依赖性就越明显。可以说在一个省或一个市这样有限的地域空间内,仅仅靠地区自身的主观努力是不易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

从我国不少地区提出的发展目标内容上看,其“跨越式”并非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更多地体现为数量上的大幅增长。如GDP总量、GDP增幅、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全省)的排名等等。充其量只是一种“数量型”的跨越式发展。

地区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是应该的,这也是落后地区摆脱贫穷落后的必然要求。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众多地区几乎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无异于天方夜谭。我们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巨大,但一定时期内,各个地区在资源、环境、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提供上都有一个相对稳定、合理的承载边界。可能有个别地区在其承载边界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但绝大多数地区都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基础条件,这是不现实的。所以,都提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也令人难以置信。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现实中提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地区居然绝大多数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首先是虚报浮夸制造统计水分。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GDP增幅为9.9%。地方会以此为标准,为其跨越式发展收集“证据”。很多地方在总结经济政绩方面,往往突出本地区GDP高出全国GDP多少百分点;招商引资突破几百万;新建工厂多少家;实现利税又创新高等口号式“统计数字游戏”,最终用来证明其跨越式发展的论点。其次是涸泽而渔过度消耗资源的增长模式令人心疼。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增加值率即增加值与总产出的比值,1981年为0.4808、1997年为0.3788、2000年为0.3586、2005年为0.33左右,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果不是科技进步的上拉作用,下降的幅度会更大,这种变化趋势折射出各地对环境、资源等要素的过度依赖和透支程度在日益加剧。

在以GDP为核心的经济指标体系仍然是评价地方决策者们政绩的关键因素的前提下,跨越式发展还有巨大的吸引力,比拼的参与队伍也还会不断壮大。这种不考虑自身条件的指标“大跃进”,最终演绎成地区之间愈演愈烈的“统计数字游戏”和“资源消耗大战”。显然与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急需引起决策层的足够注意。

推荐访问:遍地开花 岂能 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