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景德镇陶瓷雕塑(下文简称“瓷雕”)的起源记载上并不确切,从现有的史料看是由南北朝开始。据《江西通史》记载,公元583年,景德镇曾为京城建康(今南京)烧制过大型雕塑品“陶础”,“诏新平以陶础贡”,用“陶础”作为宫殿的柱脚。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南窑笔迹》清)早在北宋时期,景德镇已经能烧制影青瓷雕,品种繁多。如工艺摆设、手头玩物、佛教瓷像和殉葬明器。雕塑手法又发展出堆雕、捏雕、镂雕等。因景德镇瓷雕素肌玉骨,颜色比琼酒成为宫廷上流社会的高档工艺品。景德镇瓷塑在宋代已有孩儿枕、观音等。元代镂雕、圆雕工艺亦成熟精湛,并且享有盛名,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1955年元大都故址(现北京)出土的‘元·青白釉观音坐像’堪称典范”。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元·青白釉釉里红楼阁式仓瓷塑”属于较早前的釉下彩装饰瓷塑。景德镇的瓷塑艺术,经明、清两代的不断发展,彩绘瓷塑风格成熟,造型美和彩绘装饰相结合,产生了艳丽华贵、雅俗共赏的艺术特征。

景德镇诞生了一大批擅长瓷雕的陶瓷艺术大师。曾龙升、蔡敬标、何水根、蔡寿生、杨海生、曾山东、张育贤、唐自强、姚永康、刘远长等都是各时期拔尖的艺术人才,为传承和弘扬景德镇的瓷雕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景德镇雕塑瓷厂刘远长大师的《哈哈罗汉》、《天女散花》,周国祯教授的十二生肖和动物雕塑都是景德镇瓷雕艺术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无不结合了精湛的瓷雕工艺和高雅古典的装饰手法,体现了景德镇作为世界陶瓷圣地的价值。

一、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现状

1、定义的问题

景德镇的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之誉。陶瓷的创造之初是为了使用,功能性第一,陶瓷上釉之初是为了追求玉石的质感,温润性第一。由于对玉的追求和模仿,陶瓷行业从一开始就被划分为工艺美术的范畴,陶瓷材料未被当作一种艺术语言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而仅仅展示工艺美和材料美。古代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君主集权政治的社会体制,使陶瓷创作不得不以满足上层社会阶级的品味为目的。这的确是陶瓷工艺发展的推动力,却也使人们形成“陶瓷工艺品”的固定概念。为了满足上流阶层的审美需求,陶瓷需有观赏性或者实用性,上等品是二者皆有。这限制了创作者的艺术思维。而后色釉工艺有了发展,表明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主要为仿玉质的局面,渐渐走上了发掘材料本身特性的历程,由工艺的外向型探索转向艺术内涵的内向型探索。在一千九百多年的今天,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为陶瓷材质专门划分出一个大类别,与油画、国画、雕塑等大类同级参加评比。这标志着陶瓷艺术终于通过了官方的认可,登上了艺术品的大雅之堂。2、艺术不艺术的问题

景德镇瓷雕艺术品到底艺术不艺术是个严肃的问题。我们正处于盛产大师也是大师贫瘠的时代。官方的陶瓷工艺美术人才的选拔制度虽能促进陶瓷产业的发展,却很难保证陶瓷的艺术价值。许多作品因为被冠以大师的名称而身价倍增。名人效应使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难以成正比。艺术品是作者个人对内心和世界的理解,不仅只展现纯熟的工艺技巧。提升作品的艺术性需要天赋、学识、经历、实践,但思想是根本。陶瓷雕塑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就看其是否融入了创作者的艺术思想,它必须是唯一模式。虽然是唯一的,却形成了规模,其意义不指作品数量上的唯一,而是作品特性的唯一,以至于别人只可借鉴不可抄袭。因为这些作品已经打上了某一位艺术家的烙印。虽然艺术性可能一时难以被市场认同,直接变成经济价值,但艺术的创作本来就关乎于人的自身,而非市场炒作。3、传统的羁绊

当代的瓷雕艺术难以走出困境主要是国家当前的经济水平还没发展到非要消费艺术品不可。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陶艺虽为后起之秀,却能轻松走出一个“新”字,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大有关系。当我们还在陶瓷商品中追求实用价值和工艺美学时,发达国家早就开始了对内心精神和世界的探索。景德镇的瓷雕艺术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景德镇陶瓷雕塑工艺在早期由于师承关系,使创作者从学徒到独立完成作品的限制比较大。比如,师父做观音就教徒弟做观音,徒弟基木上只做观音,虽有时也会创作其它类型的作品,但是观音题材仍是自己创作的中心和技艺的集中体现。我们可以在景德镇雕塑瓷厂、老厂等陶瓷创作基地看到一个工作室只摆满同类传统产品,而这些传统的瓷雕产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鲜有创新。师承关系中更多是学习师傅的技艺,较少融入新一代继承人的理念,所以造成了景德镇走不出传统的局面。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可是发展却没有大规模体现在当代瓷雕艺术创作中。

另一方面,学院派和非学院派的实际操作时的感性第一经验并未上升为一套完整的理论。把实践经验总结成创作理论的欠缺是另一个瓷雕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创新的不易源于对继承的选择和发展。瓷雕的创新离不开创造性的艺术思想。需要艺术家对周遭的生活和身处的时代有敏锐的洞察力、反思和实践能力,并且敢想敢做,有勇有谋,这是艺术家生命力的保障。

二、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刘伟大师曾说:“景德镇不缺乏陶瓷技术,缺乏的是陶瓷艺术的创新思想。”这句话深刻地触探到当代景德镇陶瓷行业的两大问题:一个是陶瓷的发展需要创新,一个是陶瓷艺术品需要新思想。融入艺术思想和形式与技术的创新将是景德镇瓷雕艺术寻求发展的不变主题。

1、确立景德镇瓷雕艺术的话语权

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发展方向必定随着综合国力的崛起而更强调本民族意识,追求中国艺术精神的创新,但不以西方审美为标准。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提出,今后世界美术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以两头小中间大—橄榄球式的趋势发展。两头小是指各国不断地从本国民族文化中寻找灵感,中间大是指同时积极参与到世界美术浪潮中,推动世界美术的发展,并体现本民族的价值。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入认识不再生硬地引经据典,而是对中国人文精神的选择性继承,即用现代的语言讲现代的事情。新的艺术思想将为当代瓷雕艺术的发展指引方向。

我们可以用西方当代艺术史作参考。西方的当代艺术可谓是风起云涌,一波接一波的流派和主义轮番上阵,给人们的审美带来巨大挑战。西方的当代艺术让人眼花缭乱,干脆走向极至的虚无,宣扬作品的无意义性,甚至与艺术无关。西方的批判主义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不该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后现代的观念、装置、行为、偶发等艺术对传统架上艺术不是继承,是消解。美国的抽象主义画家波洛克的崛起代表这一时代的主流艺术形式的确立。后现代的反美学传统如辛亥革命一般,给孩子洗澡,却连着孩子一起把水给倒了。批判精神很重要,完全摒弃就不对了。

中国也曾因历史原因表现出极大的反叛精神。文革时期的美术一反含蓄、悠远的意境,直接拿苏联的形式做思想宣传。而今,事过之后,我们的审美该如何重新建立?西方因经济、政治的强势掌握了话语权,迫使我们不得不好好参考他们的发展经验。于是有了著名的八五美术新潮。八五新潮以反对文革在专制文化背景下所主张的艺术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同律,追求人性的解放和自我的复出。在这个激动人心的运动中终于显现出中国艺术家的批判精神。这的确给后来的先锋艺术家展示了新的视角,提供了其它表达方式的可能,却不触及中国人文精神的根本。

但从另一方面讲,西方当代艺术流派之形成都是有源之水,与哲学思潮有紧密联系。而中国的哲思已经难以跳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度,人类新有可能的生活和思考方式都已经被提出来了,所以我们不再推翻前人,而是寻求有时代性的继承。继承中国本民族的艺术思想才有可能为中国的艺术争取话语权。艺术思想是核心问题,瓷雕艺术的创新,技术壁垒的攻克都将建立在一个坚实的艺术思想体系之上。思想的瓶颈一旦打开,形式和技术的创新都指日可待。总而言之,思想为骨,形式为筋,骨之不存,筋将附焉?

2、材料与技术的创新

①材料的创新 泥土材料的创新可能为艺术家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例如,英国材料学家指出,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它有望成为汽车、轮船、飞机等发动机部件的理想材料,能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工作寿命和可靠性。瓷泥由于精细的质地在高温烧制时容易出现倒塌、开裂的现象,影响成功率。试想如果有可能将纳米技术投入到艺术陶瓷材料中,可能会激发起一系列瓷雕造型上的革命。这只是设想,技术、成本、市场运作等因素并未考虑在内。但大胆的设想有可能成为发展方向的引导。

由于瓷泥的特性,瓷雕中的重心非常重要。窑火中渐渐软塌的瓷坯无法对抗地心引力,导致造型多以重心正中、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造型为主。例如,站立人物的腿大多隐藏在裙或袍中,动物的腿脚多以蜷缩姿态。若要站立,除非素胎,否则上釉后不可在施釉处打撑,打撑处不施釉又会影响整体效果。重心及重力将会成为下一轮改革的中心问题。瓷雕未来还需更多努力来挑战地心引力对雕塑造型上的限制。

2、烧成技术的创新 瓷雕的烧成工艺的创新也将成为一个大方向。目前景德镇还未进入天然气时代,烧成工艺是以气窑为主导,液化气和焦化气为原料。窑炉结构老式,能源消耗大。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国家的技术,制造适合本国需求的窑炉。欧洲陶瓷窑炉由于采用陶瓷纤维与轻质高铝耐火材料,轻体窑炉已大范围普及。连窑车也普遍采用轻型结构,以此减少窑炉体的蓄热与热损失。窑炉内装配式窑具规格整齐,质量好,使用寿命长,当然更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从欧洲窑炉的发展上可以看到窑炉结构与烧成技术相互依存,减少能耗的发展轨迹(摘自Furtech品牌介绍)。日本是陶瓷生产大国。日本陶瓷窑炉业扎根于本国的实际需求,坚持以高新科技创新,独立自主开发研制新型窑炉,在许多方面做得很成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景德镇如何开发节能高效的烧成工艺也是关系到未来瓷雕质量的关键因素。

瓷雕行业的革新不是任何一个艺术家能单独完成的工作,需要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相互协作配合。

三、总结

景德镇的瓷雕不应仅作为工艺摆设,而应融入经济、文化等时代特征成为艺术品。无论艺术家们在制作手法和烧制工艺上如何改革创新,艺术思想必将回归到中国的思想领域。我们不要照搬经典,也不必完全西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发掘、有所摒弃有所发扬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之趋势。正如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景德镇的瓷雕艺术也要亮出中国姿态。毛泽东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艺术家们需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功底,走艺术思想和技术创新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中国民族艺术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将景德镇的瓷雕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推荐访问:景德镇 发展方向 雕塑 现状及 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