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特色瓷都的目标,加快振兴瓷都的步伐

去年底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十三届人大会议,确定了以实现陶瓷产业基本振兴为着眼点,建设“中国的瓷都,世界的景德镇”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振兴瓷都的决心,也反映出对我市建设思路的新认识,抓住了我市发展的根本,我市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如何凝聚全市之力,实施振兴瓷都的伟大工程,笔者从思想认识、发展指导和建设思想上谈几点认识。

一、认清现状,进一步强化瓷都地位的危机意识

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元明开始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一千多年以来,景德镇精美绝伦的瓷器远销四海,随之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可以说,景德镇是因瓷而立,因瓷而存,因瓷而兴。但是,瓷都不仅是金字招牌,应该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是历史文化,而是现实实力;不仅是历史传承,而应率先创新发展,始终引领风骚。从这种意义来衡量,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现状还不尽人意,瓷都的历史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

1、科技创新成果不多。陶瓷作为技术与文化的结晶,创新是灵魂。景德镇之所以称为世界瓷都,重要的是陶瓷艺术的不断创新。景德镇在宋代以烧制色质如玉的青白瓷而著名;元代创新了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明、清时期创新出斗彩瓷、五彩瓷、粉彩瓷、珐琅彩瓷、色釉瓷,无可非议地成为中国的瓷业中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景德镇的艺术瓷在颜色釉、色彩方面有一些创新,但日用瓷在造型、胎质、装饰等方面,基本上是承袭传统的工艺,尤其是日用、建卫陶瓷科技含量不高,与国内外同行差距较大。在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电子陶瓷等高新技术陶瓷发展方面,更是落后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缺乏有影响的创新技术成果。

2、陶瓷产业规模不大。陶瓷产业的总量是瓷都的基础。目前,我市陶瓷产业的总量和经济比重都比较小。近几年,我市陶瓷产业发展提速较快,2006年的总产值32亿元,出口创汇3793万美元,但同比只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4%,全市外贸总收入的31%。尤其是与兄弟产瓷区差距仍然很大,如潮州,2005年陶瓷产业的总产值达200亿以上,出口创汇7亿美元。广西北流、河北唐山、福建德化等产瓷区的这些数据,也比我市大得多。我们全市陶瓷创造的总产值,甚至低于有的产瓷区的一个陶瓷企业。我市至今还没有一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瓷博会作为一个国家级专门的陶瓷博览会,其交易额比不上广交会上陶瓷的成交额,陶瓷没有真正成为我市的经济支柱。

3、品牌产品不多。品牌巨痛决定产品的竞争力,是瓷都质的体现。景德镇瓷器有很高的信誉,但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数量少。我国从2005年正式启动了“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评比工作,当年有68个品牌入选,我市只有“红叶”牌日用细瓷入选。我市近年来加强了争创名牌产品工作,省陶瓷工业公司、鹏飞公司、市陶瓷出口公司等单位的“玉风”牌高级日用瓷等三个系列产品,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展示了可喜的前景,但远没有在国内同行业中取得品牌优势,正是由于缺乏知名品牌,因而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低、竞争力低,制约了陶瓷产业的经济效益。

4、产业体系不健全。健全的陶瓷产业体系是瓷都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科研、生产、市场、销售、包装、物流、法规、保障等体系不够完善配套,没有真正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严密完整的产业体系。陶瓷旅游文化与陶瓷产业、陶瓷艺术结合不够紧密。城市建设彰显瓷都特色还不够鲜明。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我市陶瓷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瓷都地位面临的危机仍不可小视。切不能盲目认为瓷都地位乃历史铸就,固若金汤,不可替代;也不能认为其他产瓷区称“都”是异想天开、自不量力。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真正决定地位的是实力。因此,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发奋图强,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加快振兴瓷都的步伐。

二、坚持特色,确立振兴瓷都的正确指导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各届政府都在振兴瓷都上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其中不乏有成功的经验,但也有值得吸取的教训。至今人们在城市发展目标、振兴途径、陶瓷产业体制、市场配置等方面,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振兴瓷都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启动时,确立正确的发展指导方针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坚持把“特色瓷都”作为我市建设目标的定位。近几年来,我市把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作为发展目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决不意味着“瓷位”下降。建设经济重镇,是所有大中城市的共性目标,我市陶瓷企业以外的大型企业多数是六、七十年代因中央扩大三线建设迁入的,真正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仍是陶瓷产业。我市旅游也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但亮点依然是陶瓷文化。因为景德镇虽然山川秀美、历史悠久,但闻名于省内外的政治、历史和自然景点并不多,能在国内外打得响是陶瓷历史文化景点。由此可见,“特色瓷都”是具有我市特色的个性目标,因此,我市发展应坚持以“特色瓷都”的目标为统揽,各项建设都应努力体现瓷都特色。

2、着力打造城市的陶瓷文化特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个城市的魅力,既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更取决于她的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更成为一个城市的神韵。因此,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非常注重挖掘,坚持以文化立市,如山东潍坊的“风筝”文化,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一些新型的中小型城市十分注重文化的塑造,如江苏睢宁精心培育“儿童画”,山东高唐打造“书画名城”,推进书画产业化,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吸引力。作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怎么以城市周边秀丽的山川为衬托,以环城黄金水带为点缀,把陶瓷作为城市的神韵来精心动作,营造出一幅走进瓷画、品味瓷韵、融入山水、感受美好的秀美画卷,其中有很多文章可做。

3、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科技兴瓷的理念,着力推进自主创新,重点发展高精尖品牌产品,调整陶瓷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逐步淘汰高耗低值陶瓷,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强化现代化大生产的理念,推动陶瓷产业联合协作,做大规模,统一标准,完善配套,提高经济效益。强化现代文化的理念,注重艺术,创新装饰,提高品位,彰显个性。强化现代营销的理念,注重宣传、美化包装、完善服务,积极维权,走出一条又好又快振兴瓷都的新路。

由此可见,我市实施振兴瓷都的伟大工程,应以建设特色瓷都为目标,以推进陶瓷产业为突破口,推进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强化措施,理清振兴瓷都的思路

振兴瓷都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瓷都的战略目标已经明确,提出的具体项目也切实可行。如何把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应从组织领导体制、科技创新、规划调控、市场培育和服务保障等方

面,推出更为切实有效的举措。

(一)加强领导,强化对陶瓷产业的调控力度。要把发展陶瓷产业摆上突出的位置,首先要把陶瓷产业的主管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部门来建设。一是配强领导机构。要按领导管理陶瓷产业的职能,科学设置机构编成和人员岗位;要把懂专业、有开拓精神、执行力强作为干部配各的重要条件。不能配备照顾性、安置性和过渡性的领导干部。二是理顺领导体制。对陶瓷产业具有领导管理和执法权力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众多,政府主管机关与驻市陶瓷研究机构、生产单位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必须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相关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的职责,建立集中统一、职责分明、协作密切的领导体制。三是赋予领导权限。要赋予政府主管机关对所属单位人事权、对相关单位的协调权,对陶瓷产业建设规划的否决权,使他们有效地履行陶瓷产业的领导、指导、协调、管理、服务等职能。要真正确立政府主管机关在陶瓷产业的领导权威,切实解决管得了、统得住、抓得好的问题。四是分解目标任务。要围绕振兴瓷都的目标,加强陶瓷产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既要有远中期的规划,又要有年度的实施计划,也要有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举措。目标任务要分解到单位,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各项建设要充分论证,保证陶瓷产业有序发展,提高建设的效益。善于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强化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坚持科技创新,提升陶瓷产业的层次。创新能力决定陶瓷产业在国内外的地位。陶瓷行业在景德镇设立的科研机构众多,却品牌产品甚少,反映出科技创新体制运作不够高效的弊端。因此,在加快陶瓷科技园、陶瓷工业园建设的同时,一是要加强科研机构的统筹协调,在现有陶瓷科研机构中指定牵头单位,制定科技创新计划,区分技术攻关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二是加强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的联合科技攻关,组织企业联姻,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迅速推出一批在市场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三是出台激励科技创新政策措施。要改变重陶瓷艺术家评选、轻科研成果评审的偏向,定期组织科研成果的评选。扭转科研机构重经济效益、轻科技创新的倾向,把科研成果作为衡量科研单位政绩的主要标志,作为科研人员晋级和评先的重要条件。要出台奖励科技人员的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重奖,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应向科研人员倾斜,激励科研人员争创陶瓷产品名牌的积极性。

(三)壮大市场,拉动陶瓷产业的发展。现有陶瓷市场虽然总量可观,但存在布局分散、多而不强、分类混乱的问题,形不成规模效益。按照分类、集成、配套的思路,建设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闻名、集天下名瓷之大成的陶瓷大市场。要使国内外人士都清楚:景德镇是瓷器的发源地、世界名瓷的汇聚地,研究瓷器必来景德镇,购买瓷器必到景德镇。

一是分类集中建设陶瓷大市场。市场集中,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实施统一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市场运行机制的配套完善。围绕“集中建设陶瓷大市场”的目标,可按艺术瓷、日用生活瓷、建筑卫生瓷的分类,科学规划市场布局,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运用税收杠杆,迅速调动分散销售商向专业市场聚集。同时,市场名称应改变内容模糊的作法,命名更为明确的市场名称。按照目前市场的基础,我认为,艺术瓷宜向“中国瓷园”集中,更名为“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心”,并规划以招商的方式建设“中国精品陶瓷展销中心”,集全世界的陶瓷艺术精品;日用生活陶瓷(含一般陈设瓷)宜向“中国陶瓷城”集中,更名为“中国日用商贸城”:建筑卫生陶瓷宣向豪德贸易广场集中,更名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商贸城”。古玩市场宜向“国贸广场”集中,更名为“景德镇古玩城”。这样,不但可以使市场分类集中,做大做强,而且便于客户“对号入座”,各得其所。

二是做大古玩交易市场。全国收藏爱好者约九千万人。古玩行业虽然对税收直接贡献不大,但古玩市场可以旺人气。北京潘家园古玩城每天吸引数万人光顾,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效益不言而喻。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古陶瓷市场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景德镇的古玩市场总量不少,但分布零散,缺乏规模效应,普遍比较冷清。古玩市场向“国贸广场”集中后,针对古玩爱好者青睐地摊市场的特点,应集中建设一个1000个摊位左右,容纳收藏爱好者5000人以上的室内或棚罩式古玩交易市场。交易日应将现在的每周一、二改为双休日和节假日,可吸引周边二三百公里范围的古玩爱好者参与,并定期组织全国性民间古玩交易会,要使景德镇成为全国性的,至少是省际间的古玩交易中心。古玩旺、人气盛,则城市兴。

三是建设陶瓷艺术品拍卖中心。我市现有啕艺类教授、研究员和省级以上大师百余名,有工艺美术师职称的千余名。他们的作品虽然价格不菲,但相对书画名家的作品,价格依然偏低。我认为,其重要原因在于市场交易的差异。目前,全国性的艺术品拍卖会,书画一直是主题。正因为书画交易平台搭得比较好,书画价格炒得很高。要使我市众多艺术家的作品销得旺,必须建设陶瓷艺术品拍卖中心,培养或聘请专职拍卖师,定期组织陶瓷艺术品拍卖会,由个人自主买卖向交易中心拍卖转变。陶瓷收藏者交易方便,价值回报可观,激发了收藏热情,使收藏陶瓷的队伍不断壮大,政府就可增加相应的税收。

四是建立陶瓷鉴定中心。古今艺术精品陶瓷多产于景德镇。随着陶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设立权威的鉴定机构势在必行。我市有陶瓷研究的专设机构,有一批资深的陶瓷研究专家,在陶瓷鉴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成为国家级权威性瓷器鉴定中心。要由目前个体“走穴式”的鉴定向专业机构权威鉴定发展,成立以古陶瓷研究所为主体的专业鉴定机构,采取经验鉴定与高技术手段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展开鉴定业务,出具权威的鉴定证书。

五是完善市场的配套建设。各专业市场应建立市场管理机构,负责市场的规范和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和欺诈、霸市等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大型市场都应配套咨询、质检、包装、仓储、运输、食宿等项目,完善市场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拓展思路,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后,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转折点。旅游业在很多国家是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且关联带动性很强,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旅游部门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因此,发展旅游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至关重要。我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距周边名山大川近在咫尺,具有明显区位优势,随着交通瓶颈的洞开,给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机遇,开发旅游优势,必将形成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增长点。

1、科学规划旅游发展蓝图。发展旅游首要的是以陶瓷历史文化景点为主题,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补充,与重点旅游景区相对接,拟制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对旅游线路、景点及建设、管理、保护作出统筹安排,进行科学配置和有计划的建设。

2、提升旅游景点的质量。突出个性、观赏性、趣味性和规范性的要求,采取政府投资、合作开发和招商引资多种渠道,建设高品味的旅游景点,打造陶瓷游、文化游、生态游或综合游的品牌景点。

3、开拓新型的旅游项目。适应人们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的要求,开发古陶瓷作坊、传统制瓷工艺展示、瓷舞瓷乐欣赏、陶瓷制作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大型陶瓷企业都应实行开放式生产,设立产品陈列、工艺展示、陶艺制作等场所,把生产与旅游结合起来。陶吧要创新烘烤等技术,做到游客现场制作、立等可取,使游客参与者大大增加。

4、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按照“特色、精巧、价廉”的要求,开发瓶、杯、壶、碗和雕塑、挂件类旅游产品。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创新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礼品瓷、纪念瓷,丰富旅游市场产品。

5、加快陶瓷博物馆开馆。“新平冶陶始于汉”。景德镇制陶的历史几乎是中国陶瓷发展史。而且,精品陶瓷多在景德镇。要依托“中国陶瓷博物馆”,按照反映各时期特色品种、制瓷工艺和陶瓷发展历史的思路,加快中国陶瓷博物馆对外开放。

6、精心打造城市陶瓷文化特色。现有一条反映明清古镇建筑特点的步行街还远远不够。要围绕“陶瓷文化”这一主题,构建一条以沿街壁画反映陶瓷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文化长街”,辅以陶瓷雕塑为点缀,形成相得益彰的陶瓷文化景观,今后沿街每座楼面都要有陶瓷文化装饰,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推荐访问:瓷都 振兴 步伐 围绕 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