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FDI: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摘 要]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具FDI吸引力的发展中国家,本文通过分析中印两国在利用外资时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得出两国在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不同的原因和在利用外资时存在的缺陷,以便更好的借鉴对方的经验,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FDI 制造业 引资环境 产业结构

一、中印FDI的规模比较

1.中印两国利用FDI的历程

印度利用FDI的发展屡经波折,大体经历了:独立之初限制FDI进入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1974年,印度政府要求可口可乐公司根据外汇管制法减少持股比例,将其股份限制在40%以内,结果迫使可口可乐公司离开印度市场;80年代FDI政策开始松动阶段,以及90年代以后大幅度放宽外资投资领域,提高外资股权阶段这几个阶段。自1991年印度经济自由化以来到2005年间,外国直接投资商对印度的协议投资额为672.1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为322.9亿美元,占协议额的50%以上。

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的近三十年时间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基本上是空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979-1986年起步阶段、1987-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1992-1996年持续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1年为调整阶段和2002年入世以来进入发展新阶段。自1979-2009年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以年均约为3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这在战后世界各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情况中是罕见的。资金来源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各种方式中,以合资经营方式的项目数与外资金额最多,此外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中印FDI的规模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GDP增长率超过8%。中国自1992年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来,一直是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自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至今,其年均GDP增长率达6.1%,最近两年其增长率也高于7%,这一经济增长率已非常接近中国的水平。虽然印度同样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明显加快了利用FDI的步伐,但在绝对数量上,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接近印度的10倍。

表1给出了中国和印度1991~2009年FDI、FDI/GDP两个指标的值。

从表1中可以看出,印度实施经济改革之后,FDI流入量无论在相对规模还是绝对规模上均远远小于中国FDI流入量,可以说从整体上中国在吸引外资效果上优于印度;同时中国的FDI/GDP,这个相对规模指标呈现下降趋势,FDI/GDP在1994年达到最高峰6.2242%,2009年只有1.8339%;而印度则呈现上升势,FDI/GDP由1992年的最低谷0.087%上升到2007年的2.0642%,这一数值已经接近中国的。

表1:中印FDI规模指标对照表

年份印度(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印度(FDI/GDP单位:百分比)中国(FDI/GDP单位:百分比)

19910.7543.660.02811.1593

19922.52110.080.08732.279

19935.32275.150.18884.5776

19949.74337.670.30176.2242

199521.51375.210.58715.3582

199625.25417.260.65395.1103

199736.19452.570.49533.7685

199826.33454.630.6244.8042

199921.68403.190.48194.067

200023.19407.150.49533.7685

200134.03468.780.69944.0446

200234.49527.430.67894.1659

200342.69535.050.72183.7951

200453.35606.300.80713.6759

200566.76603.250.86143.2469

2006168.8630.211.86252.6036

2007191.56727.682.06422.4528

2008415.54923.954.47782.1003

2009-900.30-1.833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世界投资报告2009》、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

我们发现,印度在吸收FDI规模上目前与中国仍有较大差距。印度经济改革起步较中国晚了13年,因此在投资的“硬环境”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不如中国,因此吸引外资的效果不如中国;而印度在吸引外资潜力方面较中国为高。随着印度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印度的投资环境正逐步改善。全球知名的科尔尼咨询公司发布的2005年度FDI信心指数显示,印度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国际资本第二大投资首选地。

二、中印两国利用FDI结构比较

1.来源地对比

主要投资国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2008年吸收FDI40%以上来自于香港(见表2)。作为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吸收FDI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需要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拥有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较多的美国、欧盟等国在我国的FDI总量中所占比重并不高,因此这种资金源和技术源相脱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的提高。比较而言印度自1991年8月开始鼓励FDI流入,虽然在总量上无法与中国进行比较,但从FDI来源国的分布上却优于我国。根据表3的数据,2004年美国在印度FDI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17.82%,欧洲国家的比重达到了18.83%。

表2:2008年中国吸收FDI前十名来源地单位:亿美元

位次国家或地区FDI流入量比重%

1香港410.3644.41

2维尔京群岛159.5417.27

3新加坡44.354.80

4日本36.523.95

5开曼群岛31.453.40

6韩国31.533.39

7美国29.443.20

8萨摩亚25.502.76

9台湾18.992.05

10毛里求斯14.941.6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表3:2004.4~2005.3 印度吸收FDI前十名来源地单位:亿美元

位次国别FDI流入量比重%

1毛里求斯11.2930.07

2美国6.6917.82

3荷兰2.677.11

4新加坡1.844.90

5德国1.453.86

6日本1.263.36

7法国1.173.12

8英国1.012.69

9瑞士0.772.05

10韩国0.350.93

资源来源:李凡, 王巾英. 利用FDI: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国际经济合作, 2006.9转引自《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 Promotion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2.中印两国吸收FDI行业比较

中国在吸收FDI时,充分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的优势,在制造业方面吸引了大量的FDI,2008年制造业吸收FDI的金额占我国吸收FDI总额的54%。大量FDI涌入制造业,为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技术改进、扩大出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制造品生产在全球市场份额自1985年以来一直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国家。而印度的FDI主要集中于服务业、软件业等技术上具有复杂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纺织、食品加工等方面的投资并不多。大量外资的涌入印度软件业,促进了该行业的迅猛发展。2002年印度计算机软件和相关服务出口额比1990年增长了74倍,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有17%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软件大国。

通过分析两国吸收的FDI的组成成份,可以发现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而印度的优势则体现在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业。

三、中印两国利用FDI方式及优劣势比较

中国利用FDI的形式以绿地(Greenfield)为主,而印度则更多地利用了兼并和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根据《世界投资报告2005》提供的数据,M&A在流入印度FDI中的比例2000年-2004年每年均超过30%,2002年达到了最高峰49.23%。M&A模式要求外国投资者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和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发达国家80%以上的FDI都采取并购的方式。流入我国FDI中M&A模式较低,说明流入我国的FDI总体上资本规模相对较低,技术水平较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拉动作用高于印度是由于中国制定的引资政策更符合本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比较优势。中印两国均属人口大国,农业经济曾长期在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因此都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教育水平总体上也较印度为高,因此在适当的优惠政策下可以吸引大量来自华人经济圈的FDI。

中印两国引进外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本国民族经济的成长。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国际上普遍认同的观点,在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很低时,技术溢出效应也很低。资本市场的效率越高,技术溢出效应也会相应加强。印度在这些软环境上优于中国,加之选择开放行业较为得当,因此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高。再者,未来印度的优势较中国更容易维持;印度同样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对于中小型跨国公司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印度政府通过对引资政策的适当调整,很容易吸引更多的印度侨民回国投资。而软环境的改善则相对困难,培育企业竞争力、完善法制和健全资本市场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印度在不远的将来不但可能在引进FDI的数量上有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在引用FDI的效率上赶上甚至超过中国。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FDI方面,印度对于我国的威胁不但体现在数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质量上。虽然我国FDI利用的总体效果好于印度,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中国在FDI的资金来源和行业结构投向上明显劣于印度。所以,中国需要将发展的重心从现有的优势领域——制造业转移到利润更丰厚、附加值更高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领域。为此,我们未来的FDI政策导向应该是在积极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以政策推动提高FDI的利用质量,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及时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利用FDI推动和实现国家整体产业结构升级。

对我国而言,吸引FDI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民族企业的实力。固然,中国建设了一个对国际投资者具有吸引力的硬环境,包括建立提供物质基础设施、法律和税收优惠条件的经济特区,达到了吸引FDI的目的。但是与印度大力扶植和壮大本土私人部门不同的是,中国在吸引FDI的同时,对本土私营公司却制定了大量的法规限制。20世纪90年代后期,20多个行业,包括一些相当重要的行业,比如银行、电信、高速公路和铁路,都不允许或限制民营企业投资。其结果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弱化,造成中国目前缺乏能与大型跨国公司抗衡的世界级企业,削弱了抗拒外部风险的能力。对比发现,印度在利用外资的成效上较中国为佳。由于印度企业的自身实力较强,以及政策有意识地引导外资投资于较易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使得印度本土企业成长的速度高于中国,较中国企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在判断外商投资企业准入标准时,必须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韩 琪 陈幸玉:中国与印度利用FDI比较分析.国际经济合作,2007,10.

[2]李 凡 王巾英:利用FDI: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国际经济合作,2006,9.

[3]郭世华:中印利用FDI绩效比较分析.北京日报,2007,9.

[4]张伟伟 杨 昭:印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08,4.

推荐访问:印度 中国 利用 F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