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的应用效果

范惠芳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脑血栓的发病,主要是患者脑部出现不同程度的供血障碍所致。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脑血管疾病患病数量明显增多。急性脑血栓疾病给居民健康安全带来极大负性影响[1-2]。近些年,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急性脑血栓发病率、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但致残率仍较高。调查显示,急性脑血栓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对其预后恢复至关重要。常规护理方法并不能切实解决患者在神经功能、肢体功能锻炼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可能会导致患者后期出现后遗症,甚至有致残的风险。早期康复护理可在一定程度降低致残率[3-5]。为此,本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开展研究,就早期康复护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效果以及致残率的影响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开展研究,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
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39±3.21)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
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20±3.09)岁。经比较,上述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或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发作期脑血栓,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对疾病的诊断标准[6]。

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或交流困难者;
②肝肾功能不全者;
③存在占位性病变者;
④研究途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从患者入院起,干预15 d。于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情况下进行相应护理,即监测、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如若发现异常,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敬语“您好”“X先生”“X女士”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谈及患者感兴趣话题,此期间收集患者的情绪关键词、应对方法用词等,适时予以理解、支持。引导患者以不同视角审视疾病带来的负性影响,鼓励患者正识自身价值,形成积极应对的意识,必要情况下用“你很棒”“做完这一步,你距离康复又近一步”等激励性语言鼓励患者,增强康复信心;
按医嘱嘱咐患者规范用药,并观察其用药情况,适时进行干预指导;
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先予以流食,再逐渐过渡至普食;
引导、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再逐渐下床活动;
出院后按时就诊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早期康复护理,护理观察时间同对照组保持一致。①早期心理干预:及时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性鼓励、疏导、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及康复期日常生活。②家属康复教育: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调动患者家属主动性与配合性,为出院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奠定基础。③体位指导:指导患者体位采取左、右侧卧及平卧相结合的方式。平卧时,充分外展瘫痪上肢,并抬高手腕部,预防水肿发生。床尾放置足板或护架,避免棉被对脚背的压迫,降低足下垂的发生风险。侧卧时,伸直下侧腿,屈曲上侧腿,避免发生下肢挛缩。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如被动按摩、被动肢体锻炼等,促进患者局部位置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④床上肢体锻炼:通过健腿带动患腿活动的方式进行床上肢体锻炼,也可做床上操,比如举臂、抬足、抬腿,适度控制,抬至力所能及的高度,但要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还可以采取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如关节屈伸、外展及肌肉按摩等;
鼓励患者翻身、起坐,同时进行膝关节内外旋训练,10~15 min/次,3~5次/d。术后3~4 d鼓励患者学会站立,锻炼瘫痪侧下肢肌力,同时进行各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如捏乒乓球、拨算盘等。⑤坐起及站立训练:经历床上锻炼恢复后,开始进行坐起、站立训练。先抬高床头,逐渐适应坐起姿势,然后再进行坐床边训练及站立训练。站立时,于患者患侧协助,避免摔倒。训练站立姿势时,注意将瘫痪手臂以三角巾吊于胸前,避免引起患侧肩关节下垂、手指肿胀等。⑥行走训练:初始锻炼由两人搀扶,行走时叮嘱抬头、眼视前方,控制行走姿势,缓慢行走,以保持持久力为主。行走训练时注意选择合适、宽大的鞋,以布底或胶底为好,预防滑倒。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是否出现疼痛和肿胀现象。若外界环境的气温较低,切忌患者的肢体暴露时间过长,避免受凉影响康复。⑦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应在治疗的初期阶段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等信息,尽快同患者建立交流机制和情感关系,为后续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创造有利的情感交流条件,若患者语言沟通能力受限,先从图片、动画等容易让人接受的形式进行感官刺激。对不同患者,训练的侧重点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面对的是出现命名性失语(遗忘症)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不断反复强化事物名称和特点,增加记忆;
面对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针对其表现明显的构音困难问题,护理人员应重点为患者示范口型,尽可能以一对一方式教学。预后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将患者家属的力量集合到一起,指导患者家属、朋友早期康复的知识,引导患者多进行言语沟通,创建良好交流平台,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工具分别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7]、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8]。其中 NIHSS 评分量表总分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重;
ADL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②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工具选择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量表涵盖了运动、感觉、平衡、关节活动度和疼痛5个领域的内容,包含了113个评估项目,满分为226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9]。

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设计的《急性脑血栓干预满意度调查表》为工具,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状况,总分100分,分为十分满意(80~100分)、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

对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干预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较干预前低,而ADL评分高于干预前,尤其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 (±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 (±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ADL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7 27.20±7.03 19.31±2.20a 44.69±4.43 61.37±5.15 a研究组 47 26.39±6.15 10.03±1.15a 45.47±5.23 80.50±7.21 a t 0.595 25.628 0.780 14.802 P 0.554 <0.001 0.437 <0.001

2.2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对患者干预前后神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干预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FMA评分较干预前高,尤其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神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神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FM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7 45.20±9.42 78.36±5.50a研究组 47 47.38±9.28 82.14±5.45a t 0.130 3.347 P 0.261 <0.001

2.3 两组干预满意度的比较

对患者干预满意度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干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满意度的比较 [n(%)]

急性脑血栓的发生给我国居民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危害。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急性脑血栓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但仍有大部分患者伴有神经功能损伤,导致语言、肢体、认知等方面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水平[9-10]。

3.1 康复护理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随着当前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康复护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关注。另外,众多学者对急性脑血栓理病理特点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使其认识到在明确神经细胞损伤早期的可塑性特点基础上辅以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12]。通过语言训练可以让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得到改善。护理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护理,可以安慰和鼓励患者接受并配合治疗。平常在护理时,观察患者的动态,通过语言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必须要温柔对待患者,切不可没有耐心,急躁地对待患者。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保证患者情绪稳定,有利于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护理工作中的不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13-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的效果更好,能促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3.2 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

根据患者脑血栓的实际病情,为患者量身定制适合的训练方法。运动功能锻炼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肢体的协调性,促使患者在生活上可以自理[15]。康复护理在护理干预措施的内容上体现了全面性及针对性,有效规避了可能会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提高其康复锻炼积极性,进而提高其康复效果[16-17]。

3.3 康复护理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表明在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后,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将帮助患者在生理结构上获得可塑性的强化,调节患者身体的正常功能,降低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导致的致残率。早期康复护理整体效果更加令人满意[18-19]。

现结合本研究成果、自身工作经验,就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如下总结:早期康复护理可强化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使其在工作中自觉为患者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活动,以促进早期康复护理的顺利进行,强化患者康复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让患者积极配合进行肢体锻炼、语言锻炼、行走锻炼等,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促使通路沿途神经突触阻力下降,以减轻神经缺损程度,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功能,降低伤残率,让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减轻社会压力及家庭经济负担。结合上述分析,早期康护护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建议急性脑血栓患者在整个护理活动中严格遵循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原则,以提高护理效果,改善临床护理结局。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值得肯定,对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应用。

猜你喜欢脑血栓肢体神经功能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3期)2021-07-21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年12期)2021-06-09肢体语言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陕西中医(2018年6期)2018-08-29肢体写作漫谈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9期)2016-05-14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3期)2016-01-06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4期)2016-01-03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9期)2015-12-16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推荐访问:脑血栓 干预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