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多学科健康管理效果及再住院时间预测模型构建

马 璐,秦庆祝,范晓青,苗倩倩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冠心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及生命构成威胁的常见性、复发性疾病,与患者生活方式、基础病、遗传基因等密切相关[1]。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进行有效康复护理及长期服用药物,但患者、家属缺乏冠心病认知及康复护理知识,易导致患者反复发作、频繁住院,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家庭和睦。改善冠心病预后、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是疾病自我认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是近些年国内外最为推崇的慢性疾病干预模式,是集多个学科门类对疾病护理开展综合性、全面化的干预措施,对提升患者自我管理及疾病认知具有积极意义[2]。但是,临床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用于预测冠心病再住院的模型鲜有,本研究选取相关患者探究不同干预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同时,研究冠心病再住院的预测模型,为患者家庭干预、相关研究等提供理论借鉴。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收治的4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②年龄≥18岁;
③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新媒体进行跟踪随访者。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癌变者;
②并发严重肠道、肝肾、心肺疾病者;
③病情不稳定、病情剧烈变化者;
④认知功能障碍者;
⑤严重精神病者;
⑥失访或脱落病例者。根据基线资料可比性原则分为观察组216例和对照组184例。观察组男136例(62.96%)、女80例(37.04%),年龄(65.38±8.98)岁;
病程(5.69±1.59)年;
疾病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2例(56.4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8例(40.74%),冠心病心律失常型6例(2.78%);
高血脂:有76例(35.19%),无140例(64.81%);
高血压:有50例(23.15%),无166例(76.85%);
糖尿病:有50例(23.15%),无166例(76.85%);
心功能分级:Ⅰ级112例(51.85%),Ⅱ级78例(36.11%),Ⅲ级26例(12.04%)。对照组男112例(60.87%)、女72例(39.13%),年龄(64.59±9.12)岁;
病程(5.49±1.38)年;
疾病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8例(58.7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2例(39.13%),冠心病心律失常型4例(2.17%);
高血脂:有58例(31.52%),无126例(68.48%);
高血压:有46例(25.00%),无138例(75.00%);
糖尿病:有36例(19.57%),无148例(80.43%);
心功能分级:Ⅰ级96例(52.17%),Ⅱ级76(41.30%),Ⅲ级12(6.5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跨学科团队管理干预,干预时间为24个月,多学科同步实施,相互协同。①建立多学科的健康教育管理团队。该团队由心内科专家、责任护士、康复专家、营养师、心理师和团队协调员组成,所有成员均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均通过多学科健康教育管理培训,均明确各自职责、工作内容、不同环节团队主导者位置等。心内科专家主要负责对患者病情评估、监测,为患者指导治疗、护理、康复等,是多学科健康管理的核心人物;
责任护士不仅是患者疾病知识、康复指导、健康行为等的宣讲者和沟通者,负责收集患者基础信息,将信息上交多学科健康管理小组,再由小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定制护理、治疗方案;
康复专家为不同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康复疗法,为患者提供心肺复苏、心肺康复训练等相关康复指导;
营养师主要为患者提供营养套餐,由具备国家公共营养师资质的专业人员担任,助力患者康复;
心理师主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针对性心理辅导;
团队协调人员是由心内科护士长负责,联络和协调各个成员的工作。同时,为出院患者构建数字化档案,以便跟踪服务。②开展多学科健康教育。a.健康教育:通过QQ群解答、微信圈答疑、一对一交谈等方式告知患者疾病机理、治疗方案、用药指导、康复护理等相关内容,该环节主要是由心内科及责任护士一同完成。同时,邀请心理咨询师介入,引导患者采用注意力分散法、音乐欣赏、分享会、阅读等方面调节其心理状态,告知心理调节对疾病治疗、康复的积极作用。b.饮食干预:营养师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饮食习惯,综合性为患者提供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不可过多摄取胆固醇食物,控制摄入量在300 g以内,控制钠盐摄入量在5~8 g,对大豆、鱼、水果、蔬菜可多食用。c.心理干预。在患者治疗、康复整个围术期中,心理专家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如有疑问,将给予患者面对面的心理辅导,以缓解焦虑、压力等负性情绪。告知患者培养自律能力,有意识地与他人交流,提高其依从性。出院1周,由管床医生完成首次回访,之后当月及以后每月月末由责任护士开展1次电话回访或微信回访。同时,为患者提供24 h护士站吧台电话或护患沟通群,每日由责任护士放送多学科健康教育内容。针对患者咨询问题加以登记和记录,协同多学科成员进行问题沟通和解决,必要时对个别患者开展针对性强化指导。

1.3 数据收集及质量控制 ①数据收集。原始数据及基线资料均由医院医生诊治过程中收集而成,包括电子病历、检验项目结果、诊疗路径记录等,数据和资料齐全。②质量控制。数据质量上,数据资料收集者均通过合格的统计学应用培训,擅长统计学数据整理、归纳、分类、分析、解读等。干预方式上,通过不同楼层或者不同楼栋避免组间沾染,且干预措施由同一项目负责人负责,由同等学历背景的主任医师实施两种不同干预方式。团队成员均通过统一的干预措施培训且考验合格后上岗。随访调查上,所有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应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结合电话、上门等传统随访方式形成跟踪随访矩阵,每隔半个月开展有效随访跟踪记录1次。

1.4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冠心病自我管理问卷:该量表借鉴任红艳等[3]编制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的开发和评价》量表[重测信度(ICC=0.910)、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0.913)、效标关联效度(r=0.271~0.573)],根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程序制订,包括运动自我管理、疾病应对管理和疾病复查管理共15个项目,采用Likert 5 点评分法,其信度为0.789,效度为0.856,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控能力越好。同时,记录患者从2019年12月干预后24个月再住院率情况,并通过时间序列预测后7个月再住院率的情况。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3 老年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情况及预测模型搭建 累计再住院率累计情况见表3。以2019年12月~2021年11月作为时间变量,以观察组和对照组再住院发生率(累计)作为因变量,以2021年12月~2022年6月作为预测时间,进行时间序列预测搭建,通过图1可知两组在住院率随着时间增长而呈增长趋势,且对照组增长趋势高于对照组,而通过趋势χ2检验验证这种差异。得到表4两组模型的平稳R2分别0.724、0.748,这表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符合温特乘法模型。且2个模型均符合白噪声(见图2-A),表明模型成立,得到2个模型参数表5,通过参数表得到预测值表见表6和图2-B。从预测表来看,两组再住院率呈上升趋势。

表3 累计再住院率累计情况

图1 两组序列原图(图1-A)及模型预测序列图(图1-B)

表4 模型拟合情况表

表5 模型预测参数表

表6 模型预测值情况

图2 模型白噪声检验图(图2-A)及模型预测值置信图(图2-B)

冠心病具有复发性、急促性等特点,出院患者需强化疾病自我认知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预防冠心病复发,降低或避免影响生命质量,由于冠心病复发预防涉及心功能维护、营养摄取、运动规划、心理调整等多项内容。为此,需要多学科健康管理的协助。多学科健康管理作为一种协同性的健康管理方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文关怀为理念,以多学科合作为手段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心理、康复、心功能、自我管理等提供专业化指导,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强化身体素质,减少冠心病复发[4]。从本研究来看,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应对管理、疾病复查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1)。究其原因:多学科健康管理模式形成专业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冠心病康复知识和技巧,强化医患之间的沟通,善于解答疑难问题,有助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强化患者正确用药意识,引导合理搭配饮食,消除其不良情绪。吴明柯[5]指出,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疾病不确认感,提升患者生活质感,与本研究强化冠心病疾病认知一致。有研究指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多学科团队健康指导,可控制血糖,提升遵医行为,强化自我效能,提高疾病认知程度,对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观察组心功能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1)。从原理来看,多学科健康管理是协作性的管理模式,运作之前多学科团队成员进行了集体培训,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执行力,全面了解多学科健康管理的运作机理,形成针对性、科学化、合理性的护理方案,以满足不同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长期护理要求,引导患者更好地进行饮食、用药、康复训练等,进一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强化患者心功能[6]。燕莉莉[7]指出,多学科康复模式可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升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佳的预后效果。究其原因:多学科护理人员的协作效果,可有效明确患者心功能异常的具体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专业护理措施,保障患者康复的准确性,减缓心室重构,提升心功能。

再住院率是评判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再住院次数越多,反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等指标欠佳,需要进一步治疗和评估。为此,临床应高度重视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的情况,以优化护理方案,提升家庭干预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多学科健康管理可降低再住院率,适用于临床。吴萍华等[8]指出,多学科康复模式可提升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心功能,降低再入院的情况,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杨吉羚等[9]认为,再入院受性别、心律失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史、自理能力评分、甘油三酯、D-二聚体的影响,与本研究略有差异。赖敏华等[10]指出,冠心病患者1年内再入院率为6.2%,与对照组5.42%较为接近。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本研究两组再住院率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到2022年6月这种差异趋势与原再住院率变化图基本趋于一致,说明多学科健康管理模式适用于出院后的冠心病患者。时间序列模型首次创新性应用到冠心病再入院模型研究当中,这对规范冠心病干预措施、预测冠心病再入院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多学科健康素养管理可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强化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住院率,适用于康复护理。由于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小样本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诸如时间模型预测有待考证、未将再入院情况开展因素影响分析等,还需大样本多中心进一步佐证。

猜你喜欢心功能住院冠心病妈妈住院了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22年6期)2022-08-30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1-08-21茶、汁、饮治疗冠心病基层中医药(2020年10期)2020-11-27警惕冠心病智慧健康(2019年36期)2020-01-14心功能如何分级?护士进修杂志(2017年2期)2017-02-26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8期)2016-01-20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3期)2016-01-14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2015年5期)2015-10-21

推荐访问:冠心病 住院 多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