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金 鑫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基于“职教20条”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1],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加快改新与融合发展,其特点是产业需求与教育需求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育人相衔接,职业化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统一。与此相对应的是学历证书、体现行业技术的竞赛以及代表职业岗位综合水平能力的等级证书,这三者需要相互衔接,即学历证书、技能竞赛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书证融通、赛教融通、赛证融通。

“书”不仅代表学历证书,也代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
“赛”代表具有行业先进应用技术的技能大赛;
“证”即是学历证、职业技能证和岗位能力证。书证融通即职业技能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
赛教融通就是指技能竞赛项目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竞赛资源与教学资源有机结合;
竞赛评价与教学评价有机结合;
赛证融通是技能证书与技能大赛有机结合。总之,人才培养要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项目贯通,标准融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冈职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依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研究与实践”和课证融通、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试点实践应用,以及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与学历教育证书的双证制研究实践教学课题,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建设等项目以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参赛经历,历时5年实践形成“书、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书、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岗位需求,对接技能大赛及“1+X”制度试点证书等核心技能,创新机器人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在多元化教育、课程重构、教师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如“书、赛、证”融通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对标竞赛规程以及“1+X”制度试点证书标准重构核心课程设置,实施多元育人“书、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社会服务为导向提升双师团队建设。

2.1 解决技能竞赛成果难以转化应用的问题

技能竞赛不但占用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有时还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课堂教学,赛教融合往往止步于赛项与课程内容的交叉对接,止步于教育技能提升,受众面较小、辐射范围有限,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应用难。

2.2 解决技能证书通过率低的问题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以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大多数仅能获得学历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电工资格证书,却很少有人考取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与技能证和教学标准不匹配有关,很大程度阻碍了学生综合技能与创业就业能力提高。

2.3 解决专业师生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专业设备更新换代快,行业新工艺、新技术发展讯速 ,而教师缺乏掌握新工艺、新技术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能力提高有限[3],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2.4 推广了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因为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没有参照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标准不精准、人才培养模式不先进。因此,高校需要对其专业建设成果进行整合推广,分享教学经验,普及教学方法,以点带面,促进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3.1 规范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书、赛、证”的一体化,可以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1+X制度试点[4]证书等核心技能的传播,将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无缝对接。课程目标与岗位职责对接;
人才培养从技能竞赛及1+X制度试点证书要求出发,体现职业能力,基于人才标准,完善和规范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3.2 重构专业核心课程

对标技能竞赛规程及1+X制度试点证书等级标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实现核心课程重构。借助技能大赛和1+X制度试点证书平台,引入专业应用实践课程,提高专业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对口率,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1+X制度试点证书的培训与鉴定,将技能比赛及1+X制度试点成果转化应用。

3.3 “书、赛、证”融通多元育人培养模式改革实施

将行业新技术、新技能基于课程、技能竞赛及1+X制度试点证书教学平台进行有效融合,编写卡片式、工作手册式的新教材,探索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基于模块式课程的教师能力培养体系。以专业建设、技能竞赛和1+X制度试点证书为平台,以课程群组建设为任务,以模块化教学改革为主要途径,创建分工合作的模块化新课堂与新教学方式。

3.4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除以课程考核为评价方法以外,引入学校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技能竞赛成绩、1+X制度试点证书鉴定规模,以及过关率、社会服务质量验证人才培养效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提供详实数据,加强评价与改进工作,实现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5 以社会服务为导向提升双师团队建设

首先,加强师资团队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升,借助技能竞赛平台,从新技术、新工艺入手,丰富“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的方式方法;
其次,结合技能大赛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协作教学模式,做好“赛证融通”,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第三,以优质社会服务为导向打造一支能满足新技术、新工艺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1 成果创新

(1)“书、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建立,实行课岗融通、一证多岗的分层次教学。通过对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以及评分标准拆解,细分其技能要求,与岗位要求匹配,实行针对性教学,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2)打造高效协同团队模块化新教法。将行业新技术、新技能基于课程、技能竞赛以及1+X制度试点证书教学平台进行有效融合[5],编写卡片式、工作手册式的新教材,建立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教师能力培养体系。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专业建设、技能竞赛和1+X制度试点证书为平台[6],以课程群组建设为任务,以模块化教学改革为主要途径[7],建设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新教法、新课堂教学团队。

4.2 成果展示

资料显示,黄冈职院2019届机器人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是1∶8.32;
平均月工资4 660元,与同届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高于20%以上;
就业职位相关度、满意度高于同届其他专业毕业生5%以上。年级100%学生获取“双证书”。师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获得教学成果,如表1所示。

5.1 校内应用

5.1.1 专业建设成果

2017年黄冈职院成功验收机器人技术专业国家级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项,同年被列入合作院校名单,入选教育部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立项建设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
2020年5月立项机器人集成应用“1+X”制度试点单位,同年11月入选中国高职院校“智能机器人专业群国际影响力50强”名单;
2022年立项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项。

表1 黄冈职院近年来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5.1.2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黄冈职院机器人专业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级5项,并将成果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专业学生于2019年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推荐队一等奖。同时,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授权新型实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参与企业课题5项。

5.1.3 教师技能提升

该院专业教师参与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能力竞赛获三等奖2项;
参与省信息化教学比赛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有6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 “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5.1.4 教学科研能力提升

黄冈职院机器人专业团队教师近3年发表专业论文核心期刊3篇,研究性论文21篇,授权新型实专利6项,立项各类教学、科研课题10项,同时团队师生主持并完成课题共5项。

5.2 校外推广

黄冈职院专业教学团队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多次开展经验交流,2019年在全国机械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专职委会议上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经验交流,2020年到湖北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作“以赛促教、促学、促改、促建”的专题交流报告,同时团队多人次担任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工作。

当前,智能制造产业紧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先进技术方面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8],通过近5年研究实践,黄冈职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施“书、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种能够将智能制造产业等紧缺领域中的先进技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9],实现就业岗位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构建优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黄冈融通证书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年1期)2023-02-13WJCI 收录证书林产化学与工业(2022年3期)2022-07-07CSCD收录证书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收录证书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2年1期)2022-03-09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年14期)2020-08-02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年12期)2020-07-03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年11期)2020-06-30收录证书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年1期)2020-02-06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推荐访问:黄冈 融通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