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国际中文教师的文化特质及其教学表现述要①

◎苏旭东

国际中文教师项目是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中文教师项目之一,旨在遴选有志于从事中文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赴海外教育机构开展中文教学工作。[1]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外交流合作的扩大,国际中文教师逐渐成为我国教师群体的重要分支,拥有通有的文化身份,包括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信念;
又因为承担着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使命,体现着对外教学特别的文化内涵,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学习策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等。[2]国际中文教师作为我国派往世界各地从事中文这一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是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提。那么,当关联至具体且微观的对外教学场景,他们表达着哪些人格态度?表现出哪些课堂行为品质或特性?对此,本文尝试走近国际中文教学现场,洞察国际中文教学何以展开的细微脉络,挖掘国际中文教师的内在精神资质和特有的身份图像,力求见微知著地把握国际中文教师育德的课堂使命。

罗伯特·施佩曼指出:“感情涉及的内容或对象,我们称之为价值。”[3]“我们不是孤立地,而应从前瞻后顾的行为关系中认识每一个价值,这也是价值认识的特点。”[4]因而,放眼任何课堂教学,都不会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如上,正是由于教师育德的教学使命与教师人格评价密切相关,我们对国际中文教师人格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就决于其履行教育教学使命的自觉性、责任感、实效性,而这又不得不论及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所遵循的道德坐标和坚守的专业素养。在这里,将具体谈及国际中文教师融“德”入“教”的课堂教学特性——宽严相济。从词源上,“宽严”二字,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9回:“众将见绤彀宽严得体,无不悦服”,蕴示宽厚与严格的品性特征,而“相济”则表达相辅相成、交互施用之意。实际上,我国相关部门的政策规章反映国际中文教师对外教学的标准要求,无不包含着“宽严相济”的意蕴,指引国际中文教师追求融“德”入“教”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国际中文教师道德坐标确立之“严”:师德为先、素养为基

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第二语言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向世界播撒中文“种子”的国际中文教师,承担着面向海外学生(母语非中文)的文化传播使命,理应有着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这突出表现在2007年10月31日起实施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5]之中,该标准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描述;
时隔15年,对国际中文教师道德素养有着更为明确要求的政策文件,则来自2022年8月26日,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发布的《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6](T/ISCLT 001-2022),该标准突出师德为先、素养为基,认为国际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相结合,厚植关于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的道德根基,以保障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正是通过这样的政策解读,我们才能得以管窥国际中文教师道德坐标确立之“严”。

(二)国际中文教师专业修为要求之“宽”:学习者为本、跨文化能力为重

“课堂教学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但道德的课堂教育绝不能等同于为完成课程而开展的课堂教学,为了改善受教育者的道德,人不能在课堂场景中‘缺席’……因此,我们所关注的课堂场景,除了基本的场所、器物、设施等物质要素之外,还包括更为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往情境,蕴含其中的道德情感的流淌和每每出现的道德语言的解读,这又与课堂的道德教育水准息息相随。”[7]除了以“师德为先、素养为基”来表达国际中文教师道德品性的“严格”要求之外,我们还可以专业知识要求为聚焦点,爬梳相关部门政策文本中对国际中文教师专业修为要求之“宽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并实施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8](GF0025-2021),对国际中文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话题任务内容和语言量化指标的教学评价,都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这在政策层面上,传递了要求从业者尊重国际中文学习者学习规律,沿循学习者为本、跨文化能力为重的专业要求路径,提供适切国际中文学习者特点的国际中文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信号。由此,国际中文教师须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引导其在了解中华文化的同时,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这同样也是国际中文教师完善自我学习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断追寻跨文化语境下专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当我们从国际中文教师标准要求的“宏大叙事”走向国际中文教师个体人格要素的“微观见著”,在具体课堂中进行探察,将有助于加深对国际中文教师践行“宽严相济”的道德坐标、专业修为的认识。有学者指出,课堂精神空间一旦形成,就是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精神空间的存在,让教师和学生均能超越物理的空间,进行精神的表达和相互的交流。师生表达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认知的内容、情感的内容和价值观的内容,这是构成课堂精神空间的三个基本的维度。[9]

有鉴于此,研究者选取了不同院校的三位国际中文教师(Ella,Leo,Mindy)①按照社会科学的研究惯例,在涉及个人信息、学校信息和受访内容方面,研究者都做了匿名化处理;
部分事例节选自《国文研究生》等新媒体公众号内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呈现其相关教学日记、课堂博客以及反思文章的叙事片段,提炼教学技法认知、教学情感输出和教学价值观建构等维度,分析其立足于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的课堂境遇内,融“德”入“教”的人格特质。

(一)在教学技法认知方面,宽严有度、宽严审时

“宽严相济上好第一堂课……需要因材施教式根植‘育德’首印象,对于不同学龄的教学对象需采取不同对策”[10]。Ella是一位刚刚走出校门的“青椒”,尽管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历加持,也有师范实习经历和熟稔的书法才艺,但走出国门“实操”对外教学,一开始还是处于懵懂状态。“班里是混合班,三分之二是华裔子弟,三分之一是爪哇族(Java)、巽他族(Sunda)学生,如何提供一种融生活体验模式、专门课程模式及类型体验模式在内的多种形态方法,让他们沿循跨域交流身份的多维伦理取向,在对中外文化比较中,增进对于中国的认同感与情感,的确很烧脑”。后来,Ella逐渐从传授汉字书写技法过程中悟得“方法”,“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其构形极具美感,楷书的严谨端庄、篆书的稳重古雅、行书的逍遥洒脱……我在手把手教授书法时,尽可能将汉字设置情境化,即以‘严’‘课’‘正’等字,传递规整课堂纪律的信号,以‘宽’‘长’‘同’等字,表达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在世界文化家园中交流互鉴的意念……”以“宽”字传递师爱,以“严”字蕴示规矩,Ella的教学认知从原始模糊逐步走向清晰明了。正是从拓展国际中文学习者对书法艺术的体验、创作、欣赏以及知识的教学过程中,Ella的道德素养、审美素养润物细无声般获得发展。

(二)在教学情感输出方面,严中有宽、宽中有严

对于国际中文教师来说,海外任教时光既是一场难忘的旅途,也是一段育人育己的宝贵经历。在非洲的****,很多国际中文教师都是“90后”,Leo就是其中的一名。她所任教的**中学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没有中文或介绍中国文化的图书,要教好一个班80多名学生难度很大。Leo表示,“为确保能让每个学生听清楚发音,我需要时不时走到教室中间,提高嗓音讲课。将自我‘守正’的要求,转化到具体的言传身教中。当然,有些学生没能意会到这一点,认为老师的‘大嗓门’只是传达一种无法比拟的课堂威严。为消除这部分的‘误解’,缓和课堂氛围,我从网上下载权威教辅材料,在上课前分发给学生,抓好补充性、前置性的课前阅读。每次晚自习结束后,我还要为学生们进行答疑,对于白天‘掉链子’的学生重点‘开小灶’,常常晚上11点后才能回到宿舍。这样‘加倍’的坚持和‘严整’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学生们的中文水平提升明显,在‘汉语桥’比赛上屡获佳绩。”语言是进行知识传递与情感沟通的主要媒介,Leo教学情感的课堂输出,源自于对传播课堂语言的“严正”态度,又如细水长流般渗透进日常辅导技巧中,带来富有说服力的教学成果。

(三)在教学价值观建构方面,该严则严、当宽则宽

经典教育格言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积累的独特智慧,不仅泽被后世,也影响五洲四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原本打算按时赴任****的Mindy,不得不推迟行程,暂时改为线上教学方式。Mindy的面授对象是具有高级汉语水平(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六级)的孔子学院学员,教授的课程是富有挑战性的“中国文化概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些反映中国人自古至今坚守的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字眼,外国中文学习者往往知其形而不明其意。他们受限于知识储备,以及在虚拟空间里缺少师生的真实互动,而只能略知一二。我虽然从词源、从日常事例中加以解释,但是,有些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无法悟得词义本质……于是,我该严则严,即多要求诵读与默写、多频次反馈与巩固;
当宽则宽,充分考虑跨文化的宽阔度,包括中外文化对于日用道德准则、家庭伦理和价值观念、行为处事的规范和戒条、职业的选择、生活的情趣、读书学习技巧的求同存异……”就此,国际中文教师描绘中国读书耕田、布衣蔬食、以清贫勤苦立家业的图景,阐明中国经典教育格言……带动外国中文学习者自我修身养性以及出新学习价值。

综上,三位国际中文教师的文化特质,是他们在课堂场景互动和师生协商中建构起来的。在此过程中,他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发挥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也许他们总体上的人格文化是复杂的、多维度的,甚至是矛盾和动态变化的,但是都不约而同地建构起特点鲜明的主导身份特质:宽严相济。

诚然,以上引述事例,只是代表某些国际中文教师的典型特征。为了整体观照这一群体的文化特质,需要依托发展性角度展开。在对外教学周期内,国际中文教师群体服务期短,存在专业基础薄弱、职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职业认同感不高、培训机会相对缺乏等问题。[11][12]尽管如此,国际中文教师在服务阶段,也恰好未受教师职业定型和教学逻辑惯性的制约,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发挥课堂想象力,个性化表现教学感染力。面向未来,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际中文教师文化特质,就要以消解国际中文教师确定性发展方向(成为永久的教师职业)为研究假设,挖掘国际中文教师提升宽严相济的温度、广度、精度的可为时空,让容融多方、择善从之的道德修为,贯穿成为其外派教学生活乃至生命周期的重要部分。

(一)推崇宽严相济的教学温度:文心与人心和谐交融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辉耀人,这既是国际中文学习者锻炼艺术鉴赏与讲演能力、深化文学修养与读写水平的思维素材,也可成为国际中文教师推介中华民族经典篇文、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教学源泉。于是,假如国际中文教师在每个教学单元,既能严谨设计各种启发性、典型性问题,搭配从正规渠道所采集的图像资源,又能广泛组织教学对象体验元宵节“挂灯笼”、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中国传统民俗生活,领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来历、特色和意义,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呈现形式,将提升国际中文学习者的学习热度,启发其解决认知离身的学习困惑,转向追求学、思、做相统一,身、心、神相融通。概言之,有影响力度的国际中文教师文化特质,应该推崇宽严相济的教学温度,让课堂场景既生发于文心流淌语言,情感渗透生命的理念,又回归于具身认知与互学互鉴的理性。

(二)拓展宽严相济的教学广度:语言与情感同构共生

为了更有效地传播中文和弘扬中华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众多国际中文教师须不断完善教学技能。而拓展宽严相济的教学广度,不失为好办法,即国际中文教师把握端正用语与涓涓情感的同构共生策略,营造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相结合的多形态隐喻教学氛围。以讲授《诗经》为例,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不单在国内被广泛研究,在外国也得到众多中文爱好者的热烈关注,朗朗上口又有寓意深远的《诗经》名言名句,屡屡在对外高级汉语课堂上被热烈追捧。于是,国际中文教师可以引导国际中文学习者从《诗经》中记录的草木鸟兽虫鱼,启发他们拓展“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等本土术语的理解与借鉴,激发他们对《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风、雅、颂的内容作本地化交流领会。由此及至,国际中文教师创设有价值导向的、有思想品味的“中国文化超市”,带动教学对象研墨挥毫、载歌载舞……这些隐喻教学形态交相辉映,十分有利于国际中文教师内隐性文化素养的凝集与转化。

(三)把握宽严相济的教学精度:“刚性”与“关怀”并重

国际中文学习者生源地遍及五大洲,其学习文化、生活习俗和语言习得习惯,必然呈现更为多元化、差异化的复杂格局,这种差异往往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对当前所受教育的满意度,即从个体所接受教育的评价,来显示他们的教育需求;
二是对教育需求的期望及教育选择行为,即通过国际中文学习者对理想留学教育的向往以及其教育选择行为来反映他们的教育需求。有鉴于此,国际中文教师应该因时、因地、因势、因人,把握宽严相济的教学精度,从教学对象的主观感受及客观水平出发,努力做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力求“刚性”与“关怀”相得益彰,对国际中文学习者的差异化需求饱含善意,流露出积极期待。在这里,国际中文教师强调培育国际中文人才的“知识广博,品行雅正”,可以“广”“雅”两字为教学引子,借助“树干”比喻人才品行雅正的“刚性”,依托“根系”传递对人才拥有广博精深知识的务本关怀。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学中文、用中文已在海外蔚然成风。据官方统计,截至202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10个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将中文作为官方语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人数超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13]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国际中文教师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现隽永且深远的人格文化。目前而言,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背景多元,外派身份难以长久定型,要求他们在较为短暂的对外教学活动中,形成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理解道德规范并进行正确判断,完整理解并践行语言教育政策规章,仍然在路上。

当然,我们也需要警惕——假如,我们只是对国际中文教师人格文化进行单一化考量,以致于将其教学表达的宽严相济维度,一而再、再而三奉为圭臬,这可能会遮蔽其他特质闪光点的存在,甚至陷入到宽严相济的技术性或有效性的窠臼。这种“技术主义”倾向,将导致国际中文教师对教学采取一种“非道德”的立场,“孤岛化”处理课堂经验图式,湮灭多维度且深层次的对外教学使命内涵,从而不利于国际中文教师的长远专业发展。概言之,国际中文教师修炼文化特质,应该不断超越对宽严相济的理解与践行,鼓励其在语言理论与情感实践之间、在文化伦理与人文教育之间,不断平衡从众、博弈、让渡、辄止等生态形式,当然,这需要各方集思广益、共同尝试且不断迭代。

猜你喜欢相济学习者课堂甜蜜的烘焙课堂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美在课堂花开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10期)2021-10-20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意林·少年版(2020年2期)2020-02-18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海外华文教育(2016年4期)2017-01-20着眼小事干细活 宽严相济铸班魂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学校管理要“宽严相济”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成人教育(2015年7期)2015-12-21

推荐访问:中文 特质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