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 张彩艳(榆林学院/陕西省榆林市) 王欢欢(榆林市第十中学/陕西省榆林市)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正面临着青春期,青春期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或多或少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影响,包括青春期的叛逆思想、随波逐流、焦虑、抑郁等,这些都是经常出现在初中生当中的。而且初中阶段作为学生第二个自我意识的迸发时期,学生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但是由于个人能力以及外界的限制,一时无法满足个人的需要,因此学生会产生一些过激性行为,甚至酿成大错。所以展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1.日常关注不够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多数初中学校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学校教育上。部分初中学校会出现多起打架斗殴事件,还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捣乱,公然破坏课堂秩序;
有的学生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产生过激行为……虽然这些都是初中生正常范围内的心理变化,但是学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关注学生的行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大部分学校都更加重视中学生的学习,关注学习技能的培养和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心理压力以及各种心理变化。

2.指导力度不足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中将12—18岁划分为青年期,明确指出这一时期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学生经常会表现出丧失目标以及失去信心的现象,而学生是无法科学认识自己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的,所以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且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障碍的产生,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产生了较大困扰。而在当下初中学段当中,许多教师无法科学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心境低落、遇到心理问题时无法进行专业的指导。即便是部分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疏导,但是指导力度不够,无法帮助学生彻底摆脱心理障碍,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心理辅导的作用。

3.家庭教育欠缺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成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在当下的家庭教育当中,家长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而且社会上也常常会产生因为家长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而导致学生自杀的现象,还有的家长将自己的想法强压给学生,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这些都是家庭教育欠缺的表现。

4.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网络大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大。在中学阶段常常会出现一些网络用语,而且中学生的模仿性较强,在“三观”养成的过渡时期,他们无法辨别是非,经常会出现随波逐流的现象。但是在一个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一些非主流现象常常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导致中学生进行模仿,由此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再如,追星在当下的中学生中是比较严重的,甚至有的中学生追星到了不学习的程度。所以必须要重视大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自满心理导致傲慢无礼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之一是自满心理导致傲慢无理。中学阶段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有的学生个人能力发展较快,能够在成绩以及其他各方面领先同龄学生。但是有的学生却发展缓慢,思维较慢,所以在学习方面以及其他方面都处于暂时性落后的状态。而这种差距让一些学生沾沾自喜,过度夸大自己的成绩,过度骄傲和心理膨胀,这种现象导致学生自满心理的出现。这种心理状态长期发展下去就会让这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比其他同班同学高一等,产生傲慢无礼的行为。

2.攀比心理引发负面情绪

攀比心理可以说是中学生当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学生攀比往往不是比学习,而是比一些外在的衣服着装、家庭条件、外貌长相、技能,等等,这些直接脱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是有不同的,这导致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3.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交往障碍

以自我为中心是中学生的表现之一。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养成时期,过度关注自身的发展而忽略了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在处理事情时想不到换位思考,单纯地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利益的获得。以自我为中心让同班同学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没有得到重视,所以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往往交不到朋友。交往障碍的出现导致部分学生被集体孤立,产生自闭的性格。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形成“黑色深渊”,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好的青春期印象。

4.逆反心理带来易怒情绪

逆反心理是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正常的心理现象之一,但是过度逆反、过度叛逆对教师和家长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逆反心理容易给学生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学生也会因此产生易怒情绪。而情绪化的行为是初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现象,易怒情绪带动学生行为上的冲动,所以会导致过激的行为。其次,初中阶段本身就是学生情绪难以控制且波动较大的时期,再加上逆反心理的催化,更是让学生无法控制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往往会因此铸成大错。所以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5.喜怒无常凸显心境障碍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情绪起伏大,喜怒无常,给人阴晴不定的感觉。情绪体验强烈,两极化。相关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2.26%;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有轻度抑郁的为17.2%,有重度抑郁的为7.4%。由此可见,中学生抑郁问题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关注中学生的情绪问题以及更为严重的心境障碍问题。

1.组织教师专研心理健康教育

要想引导学生达到一种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要在教师资源上达标。组织教师专心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要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和相关的心理学发展历程进行了解。了解各大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各种教育理念,并且将这些教育理念与学校出现的各种案例结合在一起,将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并且及时记录学生出现的各种反应,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可以利用线上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抽取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专心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信息,及时整合。还可以通过引入相关专业人才来带动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在专业技能方面或多或少都会优于其他教师,所以可以选择引入人才来开设课程,带动其他教师心理专业知识的提升。让全校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能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所涉猎,能够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协同机制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之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两大重要模块。家校共育在近年来也得到快速推广,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之下,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强强联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办学状况,同时针对个别学生所出现的异常行为,及时向家长了解情况。家校互动方面。应该定期开展家校会议,针对学生近期所出现的各种状况进行共同商议,并且找出最佳的解决策略。在互动方面,可以借助微信、电话或者钉钉群等各种现代信息平台进行交流,这样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也能让家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因为叛逆心理,所以对个别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满,会采取逃课以及上课捣乱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但是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师多次教育之下依旧不改变。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介入,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尊师重道是我们传统的美德,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教师和学生也是这样的道理,每个教师都有其教学风格,而且全班学生都有各自喜欢的学习风格,但是教师不可能去适应每个学生来让自己的风格在每一节课都进行改变。所以就需要全班学生来适应教师的风格。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找教师协商,教师再进行调整,而不是学生通过这种错误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同时也是缺乏教养的表现。通过这种家校协同机制,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学生德育,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

3.联合地方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学校和学校之间的联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得到切实推进。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存在共性,联合地方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可以根据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共性问题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让整个中学的大环境向好发展。而且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也是有所联系的,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进而带动各所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地方或许会建立多所中学,而多所中学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联系。学校领导可以考虑联合地方高校进行心理普及的方法,帮助学生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多给学生普及一些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应该正确对待自己青春期出现的这些变化;
在遇到各种问题时,不采取硬性措施来解决,而是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解决……从各个角度由浅入深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举出各种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出现了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出现了,一定要正确对待,在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之下,共同走出心理困境,实现健康快乐成长。最后,联合地方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也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帮助学生解决各项问题。

4.联合社会机构加强心理健康引导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许一些比较简单的心理问题学校教师可以解决,但是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学校教师解决起来就会比较棘手。由此可以联合社会机构,加强心理健康引导,社会机构对学生的成长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能够借助社会机构的影响力带动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社会上会出现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些机构见过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案例,解决初中生的各种问题可以说是不在话下。还可以定期邀请社会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心理咨询,让学生能够对专业人士说出自己的心理诉求、自己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问题。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防患于未然,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出现一些心理扭曲的现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比如,社会机构要多渗透一些正能量的信息,用各种励志的例子带动学生成长,带动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而且社会机构在心理引导方面还要实现针对性,每个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各有差异,要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专门的策略。比如抑郁症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积极配合治疗、学习如何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通过给学生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还未解决,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心理医院解决自身的问题。社会机构推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会因此带动整个中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风气的塑造。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武器之一。根据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从组织教师资源专研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联合地方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及联合社会机构加强心理健康引导四个角度提出解决策略,实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强强联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家校中学生心理健康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教育(2022年20期)2022-07-05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1年9期)2021-11-05《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发明与创新(2021年10期)2021-03-26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疯狂英语·初中版(2021年7期)2021-01-21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我来“晒晒”《中学生》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 中学生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