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发展路径分析

李艳峰 王佳茵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武汉 430200)

智慧体育场馆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体育场馆设计、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智慧化升级的实践模式。2021 年10 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强调“加快体育场地设施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智慧体育场馆”,为“十四五”时期体育场馆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加强智慧体育场馆建设既是加速建成体育强国、补足体育关键领域及场馆薄弱环节的重点工作;
另一方面,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智慧体育场馆发展对落实“新基建”场景,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场馆是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载体,需要结合时代要求优化升级,并提高对体育场馆的智慧化管理能力。结合国家政策指引和场馆运营实践,引入新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模式实施智慧化运营管理,是实现场馆双向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国内体育场馆仍存在多种潜在问题,对于智慧管理系统的结合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更好从管理学视角加以研究,重新审视“如何运营”这一问题,加快体育场馆变革升级,确保场馆运营方案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目前,智慧体育场馆研究和发展仍尚不成熟,其国内体育场馆发展历程可总结为四个阶段。

(1)起步期(1949-1985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之前,该阶段场馆工艺设计主要体现竞赛特征,设计内涵集合看台+赛场功能,主要关注“场地布置与构造”;

(2)发展期(1986-2000 年)。亚运会后,技术与构造逐渐与国际接轨,众多体育场馆愈发重视数字化转型和技术融合,纷纷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但早期场馆智能化系统尚未构建网络化形态,缺乏整体效应,运作能力较低;

(3)飞跃期(2001-2013 年)。以2008 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群为代表,体育场馆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了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此时国内场馆智能化技术、产品、系统日渐成熟,市场中也出现专门的解决方案;

(4)质变期(2014 年至今)。该阶段国家政策鼓励场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 等新技术,满足运营节能、省人、增效的管理创新需求,创设消费者体验场景,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即当前智慧体育场馆发展阶段。

2.1、国内体育场馆普遍存在智慧化改造“升级刚需”

2012 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5.9%,2021 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 万亿元,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外体育场馆大多配置了智慧管理系统,将科技和管理双向融合,大大提高了场馆整体的运营效率。而国内体育场馆仍多存在建设位置不当、科技含量低、顾客服务能力差等短板,大大降低了群众参赛观演的积极性和消费需求,在管理方面忽视了整体的运作效率。随着市场竞争和消费者体育需求的多样性,正在迫使我国体育场馆智慧化升级,加快运营升级。

2.2、新时代消费需求带动场馆运营“智慧转型”

根据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1-2027 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深度分析与市场需求预测报告》数据显示,体育产业规模未来五年将急速上涨,在2022 年将实现规模额度超3.5 亿的目标,体育产业增值将突破1.14 万亿,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体育锻炼和赛事活动中,同时人们由传统的体育锻炼消费越来越重视智慧服务和休闲享受,人们更加注重沉浸式的体育运动体验,追求智能体育和社交体育的双向融合,消费需求大大转变。一方面,人们的体育消费能力不断提升,web 2.0 时代的互联网体育宣传和服务将难以及时捕获消费者的运动需求,人们急需智能化的体育场馆为观众带来沉浸式和趣味性的体验,将体育与元宇宙时代下VR、AR和MR 技术融合,实现数字化的快速转型;
另一方面,全国体育场馆和运动消费者受到疫情的困扰,人们追求线上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上升,体育场馆需摆脱传统的入场观赛和参与健身运动的运营模式,需结合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发展要求推进深一步的智慧转型。

2.3、国内科学技术发展为智慧场馆升级提供强力支持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数量正在呈指数级增长,以及随着数字孪生、VR 和AR 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为体育用户呈现互动的可视化环境,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以及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化,可以帮助体育产业更好摆脱信息孤岛、数据存储等问题,以去中心化技术加快推动着体育产业的数字化优化升级。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高效率、互动性、快速化等属性推动着体育场馆为体育爱好者带来更多的体育服务和体育赛事的沉浸式观感。同时,数字替身和虚拟交互场景,在体育场馆运营也不断得到试点发展,其AI 智慧助手、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管理云计算等将为智慧体育场馆发展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3.1、智慧化赋能不足

智慧体育场馆是结合多种科技手段和工具的产物,其智慧化水平和给予顾客的消费体验将是评价的关键指标。国内智慧体育场馆重点在于发展全民健身的管理,对于整体智慧化管理和消费需求的调查尚有不足,在建设布局和互联网设备管理方面缺乏重视。例如,大型体育场馆高密度的互联网设备、沉浸式LED 灯、中心大屏、场馆APP 应用条件有限,通讯失灵和观感互动环境差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运动体验。同时,部分场馆运营机构也意识到体育场馆运营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融合,但未利用好线上和线下媒体宣传,用户难以获得体育场馆的最新动态。当前,部分体育场馆智慧化程度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很难满足体育爱好者的相应需求。

3.2、场馆数字化转型面临阵痛

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体育场馆在信息技术和运营变革的双重压力下面临着转型的阵痛。当前,国内众多体育场馆难以适应快速的市场需求变化和管理结构优化升级步伐,转型和管理都将很难实行,面临内外双重压力。一方面,智慧体育场馆需要科技资金的投入,为体育场馆运营赋能,但多数体育场馆业务范围有限,仅限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缺乏相关配套业态,场馆附加值偏低,导致缺乏内在提升动力,场馆面临“投入—产出”的困局。且缺乏政策扶持、硬件设备和管理技术的支持,自身变革升级自主性不高,难以承受智慧化转型带来的运营支出费用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概念的认知缺乏认知或偏差,将产生运营变革的斥力,加上缺乏较为成熟的运营管理技术和规范制度,鉴于场馆存在经营差异,自身经营压力大的场馆缺乏自主变革意愿,老旧场馆难以去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即使加以改造采用高水平管理也将难以保证达到预期运营效果。

3.3、场馆运营方认知受限

当前,我国多数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总体处于亏损状态,投资建设智慧体育场馆对于多数场馆而言论证与建设周期较长,致使许多场馆运营主体踟蹰不前。场馆运营方既是智慧化运营管理转型的接收者,也是智慧化运营管理的执行者,往往会结合当前场馆的自身发展状态出发考虑,当前体育场馆受疫情影响很难获取更多的增值渠道,场馆运营方和管理者调研不足,认为当前体育场馆的运营情况已处于饱和状态,很难再开展新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此外,认为智慧化场馆的建设投入势必产生高额度的经费投入,且很难预测未来场馆盈利情况,难以承受运营变革带来的风险。场馆运营主体认知陷入错误理解的困境,难以树立革新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思维来推进场馆的持续化发展,僵硬的管理方式和错误的运营理念将严重制约场馆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3.4、行业标准难以落实执行

标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体育场馆管理正在不断的优化升级中,国家级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建设标准已初步建立,但细则条文难以有效解读和下放落实,其标准和规范尚有待修改。只有科学合理化的智慧体育场馆建设标准和运营规范,才能打好体育场馆数字化转型的战役。同时,体育场馆的运营和管理都将受到当地或者国家场馆协会的管理和制约。当前,各地场馆协会的工作任务和发展规划多倾向于建设资金预算、行业管理、人员培训、活动策划等方面,还未形成对于智慧体育场馆以及行业的规范性文件。智慧体育场馆运营标准难以有效解读和落实到基层,地区性标准差异化较大,其体育场馆运营标准尚未有效按照场馆类别针对性设置,地方场馆执行力又难以得到体育协会的标准文件指导和支持,使得智慧体育场馆运营体系难以有效运转。

4.1、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实现路径

(1)企业投资运营模式。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应增强自身驱动力,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和管理经验技术,过度依赖于政府财务拨款扶持将制约自身运营效率,融合社会多元主体的力量和资金是十分重要的。市场是社会资源分配效率最高的手段,企业作为快速因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主体,更加关注消费者的自身体育运动需求和市场价格波动,并能够快速地调整管理和运营方式,提供满足时代要求的多样化、智慧化、科技化、个性化的产品的服务。也将大大减少财务的依赖,便于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加快运营变革优化设计。

从运营条件分析,一方面,企业运营管理场馆不同于政府运营模式,其自身可以投入更多比重的资金和管理技术,从而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运营管理中多重视智慧化技术开发、培养高质量管理人才、运营风险评估、经营决策权、运营发展规划等方面,为智慧化场馆运营提供保障。此外,场馆网络服务、智能场控系统、人脸识别入场系统、设备使用和租用、APP 开发等单体或组合项目都适合由企业去自主开发;
另一方面,企业还具备优秀的赛事组织能力、场地建设规划能力、运营管理方案设计能力、资金预算管控等能力。

(2)场馆协会纽带模式。

场馆协会纽带模式突出体育协会的核心纽带作用,由各级体育场馆协会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智慧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科学研究等相关活动。一方面,在纵向层面上,体育场馆协会将连接上级体育总局落实运营政策和标准,下级联系高效、企业、事业单位、公共等体育场馆,并与互联网科技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搭建场馆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运营交流平台,为智慧体育场馆引入运营服务商和高效的智慧体育场馆改造整体解决方案,为体育场馆提供新技术应用、场馆运营数据开发和广告拓展等单项业务。

体育场馆协会作为社会体育组织,具备专业化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体育场馆的专业人才将及时捕捉国内外智慧体育场馆的动态发展和运营经验,并可以发挥专业优势设立专门的智库系统,为各地场馆运营体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4.2、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推进策略

(1)政府加大智慧体育场馆投入。

国内场馆运营管理仍存在运营成本较大、管理效率低、分配不均等短板,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大关注力度,推进运营变革升级。从长远来看,体育场馆是体育运动人群的集中地、更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载体,政府要加强自身服务型政府变革,遵循当前体育场馆发展的运营管理变化趋势,将新技术和科技融入到体育产业当中,鼓励体育场馆的智慧化升级,增强我国体育场馆的科技创新能力。政府要加大对智慧化体育场馆的财务投入和行业标准研究,并借助购买公共服务、发放运营转型补贴、开设专项储备资金等多种手段予以支持,帮助更多的体育场馆尤其是缺乏运营管理和设备老旧的场馆,为更多体育场馆提供帮扶。

(2)积极转变观念推动智慧运营。

观念上的障碍是制约场馆实施智慧化运营变革的重要因素。为确保智慧化体育场馆运营得到支持和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破除错误认知。一方面,加快建立沟通机制,将新时代运营变革观念和标准制度传送到每一个场馆工作单位,并建立运营变革反馈平台,及时将运营方案、改造计划、技术理念、服务宗旨等公布在各大交流平台,让更多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了解和接收新的理念和知识,加大体育场地的人员再培训力度,发挥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宣传动员作用。并通过云计算服务和区块链技术,为每一个场馆设计针对性的运营方案;
另一方面,选择场馆进行改革试点,树立改革典型,实现由点及面,逐步扩展的空间发展规划。加大推广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变革的工作成效与成功经验,凸显智慧体育场馆的运营与制度设计的优势,为推进智慧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酝酿针对性的场馆智慧运营方案。

不同类型的体育场馆应当结合自身体育资源和场馆设备等设计针对性的运营方案。针对场馆运营现状,场馆大致列为三种类型:一是老旧场馆,此类场馆缺乏有效的电子化智慧管理,缺乏技术管理人才和自动化设备,仅具备体育建筑的基本功能、基础体育设备,全方位运营需全靠人工管理;
二是新建或新型改造的体育场馆,具备完善化的体育场馆功能,拥有各类弱电设备和系统,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商业运营和互联网营销技术,但整体智慧化程度不高;
三是正在规划建设的场馆,融合了多种智慧管理系统和管理技术。因此,建议各类型场馆应尽快酝酿智慧化运营思路,建成一套运行可靠、数据统一、管理严密、互联互通、统一维护的信息化运营管理平台,明确应用方向。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自身体育场馆专用管理系统、智慧运营专项计划、商业价值开发内容等板块;
另一方面,借鉴优秀变革场馆经验和管理技术,强化自身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客户需求分析、运营风险预警监测、运营决策能力;
最后,妥善抉择运营变革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深入考察供应商的自身商业状况、技术水平、科研能力、成功方案等,抉择出优秀且合适的的项目合作伙伴。

(4)加强智慧体育场馆规范化管理。

智慧体育场馆是时代科技与传统体育场馆深度融合的产物,但新型的体育场馆在发展过程中也容易陷入科技无应用、有市场无产业、有问题无管控等困境。因此,自身的规范化管理显得极为重要,更是维持场馆运营科学合理的保障。首先,要为体育场馆智慧化运营变革确定一系列标准化的制度。使业务流程、服务规范、运营管理、技术再造等标准化,将每一个细节都以明确化的规章制度确立下来,形成严格的规范化管理。目前,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发布了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对相关术语、系统架构、业务应用和保障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和统一;
其次,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化改革。消费者和体育场馆之间最大的问题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信息反馈,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场馆的运营水平,智慧型体育场馆将有力解决该发展短板,切实记录并反映社会和体育消费者的需求。为此,未来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要将科技水平提升和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相结合,用不断发展的智慧科技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现多样化、高水平、动态化的运动发展。

(5)实施智慧体育场馆人文元素融入。

体育场地的主体仍是广大的运动爱好者,场馆的建设和变革都离不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良好的文化输出将是增强客户消费体验和忠诚度的重要一环,以人为本是全民健身计划的核心观念,也是智慧体育场馆长远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首先,及时做好市场需求预测和反馈。通过区块链技术以及云计算服务,对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和预测,充分分析当前体育用户的喜好和人群的分布特征,了解掌握消费者的体育运动需求;
其次,以客户的沉浸式体验为主。消费者的满意度将是确保运营管理变革有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事先建立用户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根据各自身体特征和运动需求,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多样化、沉浸式服务体验;
最后,重构场馆和消费者的关系。从科技向善的视角出发整合场馆业务,以感知消费者需求为手段实时调整场馆的技术供给,着重突出智慧体育场馆“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从而在优化体验过程中重构场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智慧体育场馆是时代发展要求,更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推动力。其理念与实践已经成为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变革、转型升级和长期发展的新动力,给体育场馆事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憧憬。在积极推进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的同时,也应理性思考其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总之,科技与体育场馆的深度融合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好的运营管理将带动体育场馆效益增加,其高效的运营管理将是确保体育场馆变革升级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体育场馆场馆智慧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冬奥之约,场馆先行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场馆风采丝绸之路(2016年19期)2016-11-17有智慧的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6期)2014-07-22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4年2期)2014-02-28地方立法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思考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1期)2014-02-27智慧派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推荐访问:体育场馆 数字化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