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刊载品管圈论文情况分析

—— 王 侠 吕传禄 刘兰辉

品管圈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是提升医院服务品质的重要抓手[1]。近年来,品管圈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医院质量管理领域,涉及护理、医疗、药学、医技、院感、后勤、行政、医院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2-4]。《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自1998年刊载QC小组活动文献[5]以来,始终重视品管圈科研成果的刊发。作为我国研究和交流卫生质量管理领域方法及学术成果的全国性指导类科技期刊,研究其刊载品管圈论文情况,可以了解国内品管圈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与研究动态。本研究对《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近10年刊载的品管圈相关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剖析了品管圈研究热点,以期为今后品管圈研究提供参考。

1.1 文献检索策略

不论是QC小组,还是品管圈、品质圈,它们称谓不同,但却属于同一概念,都要求遵循PDCA循环,体现全员参与,基于客观事实,持续改进,仅在活动程序、课题类型等方面略有区别[6],故本研究未做区分。2022年8月,以“品管圈、QCC、QC小组、品质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主题字段检索,限定文献来源为《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时间范围限定为2012年1月-2021年12月。

1.2 文献纳排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的以品管圈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文献排除标准:新闻通讯、座谈、通知公告、征稿启示、专家点评等。同时,对同义/近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住院患者”并入“患者”,将“QC小组活动”并入“QC小组”,将“品管圈活动”并入“品管圈”等。

1.3 统计分析方法

将检索到的所有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排除不符合研究标准文献后,对纳入文献的发文年份、作者、研究机构、发文地域、基金等进行计量分析,并采用NoteExpre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利用BibExcel和Pajek软件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2.1 发文年份

共检索获得202篇文献,排除不符合研究标准文献,有172篇文献纳入本研究范围,其中159篇为实践应用类论文,13篇为理论研究类论文。《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近10年刊发品管圈文献变化趋势见图1。从图1可知,品管圈研究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2年-2015年发文量稳步增长,反映了行业内对品管圈的研究热度不断上升;
2016-2021年发文量呈平稳阶梯式波动状态,表明品管圈研究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图1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2012年-2021年刊发品管圈文献发文年份分布

2.2 发文作者

172篇文献中:6篇由1名作者完成,占3.49%;
17篇由2名作者完成,占9.88%;
149篇由3名及以上作者完成,占86.63%。文献合作度(作者总数/文献总数)为5.23,文献合著率(合著文献数/文献总数)为96.51%。

2.3 研究机构

对172篇文献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发现,共涉及106所研究机构,其中发文量≥5篇的研究机构有9个,见表1。

表1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2012年-2021年刊发品管圈文献中发文量≥5篇的研究机构

2.4 发文地域

对文献的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域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72篇文献共涉及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这说明《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品管圈文献的地域分布具有广泛性。其中,发表品管圈文献数量排名前3的省级行政区分别为天津市(25篇)、陕西省(20篇)、上海市(15篇),共计发表文献60篇,占文献总量的34.88%。

图2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2012年-2021年刊发品管圈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2.5 基金来源

172篇文献中,41篇(23.84%)有基金支持,基金类型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高等院校专项基金等。基金资助较多的项目有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5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3篇)、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管理创新研究课题(3篇)、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2篇)。

2.6 关键词共现分析

172篇文献共使用关键词445个、705次,篇均关键词为2.59个、4.10次。依据齐普夫第二定律的高低频词界定公式[7],频数>27的关键词可以认为是高频词。但本研究中符合此条件的关键词仅5个。为了对关键词进行进一步分析,本研究选取频数≥3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共涉及27个关键词,出现380次,占总关键词频次的53.90%,能够基本呈现文献的研究热点。利用BibExcel软件构建27×27的共词矩阵,采用Pajek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进行中心度可视化分析,见图2。图谱中节点越大,指向的节点越多,与其他节点的关系越紧密,说明该节点的作用越大。分析发现,品管圈、QC小组、问题解决型品管圈、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等关键词节点较大,与其它节点的关系较紧密,可视为研究热点中心词。

3.1 品管圈已在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近10年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品管圈论文数量从持续上升到阶梯式波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品管圈研究从起步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喻示着品管圈活动的持续创新发展。分析文献地域分布可以发现,文献的发文作者所在地域分布广泛,涉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说明品管圈活动的推行模式已经逐渐成熟,其在医疗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在大量实践的推动下,品管圈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3.2 品管圈研究需积极争取基金支持

作为刊载品管圈研究的十大高频期刊之一[8],《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的品管圈论文基金资助率为23.84%,远高于国内医院品管圈论文基金资助率(1.7%)[9]。这说明该期刊刊载论文质量要求较高,吸引了有基金资助的高质量文献投稿。但是,这也意味着国内医院品管圈文献基金资助率总体偏低,尚需要积极争取,加大基金支持力度,以鼓励医护人员丰富品管圈内涵,切实提升品管圈活动的实践效果。

3.3 医院品管圈研究的热点分析

基于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浏览相关文献,发现近10年《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发品管圈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3.3.1 品管圈活动实践经验 从近10年《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品管圈文献来看,品管圈理论探讨少,实践应用多。品管圈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1)以提升术后护理水平、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的护理品管圈[10-12];
(2)以优化物资保障和加强后勤管理为目标的医院后勤品管圈[13-14];
(3)以提高病情知晓率和患者依从性为目标的健康教育品管圈[15-16];
(4)以降低药品调配差错率和药品管理缺陷率为目标的药品管理品管圈[17-18]。这反映出品管圈活动已在医院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相关文献也反映了存在的问题:一是医生群体参与度相对较低,活动方案制定存在局限;
二是工具运用不规范,多数医院未将质量管理工具学习纳入常态化;
三是有价值的问题难以被发现,存在低质量、重复选题现象。对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鼓励医生群体参与。目前,多数医院已经建立了医护一体化、多学科协作等工作模式,若品管圈成员缺少医生,将会限制活动效果。因此,医院有必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医生群体参与到质量改进项目中来,为质量改进贡献智慧与力量。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适宜的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医院每年应在全院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质量管理工具培训,以提高科室及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的能力。质量管理工具培训是一项长期性、常规性工作,可以通过辐射方式推行,内训课程是有效的方式[19]。三是注意主题创新。一个好的品管圈项目如同一个好的临床研究一样,往往需要一个好的选题。一般而言,品管圈选题有两种策略:在复习大量文献基础上选题;
从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选题[20]。这两种选题策略各有利弊,实际工作中,建议将两者相结合,从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进行选题,符合“临床研究要解决临床问题”的初衷,贴近临床工作实际,这样才能有更多创新的机会。

3.3.2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问题解决型品管圈主要针对既有工作中现状与标准或期望出现的差距(问题),它以既有工作方法为基础,通过品管圈活动探究原因并提出方案,最终实现对工作现状的部分改进。从现有文献来看,问题解决型品管圈主要聚焦降低疾病或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如降低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21]、降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2]、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等[23]。此外,问题解决型品管圈还涉及对医院各部门既有工作流程和方法的优化,如前置审方流程优化[24]、降低腔镜手术患者接台延迟率[25]、缩短患者CRRT等待上机时间[26]等。问题解决型品管圈较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开展早,在工具选用和步骤方法上更完善,但部分圈组也存在品管手法运用不规范、操作步骤不严谨等问题。这提示:为确保质量改进效果,医院有必要在活动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高质量的培训与辅导是品管圈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课桌式互动、沙盘推演等是有效的培训方法[27]。

3.3.3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不以既有工作方法为前提,而是通过探讨新对策、新手段,创造新方法,达成新的工作期望值。《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发课题研究型品管圈论文包括构建三级预防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模式[28]、构建神经外科ICU危重患者过渡期Y型路径标准化护理模式[29]、构建全身麻醉患儿围术期家庭式管理模式[30]等。综合文献可以发现:(1)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呈现多学科协作特点。多学科协作是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的热点之一,它集中多个专业小组,通过各学科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为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全面、全程的医疗护理干预方案,最终形成新的长效机制;
(2)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提倡多层次发现问题,尤其鼓励一线医护人员基于新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
(3)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一旦成功,对于医护水平、操作规范率、患者满意度、知识知晓率等方面的改善可能是跨越性的。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广泛推广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我国医院品管圈后续发展的方向之一。创新是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的核心要义。在活动中,主题选定是否科学,能否突破束缚提出创意,方策评估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活动质量。同时,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对资源的消耗、圈员的积极性、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等要求也较高。因此,加强培训促使圈员正确选择质量管理工具,建立圈外参与和评价机制,适当提高圈员的异质性等是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31]。

3.3.4 QC小组成果 QC小组模式下,一线员工成为活动主体,提升了其践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参与度与热情,是自下而上的质量改善措施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QC小组在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病情知晓率、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如患儿家长对心内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32]、医护人员对医院后勤的满意度[14]等。自2005年开始,《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开辟“QC小组平台”专栏,专门刊发QC小组、品管圈活动论文,并于2015年开始在每一篇论文后同时刊载专家点评,以帮助圈组针对性改进,这一措施直接推动QC小组成为该杂志热点论文之一。自QC小组被引入医疗领域以来,其为我国医院提质增效、增强员工素质、提高凝聚力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QC小组活动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活动覆盖领域有待拓展,成果价值尚未充分发挥等[33]。下一步工作中:一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拓展QC小组活动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
二是推动医院、行业从各个层面建立成果推广转化和交流分享机制,使活动成果在推广交流中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首先,本研究仅纳入CNKI数据库公开的数据,可能存在部分研究缺失。如,经人工翻阅《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年-2021年所有期刊发现,该刊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均出版了品管圈专刊,共计刊载论文56篇,但在CNKI数据库仅能检索到2017年品管圈专刊的部分文献,2015年、2016年品管圈专刊论文均未上传CNKI数据库。这提示我们,杂志编辑部应关注增刊文献的传播,积极与各大数据库沟通,及时上传增刊论文,以扩大增刊论文的影响力。其次,本研究仅通过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检索,可能存在部分文献未被检索到的可能。下一步可扩大检索范围,通过摘要、标题、全文等多维度检索方式进行检索,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文献遗漏。再次,由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侧重定量研究,缺少定性分析过程。下一步或可引进专家意见以弥补不足,进一步探讨分析不同类型品管圈的研究热点。

推荐访问:中国 刊载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