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4篇

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不诚信行为层出不穷,诚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4篇

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篇1

《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不诚信行为层出不穷,诚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无视诚信的权威,为了自身利益以身犯险,不诚信者比比皆是。如何建构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诚信 大学生 诚信教育 诚信体系

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所在。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十分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诚信”写入公民二十字道德规范;2002年,十六大报告和2004年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党的报告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些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老妇晕倒马路,路人置之不理”“少童被车碾压,路人视而不见”以及“三鹿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蒙牛事件”“可口可乐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层出不穷,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呈下滑趋势,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这个群体,导致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普遍存在。本文中在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进而挖掘本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路径。

一、何谓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诚,指“内诚于心”,是一种信仰;信,指“外信于人”,是诚的外在表现。即是说,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行。诚信的道德要求即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因此,诚信,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与“立人之道”。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不论任何时候,诚信都是人最重要的品德。“明礼诚信”被列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诚实守信,严于律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之一。而作为刚刚走过校园的“80”后,还是当今大学生主体的“90”后,无论是在言行、举止还是对传统道德标准的传承上,都倍有争议,他们颠覆着常理,挑战着道德。很多学生将作为传统美德的“诚信”丢弃掉,或者不屑一顾,或者嗤之以鼻,人类的道德准则之一的“诚信”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

二、高职院校诚信现状

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主流是好的,但当代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势必会影响这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无论是在生活方面、学业方面,还是为人处事和就业方面都出现了各种失信的现象。

学业方面,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上网,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社会调查报告伪造和论文抄袭或者直接从网上复制、同学之间相互抄袭,作业雷同现象严重等,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应付教师;生活方面,生活态度不认真,各种不诚信现象频生,学费缴纳拖沓或不缴,制做假证明想法设法获得贷款机会,助学贷款托还、不还等,严重损害了当今大学生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人处事方面,做事不讲信用,不守时间,不遵循规章制度,生活随意,甚至以玩乐态度恋爱,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就业方面,签约违约、花钱买证、证书造假、学历造假等现象比比皆是,使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日益下降。以上各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已经不是个人道德水平问题,而是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滑坡的体现。这对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所学校把“真理”作为校训。在哈佛大学的校门和建筑物上都刻了一个拉丁文单词“真理”,这个词代表了“真相、诚实和正直”。正门上还刻了一句话:“真理之门只会向那些正直的民族开放。”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那些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出路的。

教育部决定自2013年起于每年5月份在各地、各高校集中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要求要以“诚实守信”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素养与行为。这个活动也正是为了发扬诚信的传统美德,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加强诚信教育并非易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配合一同完成,充分发挥家庭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学校里教师的引导作用,社会上舆论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的影响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是莫大的,大学生之所以诚信缺失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为人处世,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父母好的行为会成为孩子好的榜样,否则相反。很多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智育的发展,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或者将之推给学校老师,是孩子缺乏诚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家庭中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要想让孩子有好的修养,增强诚信意识,必须从小抓起,从父母做起,使孩子有个好的生活环境,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西方大学教育排在首位的即是德育,而我国的高校注重的是成绩,也即智育。孩子们正是一直在成绩的重压之下走进高校的,常常是只唯成绩是尊,家长更是如此,因此出现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恶性事件,从“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到“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当今的大学生身上,相比之下的“抄袭”“欠贷不还”“违约”等已经不足为奇。我们常在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一届不如一届?实际并非智商越来越差,而是诚信水平越来越低的结果。正因如此,我们高校必须加以重视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的考评机制

以往我们大学对学生德育的考评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学生处和思政教师对德育方面表现以成绩的方式量化,体现出来,但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是最直接的,应该加强他们对学生德育方面的考核,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成绩方面应该减少试卷成绩的比重,加大学生平时的诚信、表现得成绩比重,并且将辅导员、思政教师及学生处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能否得毕业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成绩。这样学生就不得不重视素质的提高,平时的修养,从而也会更加重视思政课。

2.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很多专家早已意识到,并很重视。但高校一直做的不够,因为这是个复杂的工程,不仅仅是制定些规章制度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诚信档案的完善过程很复杂,需要很多人的配合及做大量的工作。高校需要跟踪记录大学生的诚信情况,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记录好每个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考试是否作弊、学术论文是否抄袭、归还贷款情况及学生就业是否违约,等等。因此,诚信档案对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却至关重要,一个不好的诚信档案会影响学生的选拔、工作甚至将来在工作岗位的提升,反之易然。因此,学生自然会重视档案的内容,不做违德之事,多做好事,自然诚信也即不是问题,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

3.校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生活的主要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对大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些年,虽然校园的诚信建设取得了些成就,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随着社会的价值观的多元化,诚信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校园建设比较单一,只是把这一重任推给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来做,结果成效甚微,也是当前大学校园诚信建设的弊端所在。加强校园的诚信氛围建设要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校园教育、校园宣传等多方面进行,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之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切实的感受诚信的重要和魅力,形成“为学贵以诚、修身贵立诚”的价值共识,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及举办的各种活动都能体现出“诚信”,以诚为出发点,培养诚信人为落脚点,将诚信的氛围建设纳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营造“你诚信、我诚信,大家一起做诚信人”的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氛围,这才是加强校园诚信氛围建设的根本途径。

(三)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力度

随着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占领了传统价值观的领地,欺诈、造假等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从各方面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们,他们在一种毕业将失业的压力下读书学习,为了将来顺利毕业或者不失业,就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为所欲为,不计后果,在这种压力下,道德、诚信严重贬值,甚至不值一提,出现这种情况与当前的社会状况和学生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一些反面案例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就要首先利用法律手段,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诚信的原则、内容,确立诚信的权威,用法律的强制性加强诚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诚信至高无上,任何人不可以身犯险,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让不诚信的代价更大,无人敢侵犯,从而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法律的强制性外,还要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除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每个人的监督意识,发挥每个人的监督作用,让人人都成为监督主体,并非易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诚信宣传、诚信教育等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慢慢解决。只有让人们意识到不诚信的后果很严重,会受到舆论的谴责,道德的批判,甚至职能部门的惩罚和法律的制裁,自然会大大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这样不但会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甚至对于全社会的诚信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正确的引导下,让每个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诚信的内容、本质和重要性,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诚信的高大形象,树立诚信的尊严感,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监督,以及以法律的形式树立诚信的威严,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以身犯险。所以,建立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并非易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一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在大学生心中甚至社会上筑起诚信长城,才能牢固坚不可摧。

参考文献:

[1]张大方。诚信体系建设与约束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03,(10):21.

[2]朴玉霞。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报,2005.

[3]马保恒。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探讨[J].党史博彩,2008,(1):38.

[4]宋志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新乡学院学报,2010.

[5]罗成翼。开设大学生诚信教育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

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篇2

增减双措并举 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节”减损“之流”。

“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虽然近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廪充足,粮食安全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考,但面对我国粮食需求将随人口增长而刚性增长,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粮食安全意识,通过增高粮食亩产量、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等方式,“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提高粮食亩产量,不仅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触碰耕地红线这条“高压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统筹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也要所有人一起行动起来,不为一己私欲,占用耕地,让耕地“非农化”,也不在耕地上实施任何“非粮”行为,让耕地“非粮化”。

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我们要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我们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做“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求者和践行者,将现代化和高科技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支撑,向生产科技要亩产、要收益。

“节”粮食减损“之流”,减少粮食损耗

现在,粮食减损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存在于粮食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粮食减损现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不同,发展中国家损失严重,发达国家浪费严重。对此,我们既要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也要以大国担当,推动国际社会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

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要在思想上形成节约粮食意识,在实践中推广粮食减损技术。受资源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粮食的增产空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树立减少粮食损耗就是节约资源的意识,纠正“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推广粮食减损技术,要做到精细播种、精细收获,“颗粒归仓”,适度加工,标准物流,“颗粒少损”,将减损技术贯穿于从播种至消费的全过程。

推动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要全球携手合作,共享信息、交流技术、培训人员,也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粮食损失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援助多余食物等方式助其减少粮食损失;对粮食浪费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传播节约粮食经验做法,加强沟通交流等方式纠正浪费粮食行为,齐心协力减少全球粮食损失浪费,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我们既要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也要帮助他人端牢他们手中的饭碗。“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们要在全球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保障粮食安全的行动中,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大国担当推动构建全球共同节粮减损的良好氛围,增强任何风险下世界粮食的安全韧性。

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篇3

《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不诚信行为层出不穷,诚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无视诚信的权威,为了自身利益以身犯险,不诚信者比比皆是。如何建构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诚信 大学生 诚信教育 诚信体系

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所在。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十分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诚信”写入公民二十字道德规范;2002年,十六大报告和2004年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党的报告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些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老妇晕倒马路,路人置之不理”“少童被车碾压,路人视而不见”以及“三鹿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蒙牛事件”“可口可乐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层出不穷,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呈下滑趋势,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这个群体,导致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普遍存在。本文中在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进而挖掘本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路径。

一、何谓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诚,指“内诚于心”,是一种信仰;信,指“外信于人”,是诚的外在表现。即是说,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行。诚信的道德要求即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因此,诚信,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与“立人之道”。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不论任何时候,诚信都是人最重要的品德。“明礼诚信”被列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诚实守信,严于律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之一。而作为刚刚走过校园的“80”后,还是当今大学生主体的“90”后,无论是在言行、举止还是对传统道德标准的传承上,都倍有争议,他们颠覆着常理,挑战着道德。很多学生将作为传统美德的“诚信”丢弃掉,或者不屑一顾,或者嗤之以鼻,人类的道德准则之一的“诚信”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

二、高职院校诚信现状

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主流是好的,但当代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势必会影响这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无论是在生活方面、学业方面,还是为人处事和就业方面都出现了各种失信的现象。

学业方面,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上网,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社会调查报告伪造和论文抄袭或者直接从网上复制、同学之间相互抄袭,作业雷同现象严重等,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应付教师;生活方面,生活态度不认真,各种不诚信现象频生,学费缴纳拖沓或不缴,制做假证明想法设法获得贷款机会,助学贷款托还、不还等,严重损害了当今大学生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人处事方面,做事不讲信用,不守时间,不遵循规章制度,生活随意,甚至以玩乐态度恋爱,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就业方面,签约违约、花钱买证、证书造假、学历造假等现象比比皆是,使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日益下降。以上各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已经不是个人道德水平问题,而是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滑坡的体现。这对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所学校把“真理”作为校训。在哈佛大学的校门和建筑物上都刻了一个拉丁文单词“真理”,这个词代表了“真相、诚实和正直”。正门上还刻了一句话:“真理之门只会向那些正直的民族开放。”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那些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出路的。

教育部决定自2013年起于每年5月份在各地、各高校集中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要求要以“诚实守信”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素养与行为。这个活动也正是为了发扬诚信的传统美德,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加强诚信教育并非易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配合一同完成,充分发挥家庭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学校里教师的引导作用,社会上舆论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的影响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是莫大的,大学生之所以诚信缺失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为人处世,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父母好的行为会成为孩子好的榜样,否则相反。很多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智育的发展,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或者将之推给学校老师,是孩子缺乏诚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家庭中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要想让孩子有好的修养,增强诚信意识,必须从小抓起,从父母做起,使孩子有个好的生活环境,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西方大学教育排在首位的即是德育,而我国的高校注重的是成绩,也即智育。孩子们正是一直在成绩的重压之下走进高校的,常常是只唯成绩是尊,家长更是如此,因此出现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恶性事件,从“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到“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当今的大学生身上,相比之下的“抄袭”“欠贷不还”“违约”等已经不足为奇。我们常在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一届不如一届?实际并非智商越来越差,而是诚信水平越来越低的结果。正因如此,我们高校必须加以重视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的考评机制

以往我们大学对学生德育的考评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学生处和思政教师对德育方面表现以成绩的方式量化,体现出来,但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是最直接的,应该加强他们对学生德育方面的考核,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成绩方面应该减少试卷成绩的比重,加大学生平时的诚信、表现得成绩比重,并且将辅导员、思政教师及学生处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能否得毕业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成绩。这样学生就不得不重视素质的提高,平时的修养,从而也会更加重视思政课。

2.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很多专家早已意识到,并很重视。但高校一直做的不够,因为这是个复杂的工程,不仅仅是制定些规章制度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诚信档案的完善过程很复杂,需要很多人的配合及做大量的工作。高校需要跟踪记录大学生的诚信情况,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记录好每个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考试是否作弊、学术论文是否抄袭、归还贷款情况及学生就业是否违约,等等。因此,诚信档案对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却至关重要,一个不好的诚信档案会影响学生的选拔、工作甚至将来在工作岗位的提升,反之易然。因此,学生自然会重视档案的内容,不做违德之事,多做好事,自然诚信也即不是问题,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

3.校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生活的主要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对大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些年,虽然校园的诚信建设取得了些成就,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随着社会的价值观的多元化,诚信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校园建设比较单一,只是把这一重任推给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来做,结果成效甚微,也是当前大学校园诚信建设的弊端所在。加强校园的诚信氛围建设要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校园教育、校园宣传等多方面进行,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之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切实的感受诚信的重要和魅力,形成“为学贵以诚、修身贵立诚”的价值共识,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及举办的各种活动都能体现出“诚信”,以诚为出发点,培养诚信人为落脚点,将诚信的氛围建设纳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营造“你诚信、我诚信,大家一起做诚信人”的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氛围,这才是加强校园诚信氛围建设的根本途径。

(三)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力度

随着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占领了传统价值观的领地,欺诈、造假等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从各方面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们,他们在一种毕业将失业的压力下读书学习,为了将来顺利毕业或者不失业,就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为所欲为,不计后果,在这种压力下,道德、诚信严重贬值,甚至不值一提,出现这种情况与当前的社会状况和学生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一些反面案例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就要首先利用法律手段,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诚信的原则、内容,确立诚信的权威,用法律的强制性加强诚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诚信至高无上,任何人不可以身犯险,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让不诚信的代价更大,无人敢侵犯,从而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法律的强制性外,还要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除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每个人的监督意识,发挥每个人的监督作用,让人人都成为监督主体,并非易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诚信宣传、诚信教育等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慢慢解决。只有让人们意识到不诚信的后果很严重,会受到舆论的谴责,道德的批判,甚至职能部门的惩罚和法律的制裁,自然会大大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这样不但会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甚至对于全社会的诚信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正确的引导下,让每个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诚信的内容、本质和重要性,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诚信的高大形象,树立诚信的尊严感,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监督,以及以法律的形式树立诚信的威严,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以身犯险。所以,建立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并非易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一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在大学生心中甚至社会上筑起诚信长城,才能牢固坚不可摧。

参考文献:

[1]张大方。诚信体系建设与约束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03,(10):21.

[2]朴玉霞。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报,2005.

[3]马保恒。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探讨[J].党史博彩,2008,(1):38.

[4]宋志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新乡学院学报,2010.

[5]罗成翼。开设大学生诚信教育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

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篇4

增减双措并举 保障粮食安全

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节”减损“之流”。

“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虽然近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廪充足,粮食安全也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考,但面对我国粮食需求将随人口增长而刚性增长,和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粮食安全意识,通过增高粮食亩产量、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等方式,“开”粮食增产“之源”,提高粮食产量,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食为政首,地为粮本”,提高粮食亩产量,不仅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触碰耕地红线这条“高压线”,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统筹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也要所有人一起行动起来,不为一己私欲,占用耕地,让耕地“非农化”,也不在耕地上实施任何“非粮”行为,让耕地“非粮化”。

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我们要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我们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要做“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求者和践行者,将现代化和高科技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支撑,向生产科技要亩产、要收益。

“节”粮食减损“之流”,减少粮食损耗

现在,粮食减损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存在于粮食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粮食减损现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不同,发展中国家损失严重,发达国家浪费严重。对此,我们既要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也要以大国担当,推动国际社会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

建立本国粮食减损的长效机制,要在思想上形成节约粮食意识,在实践中推广粮食减损技术。受资源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粮食的增产空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树立减少粮食损耗就是节约资源的意识,纠正“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推广粮食减损技术,要做到精细播种、精细收获,“颗粒归仓”,适度加工,标准物流,“颗粒少损”,将减损技术贯穿于从播种至消费的全过程。

推动建立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要全球携手合作,共享信息、交流技术、培训人员,也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粮食损失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援助多余食物等方式助其减少粮食损失;对粮食浪费严重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传播节约粮食经验做法,加强沟通交流等方式纠正浪费粮食行为,齐心协力减少全球粮食损失浪费,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我们既要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也要帮助他人端牢他们手中的饭碗。“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们要在全球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保障粮食安全的行动中,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大国担当推动构建全球共同节粮减损的良好氛围,增强任何风险下世界粮食的安全韧性。

推荐访问:形势 政策 论文 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题目 有关形势政策课论文怎么写 形势政策课论文1500字 形势政策课论文2000字 形势政策课论文题目 形势政策课论文怎么写 形势政策课论文1000字结合疫情防控 形势政策课论文格式 形势政策课论文1000字 形势政策课论文查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