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知识最新2018 [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摘 要: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既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助推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具有深重的理论依据。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反映;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现;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基本要求。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都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表现为一是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需要,二是有利于提高高校党建实效性。
  关键词:党的基本知识;大众化;理论依据;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027-02
  党的基本知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基本原理,党内生活的基本制度、规定,以及党史、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基本常识。党员了解党的知识,可以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党性,自觉执行党内的各种规范。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做好这项工程,对我党意义深远[1]。
  大众化,就是民众化,群众化。大众化跟不同的领域相结合,形成不同的大众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大众化”主要指采用通俗化、普及化、生活化的形式让直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人数扩大,从而导致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增多,教育目的和效果的实现等。一方面,大众化可以理解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一种过程与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结果。这种“大众化”在全社会是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人们言行的指导思想,成为生活秩序运行的内在规则,它实际上表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介入或参与程度。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既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助推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具有深重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依据
  (一)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反映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一项革命性突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人是具有能动的实践主体,实践的对象既是自然界,也是人类社会,而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56实践构成了人的全部生活世界;他还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只有拿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永葆青春并得到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2]58党的基本知识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全世界无产阶级为美好未来不断奋斗的实践凝结,是无数共产党人在浴血奋战、艰苦历练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它指导了共产主义政党的建立,“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2]9——共产党,领导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并取得了胜利。这就是最广泛的大众实践,最引人注目的实践。
  党的基本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而这种实践从来就不是个人、个体的实践,而是大众的实践,党的基本知识从来是与大众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283党的基本知识是经历无数考验形成的科学知识,它也必须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它的无限生机,不但要在党员中广泛教育、学习,而且要在人民大众中广泛教育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党的发展历程,党的伟大事业,让党的基本知识深入人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反映。
  (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主体,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血肉的联系。”[3]
  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表现,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的基本群众观。党的基本知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从群众革命实践中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它也要回到群众中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深知党的群众观。党的群众观是不断发展的群众观,从为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到为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到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为了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无不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的宗旨,以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以建设美好未来一道努力奋斗。
  (三)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基本要求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首要的是关于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关键是同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原则争取和教育工人群众。为了给建党做好思想准备,他们于1846年初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通过这个组织与各国工人团体建立广泛联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各种错误思潮,逐步统一认识,把真正的革命者团结起来[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2]306-307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大众化。并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党的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因此,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宣传和教育,使之成为党和人民的强大理论武器,形成一种强大的、战无不胜的理论“掌握群众”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科学性和革命性已经被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检验和证明。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看,中国共产党人依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不同时期的特殊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要求,体现党的基本知识的与时俱进、实践性、群众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基本要求。
  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的实践意义
  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党建都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表现为一是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需要,二是有利于提高高校党建实效性。
  (一)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是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需要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使命,高校是青年汇聚的地方,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优秀群体,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必然是优秀青年追求向往的目标。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也需要不断吸收优秀青年加入进来,成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80后、90后的青年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80后、90后大学生对中国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客观、理性和自信,但同时,有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民族振兴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基本优秀的学生都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在党内再教育中净化、凝聚、熔炼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在营造优良的学风环境和学生党员讲奉献、肯牺牲的氛围中,培养学生成才是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党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6]。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7]因此,在广大高校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广泛的教育、宣传,有利让大学生了解党,紧跟党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高校学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众化有利于提高高校党建实效性
  提高高校党建实效性不仅有利于党的事业发展,更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奠定基础。各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说开得如火如荼,宣传、组织、各项活动丰富多彩,但仍有一些大学生靠边站,似乎仍是党建的局外人,没有被融入我们轰轰烈烈的党建中来,在问及一些同学对党的认识时,表现出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在基本知识上缺乏了解。因而,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思想上的恶性循环:党建与他们无关。党建是大众的党建,既是党员的党建,同时也广大群众的党建,这样党建才能显示它广泛的群众基础,才真实有效。因此,在高校党建中,首先就是要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宣传活动,让他们了解党,进而跟党走。其次,要用简单化、通俗化的教育形式,让他们感觉党与他们很近。再次,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不局限于一朝一夕,而要实现全程化,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阶段,一直到“流动党员”最后把党组织关系转走,让学生在记忆中形成长时的定固。了解并掌握党的基本知识是成为一名党员最起码的要求,是党建实效性的体现,党的基本知识如果被广大学生认知并掌握,那就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最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向.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5):148-15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葛焕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核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9):11-13.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0.
  [5]卢继元,李守超.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J].桂海论丛,2011,(3):27-31.
  [6]王柏,等.浅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3):186-188.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85.

推荐访问:大众化 基本知识 理论依据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