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语【编后絮语】

  《读书》在一些文化人的关爱之下,一直注意刊登一些连续性的专栏文章。前一些年,黄裳、董鼎山的《书林一枝》、《西窗漫笔》相继推出,便吸引了许多读者。现在,黄、董两位豪兴未已,而新的连续文章又不断出现了。
  半年来每期刊载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对话》,出诸两个青年经济学家之手。他们密切结合中国的经济实际,介绍、评述一种新兴经济学思潮,使不治经济学的读者读来兴味盎然。论述国外新思潮而注意结合我国现实,结合我国实际而力求不违背诸基本原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我们反复思忖,再三斟酌,还是想对这种探索稍尽绵薄。编辑工作不周之处,请读者和作者鉴谅。
  另外一位新进学人赵一凡的《啥佛读书札记》,我们曾有介绍。作者专治文学,然而文中在“文化”这一总题下,所论极广,这大概反映了国外治学所谓“科际整合”(theintegrationof inter-disciplinarystudies)的特色。而文章之庄谐俱备,更适合《读书》的风格。
  王佐良教授以清丽的散文谈英诗,不只在对于英诗作一系统考察,更含有为我国新诗发展提供借鉴的意思。他的专栏《读诗随笔》言简意赅,极为精到,值得一读再读。而王先生文中所译英诗,虽只片断,也为译文中之妙品,不可不加注意。
  在本刊一再请求之下,八十高龄的吕叔湘先生已允为《读书》写一专栏文字:《未晚斋杂览》,上期刊出第一篇。老一辈学者除了治学精到之外,又大多有“杂览”的好习惯,从而使得他们思路开阔,知识渊博。吕老的专栏,不仅所论之某书某事足以满足我们求知的兴趣,而其读书之广泛博洽,更值得我们注意和学习。吕老说,他准备一年至少写四、五篇,这就很值得《读书》的几个小编辑高兴了。

推荐访问:絮语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