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来杯“永和”豆浆,用“BenQ”投影仪作汇报,加班饿了来碗“康师傅”……台湾品牌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目前,本市累计批准台企项目1万3千多家,合同台资400多亿美元,经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青创基地及示范点8个。上海已成为台商投资的重点地区和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的首选地之一。
作为以法治方式保护台胞投资权益、促进沪台经济融合发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大陆第一部涉台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颁行近四年来,贯彻实施情况如何?围绕中央和市委对台工作部署,在“深化融合发展、提供同等待遇、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人大能发挥哪些作用?针对这些问题,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海林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深入台企、走近台胞、沉到区里,既着眼台海风云的大局大势,又注重法规实施的落实落细;既依法监督市政府台办及相关部门工作,又主动接受市委指导;既紧扣法规与问题,又兼顾推进“惠台55条”(市台办、市发改委同本市35个部门于2018年6月1日发布并实施的《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地方性惠台政策。);既有人大代表参与,又邀请高校智库共同研究;既加强与长三角人大工作协同,又注重市区联动,努力做深做实执法检查工作,力争体现人大监督实效、充分发挥人大制度的独特优势。
依法监督 推动沪台经济融合发展有深度
“我在台湾做手套20年默默无闻,没想到来上海20年,竟然成了世界闻名的塑胶手套企业。”一位知名台商在执法检查座谈会上感慨地说,“感谢改革开放,也感谢上海人大、上海台办对台胞的关怀,如此真诚地听取我们的意见。”执法检查期间,检查组与90多位台商、台干、台籍教师、学者、医师和台属等座谈,听取民革市委、市台联、市台企协成员意见,深入台湾岛内与当地议会、企业、民间社团、基层社区等交流时,这样的话语常常听到。
同时,台企台商也提出不少规定实施中的问题,比如: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的产业集聚度、政策聚焦度有待增强;两地合作深度有待挖掘;为台企转型升级开展有前瞻性的政策研究、途径规划还显不够;台企发展“同等待遇”有待落实等。这既与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大陆发展进入新常态、台湾当局某些政策等有关联,也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取向及台商自身原因等不无关系。
对此,检查组按照执法检查的法定程序以及规定明确的法定职责,对政府部门提出以下建议:支持更多台企融入大陆新一轮开放和“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对外商投资法、本市《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应多予关注;牵头完善长三角地区对台工作协同机制,加强与苏浙皖对台工作合作发展,整合长三角地区惠台政策,在示范区试点促进融合发展新举措;加强重点合作领域政策聚焦,从更高站位加强对金融、科技等重点合作领域的政策设计与聚焦,促进两地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合作;支持台企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其中,有关支持科技型台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一事已不仅停留在建议层面,检查组边检查边督促,目前正在推进中。
紧扣法规 服务台湾青年来沪打拼有温度
“要在以前,如果问起是否愿意来大陆发展,我们班里只有很少几个人举手。这几年的话,班里一半以上同学都会举手。”一位刚毕业不久来沪发展的台湾女孩说。从检查情况看,台青来沪创业就业热情不断上涨,本市有关方面也积极构建多方支持的创业就业平台。但严格对照关于为台青提供创业服务、就业指导、实习便利以及申请公租房等规定,还有些有待加强统筹与完善的地方。此外,相关部门对青创政策的重视程度有待增强、国台办授牌的涉台青创基地享受市级青创政策有限等,也有所反映。
对此,沙海林组长在座谈会上与台湾青年说,感谢你们的信任,你们在上海就业创业、工作生活中,遇到觉得不方便的事,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会像处理家事一样认真对待。哪天你们真正感受到了“无差别”,就离祖国统一不远了。检查期间,还邀请百名台青“走进人大”,宣传人大制度、介绍执法检查情况。检查组成员在一次次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过程中,尽可能有问必答、解疑释惑、及时反馈,所体现出的专业、客观与亲切,潜移默化地增进了台青对大陆的情感认同,努力让台胞感受到人大执法检查是具有法律属性、讲求实效的,这也是人大制度优越性的一次生动展示。
问题导向 贯通法规实施“最后一公里”有力度
“有一次去窗口办事,服务人员没把要求一次讲完,让我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 “我凭台胞证到宾馆住宿,前台一看是台胞证,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说不接受台胞入住。规定不是要求‘遵循平等原则’吗?”检查中,不少台胞反映,市台办及相关部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制定的“惠台55条”开全国风气之先,有力推动了规定的贯彻落实。但总体来看,涉台法规、惠台政策都不同程度存在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现象。
对此,检查组本着真找问题、找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原则,从台胞的体验与感受入手、从具体事项的解剖与解决入手,对了解到的意见与建议,逐条核实、研判分析、科学分类。针对其中规定有要求但未落实的重点问题,逐一走访了10多家政府部门,与承担实际责任的人员一起靶向解题。通过人大监督平台,进一步整合本市涉台工作资源,从人大角度、政治高度和法律视角切入,推动政府共同解决难题,这也是人大制度的优势所在。目前,确保本市所有宾旅館均可凭台胞居住证入住、办理信用卡、台湾律所在沪设代表处等事项正在落实中。同时,检查组也对政府相关部门就深化落实规定的法定职责要求、加快职能转变、落实“同等待遇”、推动在更多领域为台胞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等,提出了建议。
法治思维 保障台企台胞合法权益有尺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本市台胞投资权益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但随着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依法保护台胞合法权益工作的复杂性、综合性日益增强,一些涉台纠纷呈现出历史与现实、法理与情理、利益与责任等因素互相交织、错综复杂的特点,这也对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检查组就辩证理解平等保护与适当照顾的关系、合法合情合理处理涉台纠纷、加强台胞权益保护的司法保障、加强对台胞的法治教育等,提出了建议。对于各方反映的规定本身需要修改补充、细化完善的内容,检查组也作了分析研究,开展修法调研。
从对涉台领域个案问题的分析研究出发,由点及面、举一反三、监督推进,努力从法治建设、权力监督与制度设计层面思考解决途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祖国统一,这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价值所在。今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当这些宏大背景融合在一起时,本次执法检查便愈加体现出其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