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依靠社会 [探讨老有所养的社会难题]

   来自云南三个县市的田野调查数据表明:城市的发展正侵蚀着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大量的失地农民必将涌入城市,年轻力壮者尚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农民工,而年长者的归宿必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依靠城镇职工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使原来正在健康发展的城镇养老保障体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于会使其因承受不了这样的重压而崩溃。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作者研究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一实质性问题,可谓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操作可能。
   制度的扶持对中国农村养老是必不可少的。纵观西方国家的养老保障模式可看出,西方国家注重以个人主义文化特质为基础的横向风险分散机制,并首先在城市创建了社会保险机制,但也不断陷入到“福利病”之中;东亚国家和地区则受家庭家族文化特质的影响而重视纵向风险分散,社会保险机制相对不发达,但传统保障机制相对成熟。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来看,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是政府参与社会保障项目的制定和管理;二是政府以投入资金的形式介入;三是政府对社会保障进行宏观调控。
   然而针对中国农村人口众多这一实际,作者指出,如果照搬西方国家养老保障模式,将加大政府的困难,使原本有限的资金更加紧张,捉襟见肘是必然的。套用西方模式显然是不行的。作者从实际出发,阐述了政府的“有限”责任与个人的“无限”责任相结合这一崭新观点,即在建立农民养老账户制度的同时,政府承担农民个人账户建立中的一部分费用,而不再承担对农民个人养老和医疗的无限责任;农民属于账户的产权主体,而必须对自己的养老和医疗负有无限责任,包括对家人的养老和医疗也负有无限责任。
   作者同时指出,农村养老保障要有层次渐进并区别对待。相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由当地政府投资建立农民养老账户,对这一类地区国家只用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就行了。而那些贫困地区国家则不仅要在政策上实行特殊照顾,更要在财政上加大投入,以解决这些地区的养老问题。作者提出了根据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实行梯度缴费的新机制。
   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形而又不可估量的。自汉代以来,中国尊老敬老的行为体现为,一是赐物;二是赐予爵位和官衔;三是乡饮酒礼之典礼;四是养老于学;五是行减租免役之礼;六是以庠序大兴尊老教育;七是定期存问致仕官吏;八是兴建养老救济机构。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优良传统的国家,尊老爱幼的美德正在从中国向全球辐射,根深蒂固的养老观念将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又一有力的支柱。淳朴的中国农村的孝道文化传统和仁爱精神必然会沿袭下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观点将不可动摇地植根于中国民众心中。让老人不仅在生活上无忧,在精神上也欢愉这是中国孝道的根本。从这一历史沿革出发,作者的另一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支持点就出来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相信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关心自己老来的养老问题,这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实际。作为一名关心中国现状的有志者,本书提出的中国农村问题的现状和政策建议必将拓开所有有识之士的视野,让人们从中发掘出更多更好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建议。

推荐访问:难题 探讨 社会 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