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不对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山西省毕业生就业中心

  摘要: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以山西省8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去向、信息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虽然良好,但能成为国家正式事业编制的体育教师较少,毕业生大多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等,针对这些现状相应的提供一些促进就业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就业状况;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3-0042-05
  2003年高校招生扩招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引发了就业岗位的供需矛盾。2003年全国毕业生的数量是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2010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达631万人。2011年640万,2012年680万,这些数据说明,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促使原本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自身条件、专业局限性、教育教学体制和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所以对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数据进行了理性的解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大同大学、晋中学院、运城学院等8所院校的2008、2009、2010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共发放毕业生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5份,回收率为92.9%,其中有效问卷324份,回收有效率92.6%。发放各学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问卷8份回收8份有效8份。回收有效率100%。
  1.2.2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和山西省8所高校招就办网站查阅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择业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和文件6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材料支撑。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就业率是体现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客观数据,所以是就业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调查了山西省8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2008届、2009届和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20世纪80年代末,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褪了色。大学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也逐渐走上计划与非计划“双轨”。1986年出台《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酉己制度需要改革,目标为“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引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逐步把就业分酉己机制转化为毕业生竞争机制”,突然间原来的“派遣证”变成了“报到证”。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增加和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机制造成了就业率由瞬间的一个数据变成了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
  表1显示2008届、2009届、2010届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的7月份就业率仅为50%左右(包括签了就业协议和考研成功),表明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7月份刚毕业时的就业率较低。到了12月份时就业率上升到85%左右,由于好多职位的招考集中在7月至10月假期所以毕业生毕业当年9~11月也是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高峰。第2年没有签约的学生只能与下届毕业生一起竞争次年的就业职位,从数据上看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往届毕业生取得了职位,这其中也包括部分第1年没有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次年考研成功。也有少数未就业学生第三年取得了职位。一般来说最后约有10%左右的的学生的档案被学校放进当地人才市场托管。与各个高校招就办的相关工作人员、方谈中了解到这10%左右的学生也并非是单纯的没有就业,他们中有的是自主创业,也有部分签订临时就业协议,最终没有办理人事关系。所以,在当前就业市场为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希望毕业生从实际出发,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先牺牲自己的理想,然后再在工作中慢慢寻找自己理想。
  2.2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走向是反映毕业基本情况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出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具体需求,也反映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
  表2山西省8所高校
  2010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览表
  在2.1中叙述了就业人数和百分比是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表中所列数据为2010年12月为止的8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情况。表3数据显示毕业生的走向为多元化,其中有27.1%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取了中小学教师,数据虽然未到1/3,但是也是毕业走向最多的一个方向,这充分说明中小学仍然是体育教育专业最重要的走向。走入企业单位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也比较多,这是因为近年来很多企业为了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好的为企业工作,所以对体育专业的大学生需求增加。与学校招就办的老师、方谈了解到去企业的学生和他们所擅长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近几年篮球专业、乒乓球专业、健美操专业、网球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受企业的青睐,这些毕业生大部分都在企业中的工会任职,也有部分在企业业务单位任职。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扩招减速的同时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逐渐扩大,渊查显示12%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公务员和村官的公开招考给了体育专业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但是由于专业局限,需求较少,所以考取人数也少,调查显示仅3.7%的学生考取公务员和村官。体校教练也算是体育教育专业对口,但是近年来山西省职业与半职业体育运动学校的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扩大,体校教练人数基本饱和,所以需求也比较小,仅有4.4%的毕业生进入体校系统。还有13.7%的毕业生签了临时就业协议。另外有15.3%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或没有就业信息。其中自主创业毕业生的数据是学生互相沟通交流中统计出来的。学校并没有他们的就业信息,他们的档案最后会被学校交给人才市场。总之在新的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该努力充实自己,使得自己的就业面更宽,就业去向更为分散,就业渠道更趋多元。   2.3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分析
  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所以本研究对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看出,大部分毕业生是通过互联网、学校就业办公室和专项招聘会3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通过社会人才市场和家庭人际来往中获取信息,这说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通过几年“双向选择”的历练后,由被动寻求就业信息改变为主动寻求就业信息。国家出台进入国家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必须参加统一招聘考试的政策,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而考试信息一般是在互联网上通知和公示,各个用人单位一般都会联系大学就业办,由就业办发布通知,或是在社会举办的大型专项招聘会上招聘教师或员工,所以这3个渠道为大学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另外依靠找“关系”的占36%,找工作靠“关系”的现象现在也很普遍。所以从亲戚朋友方面获取信息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体育教育专业受专业限制在“人才市场”中需求较小,所以选择“人才市场”为就业渠道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也相对较少。
  2.4毕业生期望就业地区与薪酬分析
  毕业生就业期望是大学生择业观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心态,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本文对山西省8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10届324名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地区和就业期望薪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4、表5:
  表4显示大部分(71.7%)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地区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也有21.3%的毕业生愿意在中小城市寻找工作,只有7.1%的毕业生愿意在乡镇和农村工作。目前国家为了毕业生就业有更广阔的空间,对大学生就业制度做出了一些改革,逐步放宽了毕业生的跨省、跨地区的就业限制,鼓励毕业生跨地区就业,以进一步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也反映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追求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现象比较明显,在相对集中的城市里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大大增加了就业难度,造成大城市人才过于饱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乡镇农村工作,这也反映了当前乡镇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差,并且岗位少的特点。所以建议适当增加乡村有关体育岗位的设置,并且适当增加从业人员待遇。
  表5数据表明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多数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比较理性,符合时代特点,同时也建议毕业生对就业薪水的期望值不要过高,急于回报家庭和物质世界的诱惑都可能导致毕业生更重视眼前的薪水,而忽视职业发展空间,从而给自己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错误的导向。
  对毕业生的期望渊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主要以个人发展为基本目标,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导向。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衡量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主要是获得多少工资福利。由于户籍制度的受限和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就业地区的房价的差异,选择就业地区就成为获得发展机会和高工资福利的关键。所以导致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基层体育人才不足,希望体育和教育职能部门倾斜政策,让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自愿到农村和基层及偏远地区就业,既可以改善就业难的现状,也可以发展农村和基层及偏远地区的体育事业。
  2.5毕业生认为求职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就业过程中影响毕业生求职的因素有很多,经过与毕业生、方谈了解到主要有“社会关系”“技能水平”等6种因素,本文对毕业生认为影响他们就业的重要因素做了调查(多选),具体结果见表6。
  表6毕业生认为影响就业因素重要一览表(多项选择)
  不否认良好的“社会关系”在就业中会占有一些优势,但是我们要清酲的看清具有良好社会背景和社会关系的人群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毕业生要靠公平竞争来获取工作机会,所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把“社会关系”作为影响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要引起我们重视,高校就业办公室应该大力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前教育,重视疏导学生就业前的思想障碍。
  在2011年专向人才招聘会上对用人单位的方谈中了解到,用人单位最希望招聘到既有优良的人品、又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生的敬业精神是被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用人单位所说的“敬业精神”特指此毕业生到了工作单位能不能“坐得住”静下心干事业,即便能力再强,如果心情浮躁、不愿意刻苦勤奋、踏实做事,没有奉献精神也是做不好工作的。其次该毕业生有没有困队合作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毕业生认为就业重要因素对比来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应该对毕业生就业心理进行正确的指导,让毕业生理性面对就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中小学仍然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最重要的走向。近几年篮球专业、乒乓球专业、健美操专业、网球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受企业单位的青睐,这些毕业生大部分都在企业中的工会任职,也有部分在企业业务单位任职。
  (2)大部分毕业生是通过互联网、学校就业办公室和专项招聘会3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通过社会人才市场和家庭人际来往中获取信息,这说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
  (3)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多数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比较理性,符合时代特点。但是也有部分毕业生期望过高,男生相对比女生高一些。
  (4)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认为就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社会关系、个人技能水平、个人专业能力、品德、学历、学爿成绩。
  3.2建议
  (1)大力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个人整体素质,在加强自身多方面知识技能储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
  (2)要尽量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就业信息沟通力度和就业思维创新,充分发展就业空间,树立毕业生的灵活就业观,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大力提高实践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3)建议体育和教育职能部门对就业政策进行必要引导,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基层体育人才不足,希望体育和教育职能部门倾斜政策,让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自愿到农村和基层及偏远地区就业,既可以改善就业难的现状,也可以发展农村和基层及偏远地区的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叶成万,大学生就业难和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8):5-8,
  [2]李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5-118,
  [3]赵冰,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4]易三平,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9:102-105,
  [5]张萍,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与课程改革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0):92-94,
  [6]丁玲玲,对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1],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6):34-36,
  [7]王彩平,山西省高校开展拓展运动的价值研究——基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54-56,
  [8]路
  皓,河北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80-84,
  [9]苏寸草,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心理的调查及对策研究[1],辽宁体育科技,2008,30(10)):84-85,
  [10]俞旭,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9,(2):(2)-130,

推荐访问:山西省 扩招 毕业生就业 专业本科